分享

企业省钱之道——税务筹划

 plmok999 2014-04-24
 
 

左手偷漏税一百,胆颤心惊

右手多缴税一千,浑然不知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企业税收现状让人惊心,也让人汗颜——

“两本账”成看家本领

偷漏税,在不少的企业中存在。

站在企业角度来说,这是一种“高收益”的行为,但同时,也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为。偷漏税一旦东窗事发,偷的漏要补上,还将处于偷漏税额一至五倍的罚金。对于直接责任人(法人代表和财务负责人)还有牢狱之苦,处三至七年有期徒刑和一至五倍的罚款,可谓是钞票和自由双双失去。

企业偷漏税行为花样百出,但最常见的是“两本账”,一本账是真实的,一本账是假的。假的给税务部门看,假账上面少列收入,达到少缴流转税的目的,多列支出,让企业“被亏损”,达到少缴和不缴所得税的目的。与之相应的,还要让企业“总盘子”显得小一些,连资产额也隐瞒一部分。当然,其他税种也有人偷,比如土地使用税,就是通过隐瞒土地实际使用面积来偷漏税,明明租了一百亩地开工厂,却只早报十亩。

我们在给企业做咨询时,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形:今天拿出一个报表来,营业收入少得可怜,营业成本高得离谱,利润更是微不足道甚至亏损严重。明天呢?又拿出一个报表,收入多,成本低,利润可观,资产状况良好。一了解,才知道前一个报表是给税务部门的,后一个报表是给银行的。在税务局,企业要叫穷,以便少缴税,在银行,就要说自己有钱,甚至打肿脸充胖子,表明自己有偿还能力,以便贷款更容易。

我在这里要让企业老板和财务负责人思考两个问题:

1.这些税一定需要通过冒险去偷吗?

2.不偷税达不到少缴税的目的吗?

事实上,不偷税也可以达到少缴税的目的,何必去偷税漏税呢?

 

多缴税比偷漏税更普遍

说得夸张一点,现在百分之八十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偷税漏税行为。但在这些企业中,百分之九十陷入了这样一种误区:左手在偷漏税,右手却在多缴税!而且,多缴税情况还相当普遍!东日财税集团曾经对一百家企业做过调研,我们惊奇地发现:偷漏税的企业只有25家,而多缴税的企业,却在75家以上!很多企业,多缴的税是偷漏税的好几倍!

为什么会偷漏税这个问题很好回答,那就是为了利益。但为什么又会多缴税呢?就不是利益问题了,而是智商问题!企业申报税上去,税务部门原则是照单全收,多缴了也不会退的,因为你根本就不具备退的条件。而你偷漏的,则是百分之百叫你补上,还罚款判刑。多缴税,一是老板不懂,二是财务人员笨,所以说是智商问题。

举个例吧:某企业销售大型设备,这些设备是卖往西北地区油田,运输费很高,占到销售收入的20%。这家公司想方设法偷税,包括少列收入,多列成本等,每年偷税额有三至五百万元。但同时,这家企业却又在多缴税,多缴的税却高达两千四百万元。为什么呢?原来,他们是自办运输,运费从客户处收取后,也记入了“主营业务收入”,一并缴纳17%的增值税,这家公司某年销售收入近十多亿,运输收入两亿,运输收入缴的增值税高达三千四百万(2亿ⅹ17%=0.34亿)!其实,这个运输收入,是可以按照3%缴营业税的,17%和3%之间,可不是一点点差异啊,而是两千多万!按3%计算缴纳营业税是2亿ⅹ3%=0.06亿。这中间两千四百万的差额,就是多缴的税收!后来,在东日税务筹划专家潘继杰的建议之下,这家公司独立成立了一家运输公司,按3%纳营业税。

“左手偷税一百,右手多缴一千”,这就是智力成本!

企业家大多不是说财务的,他们不懂,情有可原。但财务负责人不懂,就无法原谅了。财务人员不懂,一方面是不肯钻研——反正老板也不懂,我没做好,他也不知道!另一方面,可能确实是他们未想到好的方法。有一个财务经理有一次来听我们讲节税工程课,他听了后对我说:“原来我们一年多缴了好几千万啊!幸好今天老板没有来听课!”

左手偷漏税,胆颤心惊;右手多缴税,浑然不知!这应该成为历史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