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变的天气》说课稿 海南省嘉积中学海桂学校 王莹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多变的天气》,本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第一节。下面我从说教材(包括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和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我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三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教材的认识。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全章的入口,是学习天气与气候的基础,对日后认识气温、降水等天气与气候的基本要素具有重要意义。从教材内容看,其实践性很强,安排了很多有关天气的常识,进一步强调了天气是人们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材通过大量与天气有关的读图、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体现了新课改下的新教育理念。使教学一开始即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结合本章的教学要求和本课的具体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 学生能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初步掌握阅读天气预报中卫星云图与简易天气预报图的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 新课程提倡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诱导学生,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以合作探究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努力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主线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天气与人类活动互相影响,使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①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②看懂简单的天气图。针对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①分析天气的特征;②学会看天气预报。 二、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以学定法,科学合理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引导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学生阅读、讨论的基础上利用图片、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可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在学法上,我主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学法有读图分析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以科学探究学习为主线,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四个环节展开。 1、导入新课 好的课堂导入能使学生一开始就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课前我将播放人们较为熟悉的天气预报背景—《渔舟唱晚》,从而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出本节课——《多变的天气》。 2、新课探究 (1)本课的第一个重要内容是“天气特点、含义”。 我围绕四个问题展开教学:①什么是天气?②怎样描述天气?③天气的特征是什么?④什么是气候以及气候的特点?提出四个小问题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第一步,着重说明怎样描述天气。结合学生们的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人们是怎样用语言来描述天气的语言。 第二步,通过散文节选,让学生简单了解什么是天气。分析解释天气特征,进而分析什么是气候以及气候的特征。 (2)本课的第二个重要内容是“明天的天气怎样”。 人们经常形容天气变化多端、风云莫测,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制作出了什么使天气风云莫测变得风云可测了呢? 第一步,播放视频资料。播放一段电视天气预报,通过视频让学生们知道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第二步,看懂天气预报。首先,我提出问题:假如没有播报员的解说,怎么了解天气呢?其次,引导学生识别天气符号,通过投影出示主要天气符号图,引导学生通过分类记忆、形象记忆来熟悉天气符号;再次,引导学生识别卫星云图,主要是让学生识别卫星云图中的不同颜色说表示的含义,即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图文合一。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易于理解和记忆。 第三步,通过练习巩固。 (3)学做小小播报员 (比一比,看哪一组播报的更快捷,更准确。播报时须声音洪亮,运用普通话。) (4)拓展探究:1、天气对人类有什么影响? 2、人类活动对天气有什么影响? 第一大组:这组的学生们分成三个小组讨论第一个问题,分别讨论天气对生活、生产、军事方面的影响。 第二大组:这组的学生们谈论第二个问题 “人类活动对天气有什么影响?” (组织学生讨论并写出自己观点) 3、课堂小结 课堂的最后就是本课的小结了,让学生结合板书自己总结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的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讲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我相信通过以上的各个步骤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在生活中正确的了解“天气”这一术语,并能看懂生活中简单的各类天气预报,这也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这一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其中有不成熟的地方我真诚的期待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批评和指正以求更大的进步。 谢谢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