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伯利兹羊毛毯
为了御寒,古代游牧民族以羊毛为材料开始制作精美的手工毯。后来,手工作坊纷纷建立,专为皇宫贵族制作高品质地毯。经历过上千年的发展,手工毯生产和出口在16、17世纪达到鼎盛,其纷繁精致的图案设计和绝佳的工艺,使得欧洲皇室、贵族及教廷纷纷为之挥洒重金。而今作为奢华绚丽的高级工艺品,东方手工古董毯频频出现在国际知名拍卖行里,备受关注。
伊斯兰教对手工毯纹样的影响
手工织毯不仅可供观赏,还具有实用价值,这便使它比雕塑、绘画等艺术品更难保存。现存最古老的手工毯是藏于圣彼得堡爱尔米塔什博物馆(Hermitage Museum, Saint Petersburg)的巴泽雷克毯(Pazyryk Carpet)。该毯于1949年,出土于阿尔泰山脉的一个墓室。墓室年代确认为公元前五世纪,而这张毯的年代却不能确定。毯上图案带有明显的亚述特色,打结方式与土耳其地区生产的手工地毯无异,专家们认为它应该来自波斯,其年代要比墓室久远。在它出土以前,人们只能凭借传说、神话及其他文献资料得知古代手工毯的状况。
塔伯利兹真丝地毯
承载伊斯兰文化的拜毯
最能体现伊斯兰文化影响的,莫过于拜毯(prayer carpet)了。这类东方手工古董毯的一端形似米哈拉布(mihrab, 清真寺内的壁龛)。这种地毯原用于伊斯兰礼拜仪式,在使用时要将米哈拉布一端朝圣地麦加摆放。例如,佳士得曾拍出的两条拜毯,皆由20世纪著名编织大师扎雷·潘雅明(Zareh Penyamin)制作。拱形下方有一句出自波斯苏菲文学的谚语,意为:“一切都将过去”。这句谚语在英语国家也非常有名(即this too shall pass),阿伯拉罕·林肯在就任美国总统以前就曾在演说中引用过。现代安纳托利亚拜毯的一个特点是精确地继承了经典的,或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图案。
赫亚尔羊毛毯
传向世界各国的手工毯
除了土耳其、波斯、高加索山区、土库曼斯坦、印度和巴勒斯坦等,中国的新疆、包头、西藏等地也是主要的手工毯产地。由于贸易往来(丝绸之路),和帝国扩张(比如蒙古帝国),中国制作的手工毯对中东等地也产生了很大影响。蒙古帝国把祥云和龙凤图案传入波斯地区。也有学者认为,在波斯赫拉提图案的发展过程中,蒙古帝国的统治和中国的艺术风格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原先线条略显僵硬的图形,到16世纪忽然变得流畅成熟。中国生产的手工毯主要经中东地区出口欧洲,因而也受到西方趣味和伊斯兰艺术的影响,大量地采用波斯等地的传统纹样。
萨南达羊毛古毯
18、19世纪,游牧民族、小村镇及高加索山区生产的手工毯仍沿用几世纪前的染色工艺,采用富有民族特色的色彩和简单的几何图案。在村镇和山区,女人们通常并排坐在织机前,依靠代代相传的技术和记忆制作手工毯。19世纪末期,由于西方对手工毯的需求大增,这些传统有所改变,但在20世纪得以复兴。前面提到的赫亚尔羊毛毯就是一例。另外,18世纪始,制作者在手工毯上签名的情况增多。到20世纪,人们对编织师的情况有了更多的了解。这也说明,手工毯作为艺术品的地位正不断提升。
喀桑镂空真丝古毯
今天,东方古董手工毯不仅强烈地吸引着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的眼球,更逐渐走进高品位的居室,展现着由悠久历史、深厚传统和精湛工艺交织出的美感,以其非凡的艺术魅力滋润着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