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慧如水 ——生命的另一种叙述(中)

 善水德物 2014-04-25

静水流深——静与动的智慧

  大自然中许多蔚为壮观的生命往往以沉默示人,而人的生命是否亦当如此?

  山溪里潺潺的流泉,闪烁着雪白的浪花,弹奏着大自然的心曲。

  溪水潺潺作响,深流静默不言。我们看到小溪从山间流下时,总是一路欢歌。当它遇到悬崖,变成瀑布飞流直下时,更是动静很大。相反,那些深深的河流表面上看去十分平静,既看不见水面波涛汹涌,更看不到水面下深邃的世界。

  “流深者其水不测。”那些有渡河经验的人,在涉水之前,会随手抓起一块石头投入水中以测量水的深浅。水花溅得越高,水声越是响亮,河水也就越浅。那溅不起多大水花,听不见多大水声的河水,必定是深不可测的。水愈深,流愈静,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静水流深”。

  “静水流深”是对大自然不显山露水,大象无形等自然现象的一种描述,却蕴含了生命历程中“动与静”的深刻哲理。

  动和静是生命存在的两种状态。动,是生命奋斗、创造、活力迸发的展现;静,是生命内敛、深沉、超然物外的境界。动与静各有其特殊的功能和优势,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生命的智慧在于把握动与静的艺术,该动时动,该静时静,静时存养,动时省察,动静结合,动静适时。

  “静水流深”是一种“寓动于静”的品格和智慧,启迪我们做人做事要不尚空谈,多做少说,只做不说,有了成绩不夸耀,不显摆,“敏于事而慎于言”;是一种“藏动于静”的品格和智慧,启迪我们要藏峰内敛,大藏若虚,大智若愚,平静中蕴含着深邃;是一种“制动于静”的品格和智慧,启迪我们要从容大气,遇事不慌,沉着冷静,每临大事有静气;是一种“养动于静”的品格和智慧,启迪我们要韬光养晦,待时而动,厚积薄发,宁静致远……

  生命平静地流逝,没有声响,没有浪花,甚至连波纹也看不见,无所作为,无声无息,这样的生命没有任何价值,是不值得一过的。总是活得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终日忙碌,迷失在外部喧嚣的世界,没有独处安静的精神家园,这样的生活也不足取。

  现实生活中喜欢张扬、高调的大有人在。有些人喜欢把事情搞大,铺大摊子,搞大动作,以求得轰动效应;有的谋划工作不切实际,提大口号,定大目标;甚至有的事情还没开始做,就开始说大话,刚刚干出点成绩,就心浮气躁,尾巴翘得老高。这样的人是行不远的,需要我们引以为戒。有句格言说得好:“推动帆船前进的,不是帆,而是看不见的风。”我们应学做那看不见的风。

  不张扬需要有厚实的“内功”作支撑,是一个人长期行为修养的自然反应,不是装出来的,只有当一个人的知识、阅历、素质、修养达到足够的积淀时,才能真正做到。正所谓“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引自《菜根谭》,洪应明著)而刻意隐藏自己,故作深沉,反会弄巧成拙,这与我们所说的不事张扬不是同一个概念。

  沉浮动静皆人生。高质量的活动和高质量的宁静都需要,但后者实为前者的前提。生命应该像水那样不断流动,日进不懈,自强不息。生命也要有安静的季节,就像冬孕育着春。人生走向成熟的标志是静。静,可以沉淀出生活中许多纷杂的浮躁,过滤出浅薄粗率的人性杂质;静,是内心和谐的胸怀气度,是修身养性的精神追求,是厚积薄发的成功之道,更是人生与事业的美丽风景。

顺其自然——顺与逆的智慧“水出于山而归于海。水非恶山而欲海也,高下使之然也。”

  “汩汩的清流如果遭遇障碍就会激成怒湍,可是它的路程倘使顺流无阻,它就会在光润的石子上弹奏柔和的音乐,轻轻地吻着每一根在它巡礼途中的芦苇,以这种游戏的心情经过许多曲折的路程,最后到达辽阔的海洋。”这是莎士比亚描写小河流向大海的一段文字,是对河流自由流淌、顺其自然本性的形象写照。

  顺其自然是水的品格和自然本性。高山流水,当流则流,当止则止,翻云覆雨,为江为海,一切皆由自然本性而定。同样的,人所从事的任何实践活动都不能背离自然规律和物之自然本性。尊重自然、顺其自然可以使事情变得容易。古人说,“循流而下易以至,背风而驰易以远”。做事顺应自然物性,借助于有利的条件,就容易成功。反之,则难以达到目的。

  人生是一条河流,生活在不停地流动。有时平坦顺畅,有时波涛汹涌,有时有暗礁潜伏,有时有巨石挡道,面对种种坎坷曲折要从容应对,顺其自然而为。但是,顺其自然又不是消极无为,听凭命运的摆布,而是按照事物本来的运行规律办事,积极遵道而行,既不违背事物的自然本性而乱为,又能够顺应事物本身的特性和发展方向来做事,这才是顺其自然的积极意义和真谛所在。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顺其自然呢?

  首先,要顺物性,即要求人们尊重自然规律,顺应物性而为。每一事物都有其与生俱来的特性,人的行为若未能与之相配合适应,这些特性就势必成为一种阻挠的力量,而使我们的工作事倍功半,难以达成,甚至根本无法实现。反之我们若能知而善用,那么这些特性便有可能成为一种助力,把我们愉快地送往成功的大道。譬如,“热胀冷缩”是铁的属性,趁热打铁就不太费功夫,等到铁冷了以后再打,也就很难奏效了。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一载一覆,就全在我们能否顺应其性能了。

  其次,要顺人心,做事要顺民心合民意。“人心向背”决定历史发展大势,“得民心者得天下”。孟子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耳也。”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想获得天下是有办法的,获得民众就可以获得天下了。要想获得民众是有办法的,获得民心就可以获得民众。要想获得民心是有办法的,民众所需要的就给予他们,民众反对的就不要给予。“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心向背”是政策和行为取舍的重要标尺,定政策做事情一定要顺民心合民意。顺应民众意愿而为则事成,背逆民众意愿而为则事废。

  最后,要顺时势,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一切事物的发生和演变,都有其必然之理,都是遵循着自然轨道而运行的。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推动,就能收到“四两拨千斤”“水到渠成”的功效。而正确运用这一方法,最重要的是科学地、实事求是地认识“势”,准确地把握“势”,要善于洞察,用心发现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各处蕴藏的“势”,让自己的行动顺势应势,抓住时机,乘势而上。虽然“势”是无形无状的东西,但它却体现和规定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只要顺势而上,就能事半功倍;逆势而行,则会辛苦疲惫,且难有所成。

  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得天时,地利,人和也。人们的一切行动,都必须立足于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形势,将客观可能性与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统一起来,能动地扬长,积极地避短,因天道,顺物性,循自然,可进则进,不可进则退,一切如水之自然流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