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声、武术

 老北京的记忆 2014-04-25

这程子吧,电脑的扬声器坏了,听不了相声了。正好真哏啊、二少等几位朋友在整理《论拳》的文本,借茬也聊聊相声中提到的与武术相关的东西。

按相声中提到武术地方确实不少,不但《论拳》、《大保镖》是马派的名段,李伯祥、侯跃文、李金斗等名家的段子里边也有不少这方面的内容。下面提到的有关知识,主要是四个方面的来源:

1,武术方面的专业论著。
印刷品权威性比较强,特别是90年代之前有关论著、以及海外专业人士的著作兀的是主要的来源。去年我看过一个日本学者论中国兵器的专著,洋洋洒洒数十万字,资料之广泛、分析之精到令人佩服。可惜主要是从军事的角度而非武术的角度进行论述,但还是有一些可借鉴之处。

2,宫白羽、郑证因先生的传统武侠小说。
这些3、40年代的作品中,描写武术器械拳脚有很多写实的成分,特别是郑先生本身就是武术的内行。他们提到的一些知识,证之于专业论著后,也是比较可信的来源。

3、网络上的有关内容。
网上的东西,好处就是多,但是比较杂,以讹传讹的更加比比皆是,这方面来源用的比较少一些。

4,个人知道的东西。
这么一说,好像我懂点儿嘛似的,其实这方面纯粹是外行。惭愧,我年轻时候,虽然社会风气比较硬朗,多少也跟着打过些个群架,但一般都是扮演后吆--也就是站在后边吆喝的角色;再往后大了点儿,也不过是去个出主意的兀的,别说武术了,就是和人搭架子动手都有数的几次。

但我的长辈亲戚里边,有个八极拳的拳师,从小也耳濡目染了点儿。其实他没儿子,想来当时有意教我点儿嘛的。但我和他闺女,大概算我表妹吧,过过几招,没两下子就让我给打哭了,所以从心里没拿他们家的武术当回事儿,就没学。现在想起来还后悔呢--要不侃起来就有底气多了。当然了,那时候我还小,不懂事,也就6、7岁吧,表妹大概是2岁要不就是3岁来着。

另外,我年轻时候住的地方在元大都土城边上,有一拨老的,带着一帮小的天天在那儿练,我也常去看,10来年,起码算是见过也听过些个吧。好在咱们这儿都是自己人,也有百货大楼兄这样的练家子,说的错的地方肯定不少,请各位给指出来也就是了。

闲话不说,言归正传。主要瞎聊聊三个方面的内容吧:相声中提到的18般兵刃和器械,相声中提到的拳种,相声中提到的武术功法、招式、武术谚语和其它。下面就准备开侃,请三老四少多多地指教。

一、十八般兵刃、武术器械

1、18般兵刃包括哪些

相声评书里边,往往提到18般兵刃,有时候也称18般武艺。小时候听的评书里边,因为比较上口,我依稀还记得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镋镰槊棒、鞭锏锤抓、拐子流星。

按《大保镖》里边的说法,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镗棍槊棒、拐子流星。这基本和评书里边差不多。

可是《水浒》里边的说法就大相径庭了,是:矛锤弓弩铳、鞭简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扒。火器都上来了。

而《隋唐演义》的作者褚人获的笔记中,记载的是:弓弩枪刀剑、矛盾斧钺戟、鞭锏挝殳叉、把头、锦绳套索、最可气的是第十八是“白打”。想来这白打肯定不会是“大嘴巴随便抽”的意思,应该是指徒手的功夫,已经不是器械了。

总地来看,18般的说法不一,而且就是把种种说法汇总起来,也还有许多兵器,什么飞刀啊、判官笔啊、方便铲兀的没有包括进去。这个说法,不过是用来反映武术的概貌而已,胶柱鼓瑟地理解看来一定是不成的。

2、分类
二少说起分类的事儿,我查到体委给武术竞赛的分类,汇报如下:

一长拳、二太极拳、三南拳、四剑术、五刀术、六枪术、七棍术、八其它拳术(里边再分四类)、九其它器械、十对练(又分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对器械)、十一集体项目。

拳法后边再说,这里边涉及器械的分类主要也是为了竞赛评比的需要,稍显简略了。综合各种说法,我觉得单就器械而言,大致可以分为长兵器、短兵器、小兵器、双兵器、软兵器、暗器和传统火器七种。为什么说大致呢?因为琢磨了半天,不管怎么分,里边都免不了有交集。下边试着分别说说,里边有我个人瞎理解的,和体委的那个权威说法不能比,说错了大家别对我发射暗器,我这身子骨实在抗不住。

(1)长兵器
武术家摆长度超过眉毛以上的兵器叫长兵器,大刀啊、戟啊、大斧子啊、方便铲啊、三股托天叉啊、长枪啊、唐朝有位高僧猪悟能的九齿钉耙啊都是这一类的。小时候看《水浒》,史进因为和朱武他们交往,官兵来抓,使的有一种名字特浪漫的兵器叫“留客住”,印象特深。想来是长把带钩子的物件儿,搭上您就跑不了那种,应该也算长兵器了吧?具体每种兵器,往往又分好多种,比如刀吧,又有偃月刀、钩镰刀等等说头,大致样子不差,细节上有所区别。贴图我是不行了,想来网上应该有一些?长兵器一般都是双手使用,杀伤范围大,杀伤力也大,所谓“一寸长、一寸强”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2)短兵器
比长兵器短,比前臂长的为短兵器。我们常见的刀、锏、尉迟恭的单鞭、秦琼的熟铜锏要是丢了一个,都为短兵器。这些器械一般都是单手耍的为多。

(3)小兵器
比短兵器再短的就是小兵器了。什么峨嵋刺啊、分水刺啊、点穴杵啊、宫白羽先生小说里边的子午鸳鸯钺啊兀的(那是根据真人写的)。小兵器往往成对使用,和双兵器有很大的交集。小兵器短小,招数险恶,记得白羽先生就描写过用鸳鸯钺夺长兵器的场面。听家里亲戚说,只练小兵器的武术家不多,往往也都练一两种长短兵器,不知道是不是普遍这样。

(4)双兵器
双兵器有一对同样的,比如双刀、双剑、李逵的两把大爹(听说有的地方管伯父叫这个,李逵他大爷算倒了霉了)、秦琼的双锏、窦尔敦的护手双钩啊兀的。也有双手家伙式儿不一样的,什么刀里加拐啊、盾牌刀、刀里加鞭等等。听老人说双兵器不好练,弄不好容易伤着自己,《大保镖》那位使双刀,结果一刀摆自己骑的牛头砍了,看来也有点儿事实根据,估计使一个家伙就不至于。

(5)软兵器
顾名思义,这类东西不是一整根儿,中间有环或者链子绳子兀的连着,比如九节鞭、流星锤、三节棍、双节棍、甩头一子。想来这类东西和暗器也有不小的交集。小时候爱看人家练九节鞭,听老师傅教徒弟,有扫、带、缠脖、骗马等不少技法。但是近代一些武侠小说里边描写的,运上力气,九节鞭能直出,当枪使扎人的招数,倒是真没看见过。双节棍李小龙的电影里边耍得不少,我有一个朋友也练这个,每节我看还不到一尺长。他管它叫“梢子”或者“双梢子”,具体怎么讲他也不知道,我们都猜是多用棒梢伤人的缘故。这哥们儿是个律师,一度在香港混事由儿,每天假模假式、西装革履,但是包儿里边老带着这双节棍,每天练会儿还。据他说,有一天下班很晚,等车时候有一个人过来,想抢他的包儿,他抽出梢子就打,抢东西那哥们儿猝不及防,挨了两下,只好落荒而走。要说这人也是倒霉,律师是都比较狠,但是身上带着棍子的估计真是不多,偏让他赶上了。

(6)暗器
暗器有出手的,用肘腕臂力发出的,比如斤镖、飞刀、飞蝗石什么的。看过一位老镖客的回忆录,他说人们所说的金镖乃“斤镖”之误,盖因每镖重量大概半斤左右,没人没事儿扔金子玩儿,也犯不上给那东西镀金。还有用机簧发出的袖箭等,喷毒水的喷筒历史上也曾有过,但是始终不知道那毒液到底是什么。反正我看我们界底儿那家小铺儿卖的杂牌酱油,要说喷谁身上谁也够戗。
也有不出手的,比如著名的甩头一子、扈三娘的套索、飞抓之类。
再有就是弓啊弩的,似乎也可以勉强算在这一类里边。弩是用机簧的,玩儿过,不好掌握。弓箭就更甭说了,死沉死沉的,我射过几箭,虽然都没中靶,好在都是往前飞,没伤着人。枪就不一样了,只要有依托,要领很好掌握。我都曾经连着三十个百米单发打在9环以内。但是手枪就不行,25米靶,连着10发都没中靶。我对古代人能百步穿杨一直抱怀疑态度。北京亚运会时候,因为同学在射箭赛场服务,我跟着去看过。那些射箭运动员除了吃饭睡觉,见天儿就练这个,他们的弓和箭总比古代的精密多了吧?射胸靶还老7环8环的呢。古代人怎么就能每箭都干到树叶子上呢?除非对着大树,叶子特多,打哪儿指哪儿还差不多。

(7)传统火器
当然指的不是陈联诗老人家那一对家伙,而是老的铳什么的。使这东西主要应该也是技术技巧--手艺类的,和武力关系倒不大了我总琢磨着。

二、相声中提到的一些拳种

这方面资料非常多,网上也不少,中国语言大学网站上边的似乎较为严谨,与我看到的一些印刷资料都很吻合,惜乎内容不多。就真哏兄和fbzd兄整理的《论拳》贯口中提到的一些撮要如下:

1、象形拳
《论拳》中提到的许多拳术是所谓象形拳--模拟各种动物的特长和形态,以及表现某些古代人物的搏斗形象和生活形象的拳术。比如鹰爪拳、螳螂拳、猴拳、蛇拳、鸭形拳,以及八仙醉酒、鲁智深醉跌、武松脱铐等,都属于象形拳,象形拳分象形、取意两种,象形是以模仿动物和人物的形态为主,缺少或很少有技击的动作;取意则以取意动物的搏击特长为主,以动物的搏击特长来充实技击动作的内容。

2、脱铐拳
fbzd兄写做“脱铐拳”,真哏兄写做“拖靠拳”,看来还是前者正确些,应该说也是象形拳的一种。脱铐拳我年轻时候倒是看过一次表演,是一个卖艺的班子,大家围着看那种。表演者没带行枷什么的,就是把手铐上了。当时很好奇,正准备好好看看,可是他又套上一件大氅,行拳的时候手腕子部分总是用大氅挡着,走了几圈,把手从大氅下边拿出来,铐子已经脱开了愣。当时看得万分佩服,现在想来,更类似魔术似乎。

另外,两位都写“虎鹤双行拳”,想来也是象形拳的一种,写做“虎鹤双形”更贴切些。

3、五行拳
形意拳基本拳法,包括劈、攒(网上多写做“钻”,不知道哪个更恰当)、崩、炮横五拳。形意拳理将其分配金木水火土五行,用五行生克的说法来论说拳理。

4、白眉拳
这个名字看着,总怀疑和白毛儿大侠徐良有什么瓜葛似的。查书方知是源自四川一种的一种拳术,说是峨嵋山一位白眉道士传下来的。现在因为在粤港澳闽地区流行较广,一般被看作南拳的一种。

5、太祖七十二式拳?
这种拳法相传是宋太祖赵匡胤所创,主要流传于山东、河北、河南、山西等地,多用腿法,又称太祖长拳。此外在福建、台湾等地也有一种叫太祖拳的,多用上肢,属南拳系。
至于招式的数目,明戚继光曾有“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的记载,七十二的说法没有见过。

6、武当太乙五行拳
写做“五当太乙五行拳”应该不对。据说武当山道士李考林曾于上个世纪初在武当传授“太乙五行擒扑拳”,并说是明代弘治年间武当龙门派道士张守性编创的。

7、三皇炮锤拳
是短打类拳术,拳法有所谓“十二炮法”,不知道比现在的二炮谁厉害。称“三皇”是附会,说拳法源自三皇时期,实际可考的历史到清朝初年,据说最早创自少林普照和尚。三皇炮锤拳的名手宋迈伦,后来在北京创立了一家著名的镖局,就是《大保镖》中提到的“会友镖局”。

8、五祖鹤阳拳
查了书,“五祖贺阳拳”应该不对。据传创自清末福建人蔡玉明。蔡曾从河南人鹤阳师研习武艺,后自创此拳,号称取白鹤拳两臂之力、猴拳之手法、达尊拳的身法、太祖长拳的腿法并借鉴罗汉拳法,一共五种拳法的长处,所以名为“五祖鹤阳拳”。

9、自然拳
自然拳即自然门的拳术,为湖南武术家杜心五所传,而他自称是学自一位四川徐姓武师。按杜心五在民国时间也算闻人,听说前些年还有人以杜先生的事迹拍过一个叫《中华保镖》的连续剧,但是没看。
杜的高徒万籁声,更是武术界如雷贯耳的人物,早年所著《武术汇宗》影响巨大。

三、相声中提到的一些与武术相关的说法

1、排打功、金钟罩、铁布衫
按这些都是增加攻击力,尤其是抗击打能力的功法。主要手段有循序渐进的按摩、扣击、排击等方式,配合意念和气息的一些训练。另外,也通过外敷、内服一些药物加以辅助。所谓金钟罩、铁布衫是比喻的说法。意思是练成后可以抗坚拒打,犹如金钟罩体或铁衣着身。至于所谓不畏枪炮,就是夸张之言了。

2、抱拳为礼
马志明先生在《论拳》中,特别提到了抱拳为礼,这是中国传统的习武者致敬的方法。练武术的人不讲究握手,因为怕对方猜疑、也提防对方借握手暗藏擒拿等方面的手法。其实听说现在一般流行的握手、碰杯等礼节,也是有互相释疑的含意。握手是告诉对方手中没有武器,碰杯说明饮料里边没有做手脚。接吻礼是怎么个来历就不知道了,大概是从从人工呼吸发展来的吧?

3、武举
武举就是古代为了选拔武将举办的官方考试。始自唐朝长安二年(702年)。开始就是比射箭、耍枪、举重等,所谓“外场”。宋朝开始增加所谓“内场”亦即文场的内容,考考兵书战策和孔孟之道。光绪二十七年即1901年废。

4、单刀看手,双刀看走
以前听《大保镖》时候,一直以为是“双刀看肘”,近方知其误。单刀看手,指的是单手刀法的使用,空着的一支胳膊要配合得协调遂顺,帮助保持平衡和并保证用刀手的力量。而用双刀时候,步法的配合非常关键,才能保证脚下有根。另外虽然使双手刀,但具体某招,也往往有宾主之分,这样就要配合相应的支撑腿,调整重心,保证手上的招式灵活有力等等。

5、达摩老祖《易筋经》
按《易筋经》始见于明朝,再早的本子没有发现,南北朝时期的达摩老祖所著的可能性也就不大了,应是假托。

6、大力丸
大力丸似乎成了江湖骗术的代名词和笑柄,在相声中提到它时也往往如此。实际上大力丸本是有强壮筋骨作用的内服药物,可以辅助练功之用,配方中有虎骨等珍贵成分。
最近我从秘藏的古版《易筋经》中找到了真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和我联系,价格好商量,头三个买的还给九八扣。除大力丸外,还有打虎丹(内服)和外用的洗手仙方提供。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发售日期有限,因为随时有可能被取缔,欲购从速啊。

7、硬功、硬气功

按照比较权威的说法,硬功指的是通过练习,增加抗击打能力和攻击力的功法。侧重于提高局部抗击打能力的,比如铁沙掌、铁头功;提高全身抗击打能力的比如排打功、铁布衫等等。通过练习增加掌、指、臂、腿等部位攻击力度的功法,也都可属于硬功一类。

我亲眼见过的一种练手力和臂力的方法,是用一根绳子,一头儿捆上一些砖,另外一头拴在一个尺把长的木棍上。然后悬空提起,用手卷这个棍子,把砖头给提起来。还见过拿脑袋顶在墙上,身体斜倾的。我总怕他们伤了颈椎。

硬功的功法,似乎多是适应性训练,挺平淡枯燥的,练武术确实是挺苦的,但天长日久,效果非常可观。表演单算,生活中我就见过练武术的亲戚用手开核桃,不费什么劲儿,似乎一捻就开了。我也试过,自然是不行。他让我从双手双核桃练起:拿俩核桃,双手用力,两个核桃互相挤压,皮才裂开了,这实际上已经不是单靠手力了。可惜后来没练习过,现在年老色衰,估计双手也开不了了。

除了适应性训练,还要练气。按我个人的猜测,所谓神到气到,气到力发,就是在练习有意识把全身的劲力集中从某个部位发出的方法。拳击的教学中也讲这一套,怎么发力什么的,不过他们没有用“气”来作中介。

至于我们看到的表演中,一些硬气功的惊人功力显示,比如马老提到的张二伯看的银枪刺喉、棍击刀背、开石碑等,据说多数都有门子在,并非是硬气功的神奇。电视里边演过,一个女主持人,让人花说柳说的,就躺那儿了,然后让人在身上开了一块石碑,然后没事儿,起来继续主持。这虽然很说明问题,但说实话,我总觉得那位有点儿有傻大胆儿。

棍击刀背,我现场看过好几次,表演方式都是马老说的那样。后来听说刀上有门子:刀挺长,看着挺锋利,实际上整个刀刃只有一部分是开了刃的,开始表演时候,用这部分削木头兀的,显得整个刀都特快,其实后来贴肉的部分并非这样。

自然,多数硬气功表演项目除了门子,也需要相应的适应性训练和技巧。头上没练过,就直接油锤贯顶,吓也吓够戗。银枪刺喉什么的,虽然枪头和枪杆上都有门子,要是没练过,顶的角度又不对,也很危险。张二伯就是因为不懂门子,不懂技巧,才壮烈牺牲的。

8、轻功

从看到的印刷材料和网上的材料看,轻功包涵的范围也比较广,涉及功法很多。大凡是以步法迅捷、纵越自如、上高过墙等为目的的功法和训练方法,一般都可以称作是轻功。训练的方法也多是通过较长时间、循序渐进的训练,增强力量和技巧,以提高速度、准确性、平衡能力等。

训练轻功的方法,有把砖头摆在地上,在其上走跑跳的走砖功;也有很多地方提到的梅花桩,在桩上练习的。也有在地上挖个坑,从里边往平地跳的,坑自然是越来越深。30、40年代的传统武侠小说中,提及在水缸沿儿上练功的,练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在大的笸箩沿上走而笸箩不翻倒。盖梅花桩兀的不是哪儿都有,但水缸、笸箩都是旧时家中必备之物,也算因地制宜了。主要是增加行走速度耐力的“陆地飞行术”也有记载。

练习轻功时候,往往身上加重,比如腿缚沙袋,腰缠铁砂腰带,身穿铁砂衣等等,随着练功深入,增加重量。这样主要是强化训练的意思,一旦除去这些零碎儿,有身轻如燕之感。

轻功练到一定程度,想必身手之矫健灵敏出于一般人的想象。北京80年代有名的“飞贼案”,案犯就是轻功过人的习武者出身,警察多次合围,但是北京那时胡同平房也比较多,都让他上房跑了。按说警察比咱们一般人就敏捷多了,也是不行。据报道,破案经过是:一次蹲守时,发现可疑人,靠近时候那个人又上房跑了,眼见逮不着了,就开枪击毙了,后来查明飞贼就是这个人,在他住的地方搜出了很多赃物兀的。说实在的,这个案子搁在现在的北京,这么破的可能性不大。现在北京的警察在那种既没有更多的证据、对方又没有对他们产生人身威胁的情况下,估计是不敢开枪的,上边的人也未必敢下这种命令。

我的一个老师曾经做过刑事辩护律师,见过不少罪犯嫌疑人兀的。讲课之余听他白话,说里边身手敏捷的不在少数。他讲有的人几步助跑后,能够跑上两米多高的墙头,不是直接纵上去,而真是脚在墙上借力,“跑”上去。这么说来,如果再加上手攀墙头的动作,3米高的墙是拦不住这种人的。

所谓“窜房越脊,如履平地”,应该说是一种有根据的夸张说法吧。

9、吞铁球、吞剑

上回说到曾经看过一次脱铐拳的表演。那次看到的还有吞铁球,吞下两个以后表演者一晃身子,真听见铁球撞击的声音来着倒是。至于银枪刺喉、手拔铁钉、油锤贯顶、排打功什么的也一个不拉都有。练排打功的时候,让观众拿木头往他们身上抡,我本来也想上去的,不打身子,照他脑袋抡两下子,可惜没挤过去。

关于吞铁球和吞宝剑的练习方法,多年前看过一本叫《江湖内幕》的书里边有详细的记载,这本书是个走江湖的人写的,叫什么忘了。书和《江湖丛谈》性质类似,但是短多了,文笔也不及,优点是写的都是亲身体验,比较真实。不在手边,我记忆中大概是这样:

吞铁球的练习,有“尖门子”和“腥门子”(即真的和假的诀窍)。真的门子开始是用玉米面煎饼,团成团儿做为练习工具。好处在于便宜易办,而且万一堵住嗓子眼儿,喝点儿水马上能化开,不至于有什么危险。

所谓“腥门子”,是行外人问的时候用来对付的。一般告诉他们用葡萄或者熟鸡蛋黄。葡萄不是什么节令都有,而鸡蛋黄一旦卡住嗓子眼儿,非常难受,喝水一时半会儿也化不开,能把人憋的鼻涕眼泪半天。外行人尝试、受过罪之后,更增加这个技艺的神秘性。

吞剑确是用鹅毛,然后是葱叶探喉开始,使嗓子习于刺激,越来越不敏感。然后用柏木或枣木剑,一套8把,因纹理细顺,不易划伤嗓子,开始练的时候还要往剑身上涂油,以便润滑。从最小的一把,逐步练习,最大的一把剑和表演时候的真剑一样尺寸。最大的一把木剑练好后,就可以用真剑练习。据作者说,由于真剑温度、质地不同,好多人在上真剑的时候会发生“晕剑”现象。练成后,表演时候有时候也会割伤食道兀的,看到剑上有血痕,就吞吃一些云南白药兀的,不会有大问题。但是有糖尿病的人不能练这个,以其伤口不易愈合之故也。

从这些看,侯大法师在《口吐莲花》里边说的有关情节,挺贴谱的虽然有夸张。

记得侯大法师说表演吞剑是用匕首,匕首一般都不超过一尺。书中说吞剑所用道具在一尺三寸。多年前在首都体育馆看武术表演,有吞宝剑,长度和一般宝剑差不多,绝对超过一米,也许道具上有门子,可以伸缩吧。离太远,看不清,另外当时看什么都信,也不会朝那方面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