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合、新农保、城居保、公租房、最低工资……这些年,惠民政策不断提升着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但我们也要看到,在有些地方,政策始终“在路上”,服务始终“在嘴上”,实惠也就自然没有真正“落在群众身上”,是什么原因造成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很值得正在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党员干部深思。(4月25日 经济日报) “最后一公里”表面是距离,实质是隔阂,暴露的是感情。有的干部与群众离的太远,远到看不到群众的生产生活,远到感受不到群众的疾苦冷暖。广大党员干部都要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深刻反思,在思想和行动上来一次“急行军”,把“最后一公里”变成 “零距离”。进一步要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拿出更多的时间接地气,接受教育、培养感情。 应采取有效措施,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做到“群众难事我解决,群众权益我维护,群动嘴我跑腿”。 一是态度要真诚。要以百姓心为心,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该改的地方抓紧改,该治的病抓紧治,如果讳疾忌医,谨防“小病拖大、大病拖炸”。 二是引导要加强。要解决好“四风”问题,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就要对有条件能够解决的问题,必须限期解决;对目前条件尚不具备的问题,要积极创造条件,抓紧解决;对能够作出承诺的问题,要公开承诺并公开报道。 三是方法要讲究。要用群众乐意接受、易于接受的方法开展工作,干部下去,要学会和群众说话,让群众说得上话,听得懂群众说的话,对群众要说话算话。 作者:慕雪 地址:四川绵阳 |
|
来自: manao123456789 > 《未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