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用菌行业不同生产经营模式及其演变

 老刻刀 2014-04-26

食用菌行业不同生产经营模式及其演变
食用菌行业主要存在三种经营模式,即传统农户生产模式、公司+农户生产模式和工厂化生产模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存在不同的经营模式。不同生产模式的演变及特点如下:


我国是农业大国,在我国发展的历史上,农业历来是立国之本,传统农户生产模式是我国历史存在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生产模式。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开始出现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即企业与农户之间组成相对稳定的合作联合体,企业为农户提供菌种、栽培技术支持,农户负责种植食用菌,一般按协议价格出售给企业,再由企业负责向市场销售。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兴起工厂化生产模式,即食用菌生产企业利用生物及工业技术控制光、温、湿、气等环境要素,使食用菌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于人工模拟生态环境,从而实现食用菌的工厂化、标准化、周年化生产。
2
、不同生产经营模式的市场份额
目前我国食用菌行业三种生产模式处于并存的状态,由于工厂化生产模式属于近十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模式,其市场份额相对较小,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同时由于其具备其他两种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其发展空间也远大于其他两种模式。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截止2008 年末,工厂化生产模式所占的市场份额情况如下:

3、食用菌行业不同生产经营模式的特点
1)传统农户生产模式
传统农户生产模式仍然是我国食用菌主要生产模式,主要特征是千家万户各自以手工作坊的方式进行种植。由于菇农的素质和栽培条件不一,生产的产品单产小,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产品供应一般局限于固定的时间和季节,较难实现全年供货;同时受销售渠道限制,只能短距离销售,市场竞争力较低。
2)公司+农户生产模式
在公司+农户生产模式下,企业为农户提供菌种、栽培技术支持,向农户按协议价格收购产品,并负责产品的最终销售;农户则负责食用菌的种植,并按协议价格出售给企业。该种模式的优点是基本形成产业化格局,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但仍难以克服产品质量稳定性差、供应存在季节性等缺点,在生产的标准化及产品质量控制上无法满足市场要求。
3)工厂化生产模式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是具有现代农业特征的产业化生产方式。其采用工业化的技术手段,利用生物及工业技术控制光、温、湿、气等环境要素,在相对可控的环境条件下,组织高效率的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实现食用菌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周年化生产。工厂化生产实现了不受区域和季节变化限制的食用菌周年生产,产品可全
年均衡生产和供应,产品品质高、产量稳定。食用菌生产除需具备农业知识外还涉及其他多学科知识,如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栽培学、气象学等,而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在此基础上还需具备制冷、机械、建筑、保温等工业技术,并应用农业企业化管理方式,属于现代化高科技农业生产模式。与其他两种模式相比,工厂化生产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生产效率更高。工厂化生产采用瓶栽或袋栽方式进行,生产过程实现机械化,生产的机械化进一步推动生产的标准化,从而实现产品品质和产量的稳定提高,在同等条件下,工厂化生产的效率比传统模式高出约40

3。另外,传统生产模式的产量会受气候等因素影响而变得不稳定,而工厂化生产模式产量稳定率平均可达90%以上,远高于传统生产模式。
更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工厂化生产便于建立无害化食用菌杂菌感染和病虫害的防治体系,便于对原辅材料进行检测和选择,便于对生产环境的检测和监控,在产品安全卫生品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目前,少数技术水平高的工厂化生产企业可以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农药,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
产品质量更高、更稳定。工业技术的应用,使得工厂化生产中的菌丝体和子实体所处的环境基本一致并且稳定,为生产出品质高的产品奠定了基础。由于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生长环境可控,生长需要的温、光、水、气、营养需求等均能定量化,因此工厂化生产出的食用菌的产品质量稳定可控。而传统生产模式生产的产品的高度、含水量、菌柄的粗状、菌帽的大小等无法达到统一,产品品质也不够稳定。
能实现周年化生产。工厂化生产环境可以进行人工调节,不受气候影响,因此工厂化生产可以实现周年化,能够常年稳定地供应市场,有利于公司销售和客户的稳定,同时有利于保持客户对公司品牌忠诚度。
产品附加值更高,效益更好。由于产品优质、安全、无公害,周年化供应,产品容易受到消费者青睐,便于建立良好的专业品牌,为企业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具备良好的可复制性,可实现企业规模的快速扩张。理论上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生物菌种具备无限繁殖的能力,没有严格的地域限制,因此企业只要具备厂房、设备、资金等条件,可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快速扩张。

行业发展概况
1
、世界食用菌行业发展概况
5
年来,全球食用菌销量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为6.01%2004年全球食用菌消费量为1,953 万吨,2008 年达到2,467 万吨。2004 -2006 年食用菌消费规模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从2006 年开始,食用菌消费规模增速有所放缓。世界主要食用菌栽培品种有双孢菇、香菇和平菇等。其中,双孢菇是欧、美国家的主栽品种,而香菇则在亚洲国家占主导地位。美国、荷兰、法国、西班牙等欧美国家和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是世界主要的食用菌生产大国,其中中国食用菌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居世界首位。美国食用菌生产的主要品种为双孢菇,还有少量香菇、平菇等其他品种。据世界粮农组织(FAO)统计,美国1978 年和2005 年的食用菌产量分别为18.08 万吨和39.10 万吨,2005 年比1978 年增加了21.02 万吨。据美国农业统计部门统计,2008-2009 年产季,美国食用菌总销量为37.1 万吨,总销售额为9.57 亿美元。荷兰、法国、西班牙是欧洲的食用菌主产国,生产的主要品种均为双孢菇, 2005 年上述三国的产量分别达到26 万吨、16.5 万吨和16.5
吨。日本是亚洲食用菌生产大国,主要生产品种有香菇、滑菇、金针菇、平菇、真姬菇等,2006 年日本食用菌总产量为39.96 万吨,2007 年达到42.03 万吨4。韩国食用菌工厂化发展很快,产量居前的品种分别为平菇、金针菇、杏鲍菇、双孢菇等。1978 年韩国食用菌产量为2.89 万吨,2005 年约为20 万吨5
2
、我国食用菌产业总体发展状况
1)我国食用菌总体市场容量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食用菌栽植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真菌物种资源。据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统计,全国现已查明真菌种类达1,500 种以上,其中已人工驯化栽培成功的有60 多种。我国不仅是食用菌生产大国,也是食用菌消费大国,所生产的食用菌绝大部分用于国内消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数据显示,1978 年中国食用菌产量还不足10 万吨,产值不足1 亿元,而到2008 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达到1,827 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总产值达到865 亿元,出口创汇14.53 亿美元,其规模在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菜、果而居第六位。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食用菌产业大国,香菇、平菇、金针菇、草菇、黑木耳、银耳、滑菇、灵芝等产品的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我国食用菌市场需求旺盛,市场容量不断增加,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2000 年-2008 年,我国食用菌产量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3.48%,产值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8.20%2000 年至2008 年我国食用菌产量情况如下:


2)食用菌出口情况
我国食用菌主要用于国内消费,出口量不大,2008 年我国食用菌出口量占总产量的比例为3.74%,但出口呈现较快增长趋势,我国食用菌出口量由2003年的43.32 万吨增加到2008 年的68.28 万吨,年均增长9.53%,出口产值由2003 年的6.22 亿美元增加到2008 年的14.53 亿美元,年均增长18.49%2003-2008 年我国食用菌出口产量及产值情况如下:


3
、我国食用菌行业市场竞争特点
我国食用菌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如下特点:
1)行业集中度低,传统农户生产是我国食用菌生产的主要模式我国食用菌行业集中度不高,食用菌的生产遍布全国各个省份。据中国食用菌行业协会统计,我国食用菌行业从业人口接近2,500 万,绝大部分分布广大农村地区;食用菌主产县有500 多个,亿元产值基地县达100 个;从事食用菌生产、销售的企业有2,000 多家,实现日生产能力1 吨以上规模的企业不到250 家;2008 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为1,827 万吨,其中工厂化生产的产品仅40 万吨。可见,传统农户生产仍然是我国食用菌生产的主要模式。
2)工厂化生产模式已经初显峥嵘
目前我国食用菌行业生产仍然以各县(市)生产基地、菇农大棚生产为主,工厂化生产企业多集中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2007 年开始,大型工厂化生产企业为了更大范围销售产品,出于降低生产成本、运输成本的考虑,开始从一线大城市的周边布局向其他区域战略性扩张,选择资源相对优越,交通相对便利,投资政策更好的地区落户,这对均衡南北市场、保障周年供货产生了积极作用。同时,由于工厂化生产模式能实现食用菌的规模化、标准化、周年化生产,产品具有品质高、供应稳定、环保无公害等特点,工厂化产品已经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重视,其产量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3)境外企业、资本以不同方式进入国内市场,已经对国内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中国巨大的食用菌消费市场,吸引了境外企业、资本以不同方式进入国内市场。近年,日本食用菌领先企业日本国株式会社雪国舞茸在国内设立了两家合资企业长春雪国高榕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上海雪国高榕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台湾投资者设立了上海福茂食用菌有限公司、广东中山和兴养菌厂有限公司,香港投资者设立了上海超大食用菌有限公司等。自2007 年开始,韩国和台湾地区的工厂化产品开始进入我国大陆市场。据海关统计,2008 年和2009 的日进口量最高达80 吨,月进口量最高达2,200 吨。目前,韩国、日本、台湾等境外或外资企业对国内市场已经产生一定的影
响,一方面,外资企业在生产管理、质量控制、品牌宣传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另一方面,从境外进口的工厂化食用菌产品数量逐渐增加,以金针菇为例,2008 年进口量已占到国内总产量的6%,对我国市场产生一定的冲击。从长远来看,境外及外资企业的资本、技术、品牌等优势将逐步显现,导致国内市场竞争加剧。
4)工厂化生产企业间的竞争已经初步形成
总体而言,目前我国食用菌市场处于自由竞争、分散竞争的阶段,各经营主体平等竞争,共同发展。食用菌行业仍没有形成企业品牌垄断竞争的格局,但是相同区域内的工厂化产品之间的竞争已经开始形成。
4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状况
1)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总体规模状况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自上世纪80 年代开始,一些企业从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先后引进了9 条大型的双孢菇工业化生产线,但是由于技术、市场和管理等问题,除了个别企业能够成功运作外,大多都被迫停产,工厂化生产一度处于低潮。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条件的成熟,国内再次掀起了以金针菇、杏鲍菇、真姬菇等木腐菌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投资热潮,除了台湾、日本一些独资、合资企业陆续在大陆投资建厂外,国内企业也陆续投资兴建食用菌工厂。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明显提速,据中国食用菌商务网调查,2006 年工厂化生产企业仅有47 家,2007 年为78 家,2008 年为186家,2009 12 月已经达到246 家(不含日生产能力1 吨以下的小型企业),2007 -2009 年企业家数增长率分别为65.96%138.46%32.26%,呈现快速发展势头。
2)主要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
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除了公司外,还有辽宁田园实业有限公司、广东珠海市绿阳菌业有限公司、上海福茂食用菌有限公司等,
3)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主要品种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主要品种为:金针菇、杏鲍菇、香菇、秀珍菇、双孢菇、白灵菇、褐蘑菇等。根据中国食用菌商务网统计,2009 年各主要品种


选择进行工厂化栽培的菌类,基本要求是出菇同步性好,出菇大小、长度和品质基本一致。由于同步性比较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在国内外取得了较大的成功。目前,金针菇已成为工厂化生产的最大品种,工厂化生产日产量达500 吨以上,占全国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日产量的50%以上,占全国金针菇总产量的11%以上。
4)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所处的阶段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2008 年全国工厂化食用菌产品产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2.2%,占全球工厂化食用菌产品产量的10%左右(全球工厂化产品约400 万吨)。与世界发达国家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相比,我国工厂化生产企业在设备、技术、管理以及产品品质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生产规模上,国内企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同行业企业存在较大差距。公司目前食用菌日产量为36 吨,是大陆日产量最大的企业,而台湾地区企业最高日产60 吨,韩国企业最高日产达50 吨,均明显高于大陆企业。
工厂化生产存在的问题
A
、菌种选育技术有待提高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但长期以来对优质菌种育种技术的投入较少,导致菌种更新较慢,退化严重,质量参差不齐,制约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B
、单潮生物转化率较低
目前工厂化栽培的十余个品种中,除双孢菇的生物转化率较高外,其余品种的生物转化率都低于常规生产。食用菌生产中,许多品种的产量主要集中在第一潮菇,约占总产量的50%。常规食用菌生产通常通过采收三、四潮方能获得全部产量。由于后几潮菇占总产量的比重较低,且出菇时间较长,从生产成本考虑,工厂化生产一般只采收一潮菇。因此,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生物转化率普遍较低,大多数白色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生物转化率仅有40-50%7
C
、专业人才匮乏
全国现有240 多家工厂化生产企业,而真正具备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的企业不多,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专业人才日显匮乏。

 

 

 

                                        市场需求分析
1
、需求宏观环境分析
1)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消费升级带来巨大的行业发展空间近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国内生产总值已经从2000 年的99,214.6 亿元增加到2008 年的300,670 亿元,增加2.03 倍。与此相对应,城乡居民收入也保持快速增长,2000 年我国城镇和农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分别为6,280 元和2,253 元,2008 年已经增加到15,781 元和4,761 元,分别增加1.51 1.11 倍。2009 12 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指出,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以稳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优化产业结构,努力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的发展方针。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要适应群众生活多样性、个性化的需要,引导消费结构升级。政
策推动将成为引领消费时代到来的重要力量,而食品作为消费的主力品种之一必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在居民收入和消费稳步增长及国家鼓励消费的宏观背景下,食用菌产品尤其是工厂化绿色食用菌由于具备良好特性,具备巨大的市场增长潜力。
2)食用菌营养丰富,逐渐成为广大城乡居民重要的食物来源
① “
一荤、一素、一菌引领饮食消费
科学饮食、平衡营养,是现代快节奏形势下提出的新概念,是广大居民普遍关心的话题。食用菌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具有抗癌、抗衰老等保健功效,能够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可作为粮食替代品,有益于人类健康,同时口味味鲜,一直享有山珍的美誉。近年来,菇类在各大餐馆的点击率也呈上升趋势。有营养学家形象地表示,吃四条腿的(猪、牛、羊等)不如吃两条腿(鸡、鸭、鹅等),吃两条腿的,不如吃一条腿的(蘑菇),可见食用菌在居民消费中的地位。蘑菇的养生方法更得到了各国的重视。联合国曾提出,人类最佳的饮食结构就是一荤、一素、一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六大保健饮品就包括绿
茶、红葡萄酒、豆浆、酸奶、骨头汤和蘑菇汤。美国人称蘑菇为上帝的食品,日本人称其为植物食品的顶峰,不少国家的居民视其为菜中之王
工厂化产品由于具备绿色环保等诸多特点,是未来菌类消费的主力军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注重食用菌消费的同时,对食品安全意识和营养意识亦明显增强,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由于具备安全、优质、绿色、环保、新鲜、无公害等诸多特点,符合现代人追求生活品质的要求,容易被广大居民认知并接受,其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多。另外,工厂化生产容易建立产品品牌,同时也便于建立产品追溯制度,最大限度保护消费者权益。因此,工厂化生产品牌企业的的食用菌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信赖。
3)餐饮业快速发展带动食用菌行业发展
最近几年,我国餐饮业零售额的变动情况如下:


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出外就餐的机会越来越多,2008 年我国餐饮业零售额已经达到15,404 亿元。餐饮业是食用菌消费的重要渠道,以食用菌为主料的菜点逐年上升,同时,由于餐饮业尤其是高端餐饮业为确保饮食安全对原料的安全性和环保性要求较高,因此对工厂化生产的产品需求量也呈现日趋增长趋势,餐饮业已经成为食用菌消费新的推动力量。
2
、食用菌需求结构分析
受消费习惯的影响,我国食用菌主要消费种类包括香菇、平菇、双孢菇、黑木耳和金针菇五大类,2008 年上述五类食用菌的消费量分别为309 万吨、434 万吨、237 万吨、190 万吨和135 万吨,合计占消费总量的76.6%,具体结构情况如下:


3
、市场未来发展前景
据报道,当今世界人工栽培食用菌的市场价值估计可达到200-280 亿美元。此外,药用真菌及其提取物也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估计可达80-90 亿美元。野生菌根菌估计也可产生30-40 亿美元的价值,全世界总共市场价值约为310-410 亿美元82008 年我国食用菌产量为1,827 万吨,按13 亿人口匡算,每年人均食用菌消费量约为14 公斤,每日人均消费量约为40 克。营养专家提出每人每天应该消费250 克菌类,国内人均日消费量与之还差210 克。以目前人均消费量为基础,并按2008 年人均消费14 公斤(以13 亿人口计算),每年增长8%(与
GDP
增速相当)的速度进行预测,到2015 年,全国食用菌的消费量将达到2,888.11 万吨。2010 -2015 年全国食用菌消费需求量预测如下:

 

 

                                       行业进入障碍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技术障碍主要体现在菌种培育、生产工艺及环境控制三个方面。
1)菌种培育
食用菌菌种的培育是食用菌生产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食用菌菌种存在易退化的特点,菌种持续使用6 个月以后,一般需要重新选育,以获取优质菌种。菌种培育过程中,要通过筛选菌株,采用组织分离来制作菌种,要实施PDA 培养基制作、PDA 培养基灭菌、种菇组织体选育、试管制做、试管培养、试管保存等诸多环节,经小试、中试等性能测试及筛选,最后才培育出合格的菌种。菌种培育过程环节繁杂、技术要求高,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
2)生产工艺要求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农业技术与工业技术的综合应用,需要做到食用菌生产过程模式化,栽培经验数据化,工艺要求指标化,根据食用菌自身适宜生产的条件,在不同地域、不同季节采取最优的环境控制技术,进行机械化操作和流水线生产。工厂化生产需要在培养基的制作、装瓶、灭菌、冷却、接种、菌丝培养、芽出、抑制、出菇等等生产环节运用关键技术,每一生产环节的工艺必须根据所栽培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严格控制,并结合当地的气候、季节、栽培房结构等因素作科学调整,通过反复试验和参数测定才能最终确定合适的生产工艺。工厂化生产必须掌握每一道工序的最优参数并加以精确控制,以达到提高单产和产品质量的目的。综合而言,工厂化生产的工艺复杂、对技术精细化程度要求较高。
3)生产环境控制
每一种食用菌都对生长环境有特定要求,温度、光照、湿度、氧气、二氧化碳含量等环境因子对食用菌的生长尤为重要,需结合当地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菌种,并进行科学栽培,才能生产出高产、优质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模式下,人工模拟生产环境技术的应用在较大程度上减轻了生态环境对栽培的影响,利用设施、设备创造出适合不同菌类、不同发育阶段的栽培环境,大幅度降低外界自然气候变化对菌类生长的影响,从而通过先进的生产环境控制技术实现周年化生产。

 

                                      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
、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符合我国国家粮食发展战略食用菌生产尤其是工厂化生产符合我国国情和粮食发展战略要求。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耕地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要用7%的耕地养活22%的人口,任务相当艰巨。此外,我国水资源人均拥有量仅是世界水资源人均拥有量的四分之一,属于贫水国家。食用菌具有一高(效益高)、两低(占用耕地低、用水低)特点,两低具体表现为:食用菌生产大多使用立体式栽培
技术,特别是工厂化生产尤为突出,对土地的占用较小;食用菌生长过程中除在培养基制作和出菇期需保持一定的湿度外,其他环节一般无须用水,除了香菇、平菇外,绝大部分食用菌品种的用水量都很少。因此,食用菌占用耕地少、用水量少的生长特性符合我国人口众多、可耕地面积少、水资源贫乏的国情,能为居民提供营养丰富的食品来源,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粮食供应安全。包括食用菌在内的农业一直是国家大力扶持的产业,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农业扶持政策以促进农业发展。

2)发展食用菌产业符合国家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有关发展循环经济提出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要求,要求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研究表明,各种大型真菌是降解纤维素类的天然生物,能将各种大分子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转化为小分子的糖类等营养物质,将植物、生物通过生物转化,纳入能量循环,而食用菌是大型真菌的杰出代表,在农业生产(粮食和其他作物)——秸秆利用——食用菌——食用菌栽培基料——有机肥料——还田进行农业再生产这一真正意义上的农业生产大循环中处于核心位置,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食用菌生产需要以培养基为生产原料,培养基的主要原料是棉籽壳、玉米芯(玉米秸秆)、甘蔗渣、木糠、米糠、麦皮等多种农
作物下脚料。食用菌能神奇的将他们变废为宝——为人类提供优质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食用菌收获后剩下的培养基经加工处理后既可作为绿色有机肥再作用到农田,还可作为畜牧业的饲料,减少人畜争粮的压力,甚至可作为燃料能源化再利用,因此,食用菌产业是实现林业、种植业、畜牧业及其加工业的农业生产大循环的关键产业,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再利用。种植业、畜牧业和食用菌产业经济循环示意图如下:

3)行业技术水平快速发展
食用菌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食用菌在基础研究和栽培技术上均取得较大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在食用菌遗传育种上取得了重大成就,商业性栽培的食用菌种类已从上世纪80 年代的16 种增加到目前的60 多种,其中有30 种已规模化栽培;其次,在栽培工艺技术上也取得较大进展,选料、配料、灭菌、接种、菌丝培养、管理等关键技术的水平也越来越高;第三,在其他一些关键技术,例如液体菌种培育技术、秸秆类栽培料的创新处理技术、反季节栽培技术、无菌接种技术、人工模拟生产环境控制技术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和提升。技术进步提高了食用菌的生物转化率,增产效果显著,产品品质也得到较大提升,增加消费规模,同时为工厂化生产奠定基础。
4)符合现代消费升级要求,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我国居民家庭收入的增加,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和生活品位,营养丰富的绿色、环保食品倍受青睐。食用菌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具备抗癌、抗衰老等保健功效,能够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有益于人类健康,契合了现代消费升级的要求,其消费量也逐年增加,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2
、不利因素
1)产业标准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有食用菌国家标准20 项,行业标准32 项,其中29 项是上世纪80 年代到90 年代末颁布实施的,20 项是2000 年以后颁布实施的,3 项是2003年新修订的。发达国家通过立法,对农药残留、放射性残留、金属含量、化学添加剂等制定了严格的技术标准。目前仅在农药残留限量指标上,我国食品法律法规有2,572 项标准,欧盟有22,289 项标准,美国有8,669 项,日本有9,052 9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食用菌标准建设明显滞后,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指标无法满足国外市场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不利于产品出口。
2)生产者规模小,经营分散,专业化和标准化程度低
专业化和标准化生产是提高产品质量的根本保证。我国食用菌生产者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局面难以实行专业化和标准化经营,也使标准化技术的贯彻实施缺乏有效的途径,影响了产量和质量的提高,传统小规模分散经营方式将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

 

                                  行业技术发展水平及经营特点
1
、行业技术水平
1)行业总体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食用菌行业综合效益的提高主要依靠整体技术水平的进步,目前我国食用菌生产主要以传统农户生产模式为主,在遗传育种、保鲜加工、杂菌感染和病虫害防治、生物转化率、生产工艺控制等方面整体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2)菌种选育水平不高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但适合我国各地区生产的优良食用菌菌种数量较少,珍稀菌种的选育和驯化不够,食用菌的整体育种技术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近几年,部分食用菌相关研究单位和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新菌种选育工作,育种技术也逐步向DNA 基因重组技术发展,国内整体菌种选育水平有所提高。
3)产业化程度低
日本、韩国、荷兰等国家食用菌生产基本实现工厂化,产业化程度较高,而我国食用菌行业产业化程度低,机械化利用率不高,制约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2
、行业生产经营流程
目前我国食用菌行业生产经营模式仍然是以传统农户生产模式、公司+农户生产模式为主。工厂化生产模式作为近十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模式,其市场份额相对较小,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我国食用菌行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主要由菌种供应、食用菌生产和销售三部分组成,经营的一般流程如下:
1)菌种供应
菌种是食用菌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我国菌种供应主要有以下途径:
科研院所研发、培育菌种。设有微生物和食用菌专业的各相关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及其直属单位是食用菌菌种的主要供应单位;
制种公司为生产者提供菌种。但目前我国制种公司技术水平良莠不齐,监管体系尚待完善;
从境外进口菌种。进口菌种需依法检验、检疫,并在引进后30 日内,送适量菌种至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存备案;
产业化生产且技术实力较强的食用菌生产企业通过自行研究或与科研单位合作的方式,对菌种进行选育和开发。公司自主选育和开发菌种,菌种育种技术和菌种保存技术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公司已经具备利用RAPD 构建食用菌遗传连锁图谱的能力,能独立分析、鉴定菌株的遗传变异特性,自行选育优良菌株。
3)食用菌销售
目前我国食用菌销售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经销模式,即经销商直接到生产商采购,再进入农贸批发市场的销售方式,二是直销模式,即生产商直接向餐饮业、食品加工企业、超市等终端客户销售。
经销模式,生产商(包括产地收菇人、一般生产企业和工厂化生产企业等)把产品销售给经销商,由经销商通过农贸批发市场对外销售,这种销售模式是农产品通行销售模式,也是食用菌产业的主要销售模式,这种销售模式主要有以下优点:
A
、经销商+农贸批发市场的集成功能能够满足消费者多样性需求,有利于扩大市场销量。单个菇农或者生产厂家生产的品种种类有限,而终端消费者对食用菌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这样就产生了产品供应的单一性与消费的多样性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需通过一个集成处理的过程予以解决。经销商往往向众多食用菌生产者采购不同品种的食用菌,而农贸批发市场也集中了本产地乃至全国各地的食用菌品种。通过这些中介的汇集处理,终端消费者可以购买到种类丰富的食用菌,有利于扩大市场销量。
B
、有利于降低生产企业销售成本。社会专业分工的细化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销售的效率,降低销售成本。生产商可以集中精力进行研发、生产及品牌建设,经销商则专注于产品的周转和终端客户的开发和服务,最大程度地提高销售效率。
C
、有利于行业信息的集中和处理。经销商+农贸批发市场的集成处理不仅仅是品种、数量的集中销售,更是生产、消费、价格等行业信息的汇集和分析。行业信息的集中有利于行业参与者及时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直销模式
除了通过经销商在农贸批发市场间接销售外,食用菌生产者也可直接向餐饮业、食品加工企业、超市等终端销售渠道销售产品。目前,我国食用菌产业仍然以经销模式为主,直销模式目前只是经销模式的补充。

 

 

                               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性
1
、行业的周期性
从行业特性来看,食用菌作为消费品行业,总体市场需求稳定,没有明显的周期性。随着城乡居民对食用菌营养价值的逐步认知,食用菌逐渐成为人类重要的食物和营养来源之一。进入21 世纪,以世界卫生组织为首的国际健康组织提出一荤、一素、一菌的健康新理念,有益于提升食用菌在人类健康饮食产业上的地位。近年来国家发布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政策,以及人们对食品日益增强的安全、健康、环保的意识,都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2
、行业的区域性
2008
年我国食用菌产量1,827.22 万吨,产量前5 名依次是河南、山东、福建、江苏、河北,产量分别为235.31 万吨、191.82 万吨、191.66 万吨、158.05 万吨、154.18 万吨,合计占全国产量的50.95%2008 年我国食用菌产量区域分布情况如下:

3、行业的季节性
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主要属于中、低温型菌类,所以每年三、四季度是食用菌集中供应的季节。在这段时间内,天气较为寒冷,不利于绿色蔬菜的生长,食用菌能很好地替代绿色蔬菜的市场空缺;同时寒冷天气促使火锅煮食增多,刺激食用菌消费,因此在此两个季节内,食用菌需求旺盛,价格也相对较高。

 

                                    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
1
、上游行业——农作物种植行业
本行业上游主要是农作物种植行业。食用菌的栽培主要以农作物秸秆为培养基质,农作物秸秆包括小麦、水稻、玉米、薯类等农作物的副产品。上游农作物生产行业的迅猛发展为食用菌生产行业提供了大量品种丰富的秸秆资源。以粮食作物为例,建国60 年以来,依托农业科技的推动,我国粮食亩产从1949 年的69 公斤提高到目前的330 公斤,总产量从1,150 亿公斤提高到目前的5,285 亿公斤,秸秆产量也大幅增加,目前年产量约为7 亿吨,居世界之首。我国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率偏低,每年大约有30%的农作物秸秆被废弃;另一方面,农作物秸秆除少量用于垫圈、喂养牲畜和堆沤肥外,大部分都作为燃料,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食用菌产业变废为宝,有效利用了农作物秸秆,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2
、下游行业——居民食品消费及餐饮业
我国食用菌下游的消费结构为:菜肴鲜品约占70%;干品约占10%;盐品、罐头制品、速冻品约占15%;保健品、深加工菌类食品约占5,可见,菜肴鲜品消费是食用菌的主要消费方式。近十多年来,我国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呈现显著增长,从1992 年到2007 年,中国城镇人均居民的总体消费从1,672 元跃升到9,998 元,增长了约5 倍,年均增长12.6%;中国城镇居民的平均食品消费从884 元跃升到3,628 元,增长了3 倍多,年均增长9.9%。在食品消费支出增长的同时,食品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变化,2001 -2007 年,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中,饮食业所占比重明显提高,从2001 年的16.8%增长到2007 年的21.7%2008 年我国餐饮业零售额达到15,404 万亿元,同比增长24.17%,连续18年实现双位数字的高速增长,即使在金融危机影响下,餐饮业发展仍表现强劲。在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餐饮业高速增长的背景下,食用菌作为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行业中的竞争地位
(一)公司行业地位
我国食用菌生产分散,区域分布广,产业化程度低,仍然以传统农户生产模式为主,单个生产者规模小,市场占有率较低。根据食用菌商务网统计,2008 年全国工厂化食用菌生产量约为40 万吨,公司2008 年的食用菌产量为6,660 吨,约占2008 年全国工厂化食用菌总产量的1.67%。公司是全国工厂化生产鲜品食用菌龙头企业,生产规模在国内名列前茅,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截止到2009 12 31 日,公司日产鲜品食用菌36 吨,在全国246 家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中排名第一,其中主要产品金针菇日产量为30 吨,排名第一,真姬菇日产量为5 吨,排名第二。2010 年上半年公司产能继续扩大,产品日产量继续提高,截至2010 6 30 日,公司日产
鲜品食用菌40 吨,其中金针菇日产量为33 吨,真姬菇日产量为6 吨,白玉菇1 吨。
(二)主要竞争对手简要情况
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截止到2009 12 31 日,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中生产能力(日产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如下:


上表统计的行业内工厂化生产企业前10 名共有20 家,总产量合计为348/天,按一年300 天生产周期折合的产量为104,400 /年,约占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20%;另外200 多家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承担了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总量的约80%。行业内主要生产企业的基本情况如下:
1
、辽宁田园实业有限公司
辽宁田园实业有限公司是中国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加工出口企业,是辽宁省食用菌行业龙头企业、辽宁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国食用菌行业标准化生产示范企业。该公司注册资金3,000 万元,主导产品为小褐菇、大褐菇、双孢菇、香菇、平菇等,目前日产量约为32 吨,年生产加工出口各类食用菌能力万余吨,并可进行保鲜、速冻、干制、罐装和方便食品等精深加工,产品以出口为主。
2
、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食(药)用菌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的高科技股份制企业,主要生产真姬菇和白玉菇,是国内最大的真姬菇工厂化生产基地,目前日产量约为15 吨。在药用菌深加工方面,该公司先后研制出灰树花多糖、姬松茸多糖、灵芝多糖等三十多种食(药)用菌多糖产品。
3
、上海福茂食用菌有限公司
上海福茂食用菌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 年,注册资本为2,478 万港元,为外商独资企业,主要经营金针菇产品。该公司生产基地占地面积约为33,300 平方米,平均日产鲜菇约24 吨,产品注册商标为玉之山,产品出口到美国、日本、韩国、香港、台湾、新加坡、东南亚等地区。
4
、江苏苏州华泰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苏州华泰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经营金针菇、香菇等产品,是江苏最大的金针菇生产企业,目前日产量约为20 吨。
(三)公司竞争优势
1
、新兴生产经营模式,符合现代新农业的发展趋势
公司采用工厂化方式生产鲜品食用菌。工厂化食用菌生产模式是近十年来兴起的新兴生产模式,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具备以下优点:一是生产过程具备工厂化、规模化、标准化、周年化等诸多特点,能够较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二是工厂化生产能节约大量耕地,能部分缓解我国人多地少、耕地紧张的局面;三是具备良好的可复制性,实现企业规模的快速扩张。理论上,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生物菌种具备无限繁殖的能力,没有严格的地域限制,因此公司只要具备技术、人员、资金等条件,可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快速扩张。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采用环境控制技术和无土栽培技术等新型设施栽培技术,生产的产品具有优质、高效、高产、抗逆性好等特点,属于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 年度)》所确立的优
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产业,符合现代新农业的发展趋势。公司自2000 年开始涉足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国内最早实施工厂化生产的企业之一,是行业内少数能够实行规模化、标准化、周年化生产的企业之一。
目前公司总资产超过2 亿元,拥有三大食用菌生产基地,日产鲜品食用菌40吨,在我国工厂化生产的企业中排名第一。目前国内食用菌市场前景广阔,同时公司食用菌生产技术成熟,人才储备充分,在资金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公司具备快速扩张的能力。
2
、市场销售优势
报告期内发行人产品销售情况良好,生产的鲜品食用菌基本实现即产即销。报告期内公司产量不断增加,但仍无法满足经销商的订货要求,根据公司经营数据统计,2009 年发行人金针菇产品全年实际供货量占经销商订货量的50.4%,真姬菇占29.18%,白玉菇占10.58%。主要采取经销的方式进行市场销售,截止2010 6 月末,发行人经销商达到32 家,经销区域涵盖广州、东莞、深圳、长沙、武汉、郑州、北京及
东南亚部分国家。
3
、快速成长优势
由于的生产模式具备良好的可复制性,同时技术成熟,专业人员储备充分,产品销售情况良好,市场前景广阔,未来只要资金得到保障,将会充分发挥生产模式快速扩张的优势,通过生产基地的改扩建,实现经营业绩的快速提升。通过新建生产基地和技术改造升级,报告期内公司经营规模保持快速增长势头,2007-2009 年公司金针菇等主要产品销量分别为5,187 吨、6,578 吨和8,170 吨,年均增长25.50%,营业收入分别为6,050.72 万元、7,389.06 万元和9,577.11 万元,年均增长25.80%,营业利润分别为779.23 万元、873.48 万元和1,759.11 万元,年均增长50.25%2010 1-6 月公司主要产品销量为6,117.24 吨,实现营业收入6,545.49 万元,实现营业利润964.53 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69.55%84.17%1,949.58%2010 年,清溪长山头基地一期正式投产,新增年产能约4,500 吨;韶关生产基地通过技改、扩建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产能,新增年产能超过1,600吨。截止2010 6 月末,发行人的年产能已在2009 年基础上增加约6,117.50吨,同比增长83.78%2010 年下半年,公司将投资建设清溪长山头基地二期及清溪九乡基地,清溪长山头基地二期及清溪九乡基地分别生产金针菇和真姬菇产品,设计年产能分别为2,100 吨和1,800 吨,在工厂化食用菌市场需求强劲及产品销售情况良好的背景下,上述基地的投资建设将为未来业绩增长提供良好的保证。
4
、产品优势
第一,在生产规模方面,截止到2010 6 30 日公司日产鲜品食用菌40吨,其中金针菇33 吨,真姬菇6 吨,白玉菇1 吨,生产规模在国内处于前列。第二,在产品品质方面,公司产品安全无公害,品质优良。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无须使用农药和化肥,消毒使用臭氧气体,保证产品安全不受污染、无残留。由于先进无污染的生产管理和控制,公司先后通过ISO 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中国农业良好规范GAP 一级认证(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认证,相当于欧美农业标准操作规范)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由广东省农业厅认定),玉龙洞牌金针菇鲜品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A 级产品认证。第三,在生产品种方面,目前公司能同时生产金针菇、真姬菇和白玉菇三个低温型品种。公司通过自身技术研发,率先突破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模式下单个工厂(生产线)只能生产单个低温型产品的限制,是国内少数能同时规模化生产多品种瓶栽食用菌的企业之一,将来公司还将增加广东虫草、灰树花等其他菌类产品,进一步增加公司的产品种类,满足市场消费多样性的需求。第四,公司产品生产不受季节性影响,周年供货稳定。公司综合运用先进的技术、设施和管理,使每日的投瓶量和产量均保持相对稳定,从而有效保证了产品的供货稳定。
5
、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历来注重技术研发,通过自主研发以及与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发等方式,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公司技术水平。公司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工艺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菌种培育和保存技术、培养基配方技术、食用菌生产环境智能综合控制技术、杂菌感染和病虫害控制技术、新型保鲜技术等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公司一贯重视自主研发,完成了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取得国家专利9项,正在申请的专利有8 项;取得科技成果7 项。2005 年公司出口型无公害食用菌(纯白金针菇)选育及仿生高效栽培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并分别获得国家发改委和东莞市政府各补助资金1,000 万元。2007 年公司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实施的食用菌优质高效大规模生产关键技术研究获国家科学进步奖二等奖,另外,公司还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一次,东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三次,二等奖及三等奖各一次。2008 12 月公司被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等
经过长期深入研究和实践,发明了松木屑快速除脂技术扩大原料来源;创新了快速制种、培养基高效灭菌、连续接种设备和筐式集成栽培法,提高工效5 倍,创建了中国特色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工艺,生产规模高于传统工艺4-600 倍,投资和能耗只有同等规模国外引进工艺的1/3-1/2。研制了季节栽培棚和层架式栽培法,满足集约化栽培要求。发明菌种保藏新技术,延长保藏时限5-10 倍,并创建了华南最大的食用菌种质库,保障了种源全;发明食用菌活性成分原态提取法和发酵酶解深加工新技术,筛选了5 种功能活性显著的食药用菌提取物,成功开发出系列功能性产品。创新食品卫生微生物及有害物质残留快色检测技术和高效环保污染微生物消杀技术,使检测时间从常规数天至数周缩短至几分钟至几小时,并提高消毒效率30%-50%,在国内首次突破了食用菌产销在线质控技术难关。
东莞塘厦基地作为食用菌优质高效大规模生产关键技术的应用单位,进行了全面的技术升级,鲜金针菇年产量从约600 吨提高到2007 年的2,753 吨;在韶关基
地建成年产3,150 吨的金针菇生产线(数据截止2007 12 月),并成功实施国家发改委出口型无公害食用菌(纯白金针菇)选育及仿生高效栽培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公司参与该项目的研究和技术应用,一方面为该项目提供了食用菌大规模生产的研究平台,积累了大量的技术数据和工艺参数,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公司生产技术升级、生产规模快速扩张。
6
、循环经济优势
公司从事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有关发展循环经济提出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要求,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属于国家大力扶持和发展的产业。食用菌赖以生长的培养基主要原料是棉籽壳、玉米芯、甘蔗渣、木屑、糠、麦皮等多种农作物下脚料,食用菌能通过生物转化将其变废为宝,为人类提供优质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食用菌收获后剩下的培养基经加工处理后既可作为绿色有机肥再作用到农田,还可加工成为畜牧业的饲料,减少人畜争粮和耕地的压力,甚至可做为燃料再利用,因此,食用菌产业在一定程度上是实现林业、种植业、养殖业及其加工业的农业生产大循环的关键产业,有效实现了资源的再生利用。对于公司而言,资源的再生利用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一方面,由于公司主要原材料棉籽壳等农作物下脚料来源广泛,价格较便宜,有效保证了公司的生产;另一方面,公司栽培后的部分培养基残余物可免费提供给农户,用于种植蔬菜,改良土壤质量,带动农户致富。
7
、品牌优势
公司是我国鲜品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领域的龙头企业,主要品牌包括、等,其中品牌在鲜品食用菌领域享有较高的
知名度,是广东省著名商标,被中国食用菌商务网、《食用菌市场》编辑部评为“2010 年度实施品牌战略、推创行业品牌上榜品牌玉龙洞牌金针菇于2008 年被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广东省名牌产品”,并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A 级产品认证,并于2009 年被第七届中国国际农品交易会组委会评为交易会金奖2010 6 玉龙洞牌食用菌系列产品被列为第六届中国国际食用菌烹饪大赛指定产品,其中玉龙洞下戏鲜菇获得第六届中国国际食用菌烹饪大赛金牌菜
(四)公司竞争劣势
1
、产能增长仍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由于产能增长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公司竞争优势未能得到进一步发挥,
销售区域主要集中在广东地区,影响了公司市场占有率的提升。
2
、融资渠道相对单一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需要机械设备、配套设施大量投入,同时公司产品的生长周期相对较长,金针菇生长周期约60天,真姬菇平均生长周期约115 天,较长生长周期也相应占用了一定的流动资金。目前公司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自身经营积累和银行贷款,融资渠道相对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司规模的快速扩张。

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