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塑与回归

 红瓦屋图书馆 2014-04-26

重塑与回归

  • 2014年04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阿布(自由职业者)
  除夕夜,一家人围炉守岁,看春晚。儿子见到一行字幕,“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便问我出自何处,我支支吾吾地回答说,或许是《千字文》吧。翌日,惴惴不安的我查了查,侥幸答对了,便把《千字文》仔细地读了一遍。一边读,头上一边冒汗——如此工整雅致、意蕴盎然的老祖宗的文字我竟然是头一回读!猛然间,我又想起了《三字经》和《百家姓》,便找出并逐字逐句读了起来。
  对于将知天命的我来说,这是头一回读“三百千”!
  孤陋寡闻的我是一个孤例吗?正月里,每每见到朋友,我都会问,你读过“三百千”吗?少数人会反问我,“三百千”是什么?而绝大多数则是讪讪一笑,知道,但没读过。
  在中国,在二十世纪以前的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作为童蒙读物,几乎每一位儿童只要进了学堂,都是要从“三百千”学起的。用明代思想家吕坤的话来说,“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读《百家姓》以便日用,读《千字文》以明义理”。历史的车轮行驶到了二十世纪初,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一方面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一方面反传统、反儒教、反文言,“打倒孔家店”成为最时尚的口号。这无疑为一百多年来中国思想文化与社会的发展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回首过往,回望心灵的故乡,我们得到了些什么?又失去了些什么?
  时下,价值迷失,道德失范,甚至以丑为美,以耻为荣,这已经成为一个人神共愤的社会问题。或许人伦道德改变不了一个人的命运,但是,假如丧失了的话,将会毁灭一个人,毁灭一个民族!固然,在以“三百千”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中,也有一些糟粕、一些不合时宜的东西,但是,其大量的精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我们的祖先给予我们的弥足珍贵的财富。
  毋庸置疑,在很多情况下,物质与精神、现代与传统是相抵牾的,如何才能够把它们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是一个宏大的命题。一个社会,仅有物质成就而未完成文化与社会的现代化建设,是危险的;同样,在文化与社会的现代化建设中,鲁莽地抛弃优秀文化传统、割断民族人文精神命脉,是愚蠢的,也是行不通的。
  话扯远了,还是回到正月里的话题吧。对我的提问,有几位朋友回答道,读过,上幼儿园的孙子正在背诵呢,我也就跟着读了!
  诚然,人文精神的重塑,传统文化的回归,需要顶层设计,需要时不我待,需要一以贯之,而从童蒙抓起,从你我做起,总是没错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