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变教育方法后的奇特效果

 许愿真 2014-04-27
   在《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这本书中,我谈到一个观念:好孩子是夸出来的。10月18号,我应邀到淄博做了一场报告,结合我的实践感受重点谈了这一观念,得到入会老师们的共鸣,其中有位张宾老师在教育孩子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开始尝试此种方法,立即收到奇特效果,从这篇真实、可操作性强的文章中,我们应该悟出一种道理,教育是一门艺术,只要用心大家都可以掌握,只要方法得当,每个孩子都能成为英才,现将该文推荐给大家。
 

    2007年10月18日有幸陪同学校领导聆听了著名教育家王金战老师的教育报告“优秀从心态开始”。报告中王老师引用了他的很多学生成材的例子,特别是王老师转化后进生的例子,在诸多的教育案例中,处处渗透着王老师的睿智与和祥。用王老师自己的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对这句话我有深刻的体会。

 

    先说说我自己的孩子吧。我的儿子刚刚两周岁,正是淘气的时候。特别是吃饭,大人吃饭的时候他不吃,大人不吃的时候他要求吃饭,并且吃得很少。有一次,我喂他吃饭,他还是不专心吃饭,忙着玩这玩那,还不时把吃到嘴里的饭吐出来。这怎么办?不能吓唬他,讲道理他也不懂。我想听说人都爱听好话,不如我夸夸他。我就说:“哎呀,这个小孩真听话呀!这个小孩吃饭吃得真好啊!”看看不太管用,我又说:“哎呀,这个小孩长得真漂亮啊,真好看啊!真乖啊!”天哪,这一来可不得了,原来一顿饭两个鸡蛋吃不上,我这一夸,一下子吃了三个鸡蛋,还喝了一大碗稀饭。心里那个美啊,咧着小嘴说“我还喝!”看到这里,我就想,王老师真是高手,我们很多人,特别是老师都知道要表扬学生,而我们却太吝啬了,甚至整节课,整天学生听不到他的一句表扬。久而久之,不是“相看两不厌”而是“相见不如思念”了。

 

    听完王老师的报告,下午我上课,几个很简单的问题,有一些学生不会做。若是以前我肯定发火了。这次我决心要表扬他们。我说:“分小组讨论5分钟,然后找同学来黑板上做题。”这一下学生讨论很火暴,大约他们也看出我隐忍未发,有后发制人得意思了。5分钟之后,我又找一些成绩很差的同学上黑板做题,结果去了5个人有三个人对,两个人错。我抓住机会对全对的同学大加表扬。我说:“哎呀,***同学真是很了不起啊,刚才大家都不会的题目,这个同学5分钟就解决了,我们一定要向他学习”为了增强表扬的真实性,也为了不让这个同学尴尬,我又表扬了另外两个同学。我看到其他同学都用羡慕得眼光看着他们。这三个小子也很得意。我也发现了,平时我表扬他们太少了,教学相长就是这个道理啊。

 

              张宾写于2007年10月24日中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