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讨论帖]如何训练定力?佛理中有关于定力的阐述么?

 cgfiberhome 2014-04-27
恭錄  幸福人生講座-如何真正做一個如法的好人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二十二集)  2004/11/26  海口市孝簾國學啟蒙中心  檔名:52-115-0022

現在的音樂大部分是搖滾,大部分是西方的音樂,所以不是西方的東西你都照單全收,要理智!我們聽聽中國這些古箏、中國的這些古樂,心很容易靜下來,因為是依於仁,據於德,還要志於道。因為中國的音樂是五音,宮、商、角、徵、羽,而西方是七音,Do re mi fa so la si。很多人說你看人家七個音,我們才五個,人家比我們好,是不是這樣比?所以人沒有判斷力,你真的是非不分,好壞你也不會分。因為中國的五音宮商角徵羽,它的五音跟你的五臟相應,肝、心、脾、肺、腎,又跟天地之間組成物質的金、木、水、火、土又相應,又跟做人最重要的五常仁、義、禮、智、信相呼應。

  所以我們以前不懂中國文化,只是常常聽說博大精深,但是也感受不到它博大精深在哪,後來慢慢深入經典,你不得不佩服。因為宮、商、角、徵、羽都是全音,所以音符非常平穩,會讓人心靜下來。而七音裡面有fa、si,這叫半音,所以歌曲裡面的fa跟si愈多,你聽完之後情緒波濤洶湧。當人心時時波濤洶湧就很容易感情用事,所以現在的年輕人感情用事的太多了,因為他每天都是聽這些情愛的音樂。一個人的理智已經很難確立了,我們還從小用這些會讓他心緒非常躁動的音樂來給他聽,那怎麼可能會理智?我們常看一些小孩在表演唱情歌,然後模仿那些歌星,才七、八歲就裝得好像很痛苦的樣子,所以說人的理智要形成已經很不容易了,還有這麼多的東西讓你不能形成理智。

  康熙皇帝非常有智慧,他的子孫二十歲以前不讓他讀詩詞歌賦,為什麼?很多詩詞歌賦都是這些文人的情感。理智要建立起來,才能夠去擅用情感,理智都不建立起來,感情就很豐富,就很容易感情用事。音樂也是一樣,一定要能陶冶性情的這種音樂才值得去創作、值得去學習。所以弘揚中國的音樂也不是只為中國人弘揚,還要造福全世界的人。音樂如此,也是要依於仁、據於德、志於道。所以學所有藝能還是要立志向修道,成就自己的倫常大道。

  接下來射,射箭。射箭最重要的在訓練定力。定力太重要了,一個人心性都不定能不能辦大事?不可能。他時時很躁動,時時會出狀況。所以中國所有的藝能當中還有訓練一個定性,訓練他的耐性。定得住,耐得住,就能夠看出很多藝術的原理原則在哪裡,他就可以洞察得出來,他就可以掌握很多天地萬物的原理原則。所以射箭,因為他要專心至志才能射得準,這是訓練最重要的定。定能開智慧,心躁動是絕對不可能跟智慧相應的。

  第四個御,駕車。古代人學駕車可以磨鍊他什麼態度?他駕著車要很專注不然會危險,所以這也是在訓練他專注。再來訓練他處處可以服務他人,你總不能在服務他人的時候駕得東倒西歪,人家坐在後面心臟都快麻痺了。所以你要處處能體諒到坐車人的感受,那也是同時訓練他的仁心(仁慈心),然後他體諒別人的心。再延伸出來就是當一個人愈有才能的時候,就愈能夠服務他人,不然我們都沒有能力也幫不上忙。我們書法家李老師他因為寫了一手好字,處處走到哪裡都能為人服務。當愈是服務他人,他就愈提升他仁慈的心、仁德的心,所以御也是一樣,是在提升他的道德學問。

  最後書法。書法練我們的定性,而且學書法確確實實要一門深入,跟求學問是一樣的。現在為什麼這麼多中國的藝術技能都快斷了?因為現在找不到肯專心至志一門深入的學生。結果現在很多書法界的人是怎麼教?來,三個月之後保證你能夠出去比賽。所以現在人學東西的動機,錯!一錯就錯到底。

  定了之後才能真正把這一門藝能愈扎愈深入。我們書法界很知名的書法家啟功老先生,他都已經是書法界公認的泰斗,但是他現在還在練什麼?練摹,臨摹的摹。摹就是字帖擺在底下,然後放一個玻璃繼續在上面照著字帖描。因為他自己寫得這麼好的書法,但是寫完之後再跟字帖一對,他覺得還是差很多,還是覺得自己的功夫不夠,繼續摹這個定性!而在這摹的過程就是要把「我」放下,現在人就是定不下來,常常都想著我要有自己的創作,他就很難真正契入整個字帖的精髓裡面。而所有能夠留了幾千年的字帖,都是已經掌控整個書法的藝術精髓,書法的規矩架構,所以我們不能放下自己而融入臨摹,就很難掌控這些綱領。因為沒有掌控綱領,心又已經浮動,又開始學雜,這邊臨一下,那邊也臨一下。所以整個求學問也好,學藝術技能也好,這個方法確確實實你沒有照著做,或者沒有人教你,你很難能夠有所成就。

  所以「經師易得,人師難求」,而當我們真正有機會跟到好老師的時候,一定要記住要依教奉行,跟著做你就會得到很大的好處。所以我也是都跟著同一個老師學習了三、五年的時間,慢慢的也感受到能夠去掌握整個聖賢的教誨。在我們處事待人當中,時時遇到境界都能提得起來,就不容易被境轉。所以老實的人有福氣,我們不管求學問也好,或者引導孩子學習世間這些藝術技能,都一定要掌握學習的這些關鍵,聽好老師的話,然後加上不斷要把學的東西落實在生活當中,然後學習的次第次序不能亂。所以我們學中國聖賢學問,第一本《弟子規》,好好耐性把它扎好、扎深,心不要太浮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