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前黄金时段的复习方略

 许愿真 2014-04-27

从现在到高考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现在到5月底,40天多点,这是一大段时间;然后是一小段时间,就是学校放假,孩子回家自主复习,原则上是5-7天的时间,这是第二段时间;第三段是6月的7、8两天,高考。那么在这三段时间内考生们都要做些什么呢?

第一阶段:现在起到5月底

这段时间非常宝贵,在这个黄金时段需要同学们注意的内容太多了,有三点内容要详细说明:

1、从现在起在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抓中低档试题。即使好学生和优秀学生也是如此。

在刚过去的一模考试中,照常有些高分学生犯低级错误,就是中低档试题丢分。高考有个规律叫做“难题得分少,容易题丢分多”,这就是孩子考试的一个规律。毕竟不是每一道题都是给每一个考生预备的,因此难题得分少比较正常。但“容易题丢分多”就不正常了。

在精华学校上课的一个四中著名的数学老师苗老师,搞教研活动的时候她说,“日到这般晌午,千万不要弄那些不会做的题”,意思是说,都到了这个阶段,别抓不会做的题目,要敢于放弃。重点抓那些会做但没得到分、没做对的题。

有考生和家长问什么是中低档题,说得比较直白就是会做但没得到分、会做但做错了的题目。从一模、二模,从本区到其他区的卷子里,完全可以把这些题找出来。因此家长们要跟孩子说,坚决放弃不会做的题,毕竟从认知的规律来讲,想把这些问题搞明白已经来不及了。

2、反思是这段时间的核心工作。

把重点放在反思上,而不是无穷无尽的做题。我常常告诉老师们,老师可以进题海,学生不能进题海。我建议同学们在看一模、二模卷子的时候学会反思,做对了的要想想是怎么做对的,做错了的要好好反思为什么会错。我始终认为对于做对的题:要做对一道题、掌握一个规律、把握一套题。因为题型是相对稳定的,一模、二模的试题题型和高考一致,要掌握规律,不能狗熊掰棒子,到最后只剩一个;对于做错的题:要做错一道题,汲取一个教训,一题不二错。建议孩子准备一个错误记录本,到了高考前两天(4号、5号),不要再翻那么多书了,看看错误记录本,如果能够做到一题不二错,成绩就可以提高一大块。

3、做到回归。

回归基础知识,回归课本,查漏补缺。因为导致有些题目不会解是知识点的漏洞造成的,所以要对照《考试说明》中的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课本里的练习题就不要从头到尾再看了,如果一定要看的话,就看今年北京考试院出的一套书,文科一本,理科一本,书名是《2008年高考试题分析》。其中的每一道题都做了详细说明:这道题为什么这么出,想要考查什么内容,正确答案是什么,学生容易在哪出错,告诉同学们这道题是容易题、是中档题还是难题。如果没有这本书也没关系,可以看看《考试说明》里的参考样题。

课本里的题目很重要,命题专家在《2008年高考命题分析》里面明确告诉我们,高考试题是以课本为依托的,比如数学的命题专家说,高考数学试题50%是课本里试题的变形。所以主张同学们多看书里的题目,多看一模、二模试题,多看本区的、外区的试题,多看《考试说明》里的参考样题,其他的完全可以不看了。

第二个阶段:高考前5-7天 考生在家进行自主式复习

这段时间,除了要按上文提到的三点去复习,还请考生们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是孩子的生物钟,一定要保持和考试时间同步的状态。比如早晨9点钟开始考试,下午3点钟开始考试,要保证考试的时间是精神状态最好的两段时间。孩子上学上了12年,高三复习了1年,最后考试要浓缩到9个小时中,这9个小时从生理上来讲必须保证是最佳身体状态,这样思维的火花才能在考场上不断迸发出来。家长们要通过这几天的调整使考生的心理状态、生理状态在6月7日、8日两天达到高峰。过早不好,过晚也不行,所以生物钟的调整一定要注意。

第二,注意复习科目的顺序与考试的顺序一致。第一天上午考语文在9点钟开始,到了这个时间点你就开始做语文,一直坚持两个半小时到三个小时,下午3点开始做数学。有的孩子抱怨:我下午状态不好,却非要下午考数学。我问他:你能改变下午不考数学吗?他说不能。既然我们不能改变就要适应它,在下午3点的时候复习数学,让自己逐渐进入状态。这里有一个思维的惯性养成问题,我们要养成这种习惯:一到下午3点,做数学状态最好,第二天做英语状态最好,到了第二天上午9点文综理综最好。用一个礼拜左右的放假时间,使上、下午的安排调整到和考试科目的安排同步。如果能做到,这样在考试的时候就会非常自然,非常习惯。

生物钟的最佳状态是指生理,复习同步是思维习惯的养成。照这个安排坚持高考前一周左右的复习,考试就一定不成问题。

第三阶段:高考的两天

首先就是高考期间的心态,当然也包括家长的心态。

应该说考试的最佳状态是适度紧张,只有这样,思维才能进入最佳状态。

孩子样惯家长要帮助孩子学会调整心态,比如题目的难易。高考是选拔考试,当然会比较难。北京历年的调档分数线没有一年达到600分,不仅北京,其他各省市也一样,没有一年的分数线超过600分,总分750,为什么调档线就超不过600?因为选拔考试追求的是区分度、标准差、学生分数的离散程度,越离散就越好录取,高考就是为了高校选拔有学习潜在能力的新生。所以,难,不是一个人难,而是大家都难。你不会的大家也不会,我总跟同学们讲,在考场里要长自己的志气,要对自己说:我会的,你们不一定会,我不会的,你们也不会。这种心态就好很多,要是总觉得自己不行,就没法进行考试了,自己就把自己吓怕了。高考试题不是每道题都给每位考生预备的。你难别人也难,一定要长自己的志气。

有的孩子某一科没考好,考完后就垂头丧气。语文还好说,会不会答,正确与否,考生感觉不太出来,所以语文放在第一科对于考生进入考试状态非常有好处,到了下午考数学就不一样了,有的同学能做完,还能检查;有的学生题目都会做;有的同学遇到了一些不会做的题目,差距就拉开了。一些同学出了考场就跟我说:尹老师,后面的题我都没时间看。我说那就对了,为什么?因为高考试题不是每一道都给每一个考生预备的,那道题不是给你的,你当然不会。就要有这样一种心态:会做的同学考清华北大,我不考清华北大,所以不会也没关系。家长也要教孩子不断地在考场上调整自己。

家长的心态决定孩子的心态。有的家长特别紧张,小心谨慎轻声慢步,把孩子供起来,这没必要。让孩子该洗碗洗碗,该盛饭盛饭,一切都按正常生活进行。当然,家长最好不看或少看电视,而要在填报志愿上多下功夫研究,认真读、认真看、认真写,孩子没功夫研究志愿填报,就要靠爸妈了,况且,他在复习的时候,看到你也在“学习”,他心里就更踏实了。

高考不是物理现象——吃进去,吐出来,高考没那么简单,高考是化学、生物变化,吃进去、吸收、消化、释放能量。高考就像春节放的花炮,要让炸药响,要让花炮漂亮,里面都放了催化剂,剂量合适,声音就大,花也漂亮,所以心理非常重要,在高考中,心理品质就是催化剂,谁的心理品质好,考场上智慧的火花就不断碰撞出来,心理品质不好,一进考场会做的题也不会了。

这一阶段的另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答题技巧,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1、看《考试说明》的参考样题。

每个学科后面都有参考样题,而且今年的《考试说明》把去年的题目拿来了,要仔细看题目是怎么回答的。标准答案一定要看,而且要认真看,有些孩子一看就会,一答就错,这就相当于不会。

2、一定要把字写清楚,要按照格式写。

今年北京地区除了数学之外其他科目都是网上阅卷,答题纸有格式,一定要遵守规则,一要写清楚。字写的漂亮当然好,但如果字不够漂亮也没关系,关键是要整齐。要按照规定的格式写,否则就不给分,就好像有的同学一卷机读卡填错了行,就只能认倒霉了。

3、要用学科语言。

30份卷子,要求老师在几分钟内就看完,阅卷速度很快,不能说一目十行,也得一目七八行,这就是在找关键词。比如有道政治题:满清末年帝国主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和现在我们实行改革开放有什么本质的不同?这是一道政治题,牵扯到历史知识,如果学生答“自愿与不自愿”、“主动与被动”,虽然也对,但不得分,因为这些都不是本质,这道题的题眼就是“本质”,我们对照“本质”应该回答:主权。过去我们丧权辱国,现在我们有国家主权。只要答上了“主权”或者“国家主权”,再说几句其他的,就能得满分,没有这几个字,再答什么都是废话。针对这一点,命题专家特别告诉考生们不要用生活语言,而要用学科语言答题。

4、把握答题节奏。

在接下来的二模中,我们要掌握节奏,把握答题时间,不要前松后紧,到后面就手忙脚乱。节奏一定要把握好。可以算一下,300分的综合要求两个半小时(150分钟)答完,一分钟要得几分。不过,对于理科综合和数学来说,感觉做不完是正常现象,因为国家制定的标准是中等水平以上的同学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卷,所以,有的同学答不完也很正常。

5、每题必看,每题必想,每题必做,能做几步做几步,能得几分得几分。

今年海淀区一模理科综合的物理试题,最后一道题特别长,文字特别多。有几个同学跟我聊天时说“题目太长,没看”,这道题20分左右,物理老师分析,这道题只要看了、上手答了,得10分没问题。只不过因为题目太长,有的同学就把这道题放弃了,想着从化学里面多得点分,于是就没看这道题,考完试再看标准答案,发现自己在这道题能得不少分,只能后悔莫及。提醒同学们要明白,只有写了才有可能得分,不写就一定得不了分。

6、答案要简洁、准确、清楚、明白,用关键词。

答题的时候只要让老师找到答题的关键词就可以,不用像写散文一样答题,而是要像填空一样抓住每道题的题眼。

最后给同学们一个答题的顺口溜:慢做会的求全对,稳做中档试题一分也不浪费,舍弃全不会。

给考生的几点忠告:

真正拉开考生分数差距的是基础知识;

真正拉开考生分数差距的是中低档试题;

真正拉开考生分数差距的是看书不看书;

真正拉开考生分数差距的是动笔不动笔;

真正拉开考生分数差距的是自己的信心;

真正拉开考生分数差距的是自己的心态。

另外,对于2009年的考生来说,有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心理压力比任何一届考生都大,原因就是老师、年级主任甚至校长不断强调明年要进行课程改革,今年没有复读机会,就这“一锤子买卖”。

我并不持这样的观点,高考为了给每个孩子有同样上学的机会,为了整个社会的稳定,一定会在高考转型期维持考试的公平性。因此也一定会给考生们选择复读的机会。在此提及重读一年高三,并不是给考生泄气,而是让考生们看到机会和希望,让他们轻装上阵,迎战高考。

更多关于高考转型的问题请参阅《高考转型与考试公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