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许愿真 2014-04-27

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马麟

提到课堂改革,首先,我认为: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教育与时俱进的体现。然而,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是提高课堂效率。那么如何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稳步实施呢?下面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要处理好推动与过度的关系

任何改革都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课堂教学改革也不离开外。要遵循事物发展、转变的规律。切不可急功近利。实施课堂教学改革要遵循“理论提升——观念转变——部分教学环节转变——大部分教学方式转变——整体教学模式转变——构建适合本校学生的教育模式”这样一个过渡过程。我市实施了《三年构建高效课堂心动计划》,应该说取得了显著成效,大部分校长和教师的教学观念有所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有所变化,学生正在适应我们的新课堂,下一步是进一步深化阶段,还应该有计划,稳步推进,步步深入,一个一个环节的的改,一点一滴的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转变学习方式,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这就叫“稳中求进”。

二、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是改良,是优化,而不是革命。因为教学最大的特点是继承性,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全盘否定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错误的。只有在继承优良传统和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实施,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中国传统的“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循序渐进”等教学思想是值得我们传承的。

事实证明,许多学校的改革失败的原因就在于,将接受型学习方式与探究型学习方式对立起来,将知识与能力对立起来,从而否认了能力来源于知识的基本共识;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对立起来,忽视教师的启发、点拨、引领作用;将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与整体发展对立起来。盲目照搬他人的模式,对于校情、学情、教情没有做充分的分析和考量。这对于实施课堂教学改革都是不利的。

三、要处理好借鉴与创造的关系

任何经验,对于我们都会具有一定程度的借鉴意义。但是,任何经验理论的形成都有它的显示背景,有些经验在彼时、彼地、彼人群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可是放到到我们地区、放到我们的学校,就不一定适合。这就充分证明了“没有适合所有学生的教学模式,更没包治百病的良药”,学习者切不可将某些专家的理念奉若神明,更不能“崇洋媚外”。

黑龙江省黑河市罗万忠老师在他的《推行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应该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中提到:1931年,钱穆先生在谈到当时的教育革新时,曾作出这样的判断:“中国创办新教育,自前清同治初元迄今八十年,始终不脱两大病。一曰实利主义,一曰模仿主义。实利主义之病,在于眼光短浅,不从本源下手。模仿主义之病,则在依样画葫芦,不能对症发药。其实二病乃一病也。病在始终缺一全盘计划与根本精神”。如今,又一个八十年过去了,在推行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而且必须革除前人的这些弊端。“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的悲剧绝对不能重演。

冯洪恩校长说过“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因此,我们应致力于创造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式,或者模式。作为我市遵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原则,合理扬弃,科学发展。应该提倡构建适合我市市情的,具有区域特色的教育模式。

四、要处理好模式与学段的关系

根据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和不同知识经验形成的几个阶段,从学前教育开始学生要经历这样“由接受式学习——被扶着学习——半扶半放学习——独立自主学习”这样一个过程。因此,教师构建课堂教学模式,要考虑学生所处的学段,如果从小学到高中都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我个人认为不太合适。因为,小学阶段孩子们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知识经验,不具备完全自学的能力,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时期。这个学段学生离不开教师的教。关键是打牢基础(双基),突出“启发式”学习,流程应该是“预习——引导点拨——讲——练”, 这个“讲”是指在疑难处要讲,切不可盲目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同时,要注重小学的“练”,只有多练才能强化知识的记忆,强化知识积累。小学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基础不扎实,到了初中是很难补回来的。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应该突出学生的“学”,但在疑难问题上还是需要教师的“导”,不能全盘否定教师的“讲”,这个阶段的教学流程应该是“学——扶——讲”,。高中阶段应该是以自学为主,教学流程应该是“学——议——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