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选择性障碍

 长庆wcqjs 2014-04-27

最近有个朋友跟我抱怨,说要是自己是富二代就好了。因为他想换手机,但是不知道换什么好。他现在用得是iPhone 4,已经用好两年了,机子也老出故障。虽然最近手头有点紧,但还是决定换台机子。现在这个手机市场,可以选的手机实在是太多了。他最终目标锁定在了iPhone5s或者盖世5。

文/芝士电台

好了,接下来他就开始纠结了。他说如果现在换5s的话,有点不划算啊。听说6好像今年也要出了,到时候这6一出,5s一掉价岂不是买亏了。我说那你可以买盖世5啊。他说,用惯了苹果的系统,换安卓会不会不好用啊。而且感觉三星这个手机太大了,拿着不爽啊。我说那你就等6出来,买6呗。他又说不行,这只4已经用不下去了,现在一定要马上换。结果他现在还在纠结到底买哪只手机比较好。

其实我还是挺能体会他这种心情的,我觉得大家应该都能体会。我和他说,你这是病,得治。他也说,这是病,得治。

不过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应该不算是一种病。这叫选择性障碍

谓的选择性障碍,就是对于同样能达到目的的不同方法、途径、路线,在选择的时候难以抉择,即便做出决定后仍然疑虑其它的选择是不是更好,从而导致时间的浪费,精神上的焦虑。

相比而言一些女生可能对这个问题更有发言权。因为她们在买衣服的时候,肯定是无数次地经历了这样的情形。有可能是在不同款式的衣服中纠结,也有可能是在同款但不同颜色的衣服中挣扎。最后痛下决心选了其中的一件,舍弃另外一件。哇,那种感觉,很痛苦啊。当然,女人嘛,她买了一样东西以后,肯定会去问别人:哎,你看我这衣服好不好看。如果是肯定的回答,那没什么问题。如果是否定的,完了,她肯定就开始后悔了。所以我对我妈不知道已经撒过多少善意的谎言了。

所以就有人说,这选择性障碍归根结底还不就是因为穷嘛。乍一看好像是这样的,你拿不定主意买哪件,那你就都买呗。这样不就完事儿了吗?

但实际上穷可能只是其中一方面的原因。因为选择性障碍不仅仅只是会在买东西的时候会发生,你买完以后一样会有。

我举个例子。大家可能在买平板的时候都会选择买iPad,当然我也买了。但是我这个人买东西不太喜欢随大流,于是我又买了一台surface。然后我想两台都体验一下,到时候给我妈一台好了。不过就在决定哪一台给我妈的时候,我开始纠结了。iPad,主流,应用多,但是用的人太多了。surface,小众,高大上,办公比较方便,但是应用实在是太少了,而且做得都不够精良。我当时就特别纠结啊。然后我索性就让我妈挑了,因为我实在是做不出抉择来。

我再举个例子。现在大家都会在手机上装很多的应用。有些应用的功能是极其类似的。据我所知,很多人会为用哪一款应用而纠结。看新闻到底用新浪好还是网易好,听音乐到底用qq好还是百度好?有的时候,我可能会把同一类的很多应用都体验一遍,再最后选择一个。不过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浪费时间的办法。我也为此而感到很苦恼。

以上事例说明了,“穷”这个原因只能概括某种特定情况下的选择性障碍,也就是在买东西的时候。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深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看当我们面临选择时,我们的内心世界是怎么样的。让我们再举个例子。假如我现在是一个快要大学毕业的学生,我到底是应该选择去找个工作呢,还是应该去考研呢?

如果现在去找一份工作的话,我就能有自己的收入了,我能自立了。相比读研,我可以早几年进社会,能多积累几年社会经验,而且说不定机会就会在这两年里出现。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本科的学历也许会限制我的发展啊,很多工作它就是要研究生的文凭才能胜任,这么一来岂不是还是要考研?考研的话,学历是高了。但是要付出的代价就是社会经历少了,关键是很有可能就错过了不少机会了。

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选择性障碍。我们来简化一下这个问题,无非就是我因为害怕失去机会而不想去读研,但是又怕不读研会影响我今后的发展。

那我们在纠结什么?其实我们都是在纠结一些现在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比如我说的“可能遇到的机会”。大家应该都知道“机会成本”这个概念。“机会成本”就是你在放弃其他选择时,可能损失的利益。也就是只要是做出选择,你就一定会有损失。那么如果这种损失是可以估量的,那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和权衡来做出一个裁定。

但是在这件事中,机会成本是不可以估量的。比如,我放弃读研,踏入社会。那我的交际圈可能就会变大。也许我就因此碰到一个牛逼的人,大家一见如故,志趣相投。对方说了一个商业计划,然后和你表达了找不到合伙人的苦闷。你一激动,一拍桌子说,走,创业去。后来大家艰苦奋斗几年,最后成就一番事业。这种事情确实是有可能发生的。但是更有可能的是,你不会遇到这样牛逼的人,然后在一个公司底层呆了几年,最后辗转其他公司。这些谁都说不准,所以你想比较这两件事的机会成本,无非是自寻烦恼。

所以造成我们选择困难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机会成本带给我们巨大的压力。我觉得对于我而言,这是导致我选择性障碍的最大原因。不过不同的人,诱因是不一样的,我再来讲讲其他的诱因。

还是回到买东西这个例子上来。这回我们来举个简单一点的例子。我们还是说说买手机吧。但是这回我们不要把事情想得那么复杂。我们不要去考虑手机的品牌、性能等等,我们就考虑两个因素:价格和质量。有两台手机,一台质量好,但是价格很贵;另一台质量相对较次一些,但是价格便宜了很多。请问你选哪一台?

你可能会说,其实我想选既便宜又高质量的那台。不要觉得这是一种很搞笑的心理,其实很多人都有。这叫做“尽取倾向”“尽取倾向”就是凡事都想要最好的、最满意的。当然世界上没有那么好的事情,所以有尽取倾向的人往往会在做决定前反复地去衡量。

想象一下,在现实生活中买手机,他可能就要考虑到质量、价格、品牌等等因素,等他花了很多很多的时间把这些因素全部比较完了,他才会决定去买哪一台。所以这类人在会在做决定前,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对比各个选项。

不过客观的讲,他们有可能会获得一个比较好的结果。但是主观地来说,其实他们更容易后悔。因为有些选择是无法进行比较的,比如我之前说的读研还是工作的例子。

如果有尽取倾向的人选择了工作,但是他后来没混出头,那他会比一般人更加地后悔,因为他当初考虑了那么多,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如果是你,你会不会更后悔呢?

说到后悔,其实后悔也是一个阻碍我们选择的因素。其实也不能完全说是后悔,应该说是对后悔的恐惧,毕竟后悔往往是在我们选择以后才发生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比如你在两个选择中做出了决定,但是你发现你的决定不那么好,你会不会幻想另一个选择是不是会好很多呢。当然,其实你没有去经历另一个选择,你也不知道最后是好是坏,但是你往往会把它想的很好。

我们再来举个例子,比如你考大学选专业的时候,你报了计算机,因为这是就业前景比较好的一个专业。为此你放弃了设计,一个你理想的专业。然后大学四年下来,你走上社会以后发现,其实计算机专业也不是很好找工作。然后你就会很后悔当初的那个选择,觉得委屈了自己四年,学了一个不喜欢的专业,到头来工作也找不着,还不如当初去学设计。如果当初学了设计,也许凭借对这个专业的热情,现在已经有自己的工作室了,和三五好友一起创业,做自己喜欢的东西,那得是多爽的一件事情啊。

其实我以上所说的话,掉入了一个思维误区。你根本无法去预测如果你选了另一个选择的未来。你凭什么说你学了设计,就能有自己的工作室,有自己的事业了。

你的这些预测完全是建立在一种消极情绪上的。这是一种反事实的思考。我们把这种倾向称为“反事实倾向”。

“反事实倾向”有两个特点,一个就是我们会去想那些可控的因素而忽略那些不可控的因素。你会把事情想得特别美,开工作室、创业、赚大钱,要知道这些事情是否能做成,主要还是看那些不可控的因素。另一个特点就是我们会往消极的方向想,而不是积极的方向。你不会觉得在计算机这个行业里沉淀几年,就可以越混越好,你不会那么想的,因为你此刻的想法是很消极的。

这么一来,我们会发现,其实不仅选择前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选择后也是非常痛苦的。不过其实选择后的痛苦是在选择前就已经埋下伏笔了。

接下来讲讲解决办法

我现在只能给出一些建议,不能保证说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多少可以减缓一些吧。

首先,从今天开始,你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你必须在这个时间内做出决定。比如你必须在一个小时内决定买哪个手机,在五分钟内决定买哪件衣服。然后限制自己,不要老是去琢磨那些已经被你放弃的选项的优点,或者说是机会成本。你要知道考虑过多的机会成本,本身它也会降低我们对当下选择的满意度。

还有就是尽可能去做一个满意者,而不是一个尽取者。要知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你必须学会满足。那如何去满足呢?你必须设立一个选择的标准,如果你选择的这个东西已经达到了你的标准,那么OK,就是它了,别的就不用考虑了。

我们很多时候就是觉得可能会有比当下选择更好的东西,所以我们才会去不断地增加我们的选项,以求有一个最好的选择。比如我看新闻,用网易就够了,它完全能满足我的需求。但我就是忍不住,还要去看新浪、腾讯等等,我希望通过比较,能够选一个信息量比较大、比较全面的应用。其实我这完全是在浪费时间。这都是不必要的。

再来讲讲在我们选择以后,应该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其实很简单,不要对未来抱有太大的期望。就是这么简单。就像我前面说的反事实倾向,其实我们会后悔,有一部分原因时因为你把未来想得太美了。

所以总而言之四个字,当机立断。千万不要把选择的战线拖得太长。你考虑的时间越长,就越痛苦。所以我在两个很接近的选项中作抉择的时候,基本上不通过大脑。如果结果是好的,我会很开心,但不会因此觉得自己很明智,我知道是只是运气好罢了。如果结果是不好的,我也不会后悔,我可能会觉得只是有点背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