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引用】(粘帖)董汉良

 johnney908 2014-04-28

论提高中医疗效门径

经常不断收到全国各地基层中医的来函、来电,其中绝大部份是求医问药和治病疗疾的问题,集中一点是如何提高中医疗效,解决疾病治疗中的困惑,如重庆长寿区晏家街道某村卫生室沈某来信:“董教授,您好!打扰了,因最近几年在业务上遇到一位非常棘手的病人——尿失禁,曾在我市西南医院等各大医院医治,无明显效果,患者终日因尿失禁打湿了裤子而忧郁,遂求治于我,我也无能为力,故请教授赐方。”河北某庄马某发来短信要求某儿子解决哮喘的治疗,并说自己用尽办法不见其效。还有引用我介绍的方药,讨教如何选用。如此问题我不能一一作复,因为这涉及如何具体诊疗和操作的问题,要提高疗效非易事也。所以,这里着重谈谈“提高中医疗效的门径”以作向各地读者、病人、医者的答复吧!

有道“千方易得,一效难求”在临床实践中确实如此,在汗牛充栋、浩如烟海的中医古籍中,方子千千万,但真正能如书中所言效果确凿的,经得起重复的是寥如晨星,为什么 ?这里有一个提高疗效的问题。

学生:看了老师诸多各地的来信,我才知道,目前基础医生对医疗中的主要问题是疗效不明显或疗效不好,或根本无用,甚至有反作用。这个困惑其实我也经常碰到,如用缩泉丸治遗尿,用金锁固精丸治遗精,用天王补心丸治失眠等,在方药介绍中似乎一用就好,但我在临床中也经常碰到用之不灵或不明显。所以,如何提高中医疗效,请老师能给我详细地讲讲。

老师:你提出来的问题也是我几十年在琢磨的一件事,中医药疗效 如何 来提高直接参与关系到到中医药的存亡但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问题需从几方面入手。第一是注重实效,面对面的学习,第二是汲取新知,有目的的选择;第三是努力学习中医反对崇尚空谈。这三方面都能做到或能做到一点的,对我们提高中医疗效是极有帮助 的。。

先是重视实践。实践是一个非常细的操作,有人把中医说成是一种经验医学。这有对的一面,它是有几千年的经验积累,自《内经》起就有具体治病的经验和方药,如“内经十三方”中记载方药应用都讲得非常具体,这是先人经验成功后的文字记录,我们今天要重复先人的经验,必须按原来的记载一丝不苟地来操作,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我曾给人治手指头上的疔疮,据当时民间医生介绍用地丁草外敷可治。但我用之不灵而他用之很灵,,仔细询问才知道 里面有很详细的辨证。他告诉我,手指上的疔疮称为蛇头疔,蛇头疔可分为蛇头、蛇眼、蛇腹。指尖为蛇头,指尖两旁为蛇眼,指腹为蛇腹。用地丁草外敷时需有区别。因此在诊治任何病症时必须做到详细辨证。这方面的经验在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详有体会,如《金匮要略,水气病第十八》中说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其小便;腰以上者,当发汗乃愈。“这里从腰为辨证特点,有腰上腰下之别。

在实践中要注意向一切有实践经验的人学习,如临床经验丰富的老中医或有一技之长的乡间医生,做到目到、手到、身到,亲自操作、尝试、重复。对每一症状做仔细观察,如我在治疗小儿遗尿症时除望、闻、问、切外,还必问一症,即尿后有无“震颤”的症状。若有,证明气虚即肾气虚,必须加补肾的药。又如慢性咳嗽,(老人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必问背及肩胛有无发冷或怕冷的感觉,若有,说明肺阳虚,必须温肺散寒,需用玉屏风散。因此,要仔细地辨证,做到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一动。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还要做到用药确实,有的医生只知道开方不告病家如何用药及禁忌,这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目前用煎药机煎药后,一剂药的利用率只有1/3——2/3,浪费大而疗效低,所以要亲自过问。有些药必嘱病人亲自煎熬,这样能充分发挥疗效,提高治疗效果。

在重视实践中还需要注意一个“传统和道地”的问题,传统的东西在没有科学替代的情况下还须保持原来传统的一套,如有的药物应该是包煎、后下、研吞,应该照旧。旋复花传统的方法必须包煎,但有的药剂员为了方便不包,结果入药后会引起咳嗽加剧。“道地”是原产地的药材,在没原产地的药材时才用别的代替,如贝母,有四川的川贝母,有浙江象山的象贝母,肺虚用川贝母,肺热用象贝母。如果反而用之或不用道地的则效果迥异。所以实践的问题是一个具体的问题,应该重视的第一个大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