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學補助 精打細算看分明

 闯王兄弟 2014-04-29
大學補助 精打細算看分明
記者 許惠敏
April 28, 2014 06:10 AM


應屆高中畢業生已收到美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圖為被視為全美最佳公立大學的柏克萊加大。(美聯社)
應屆高中畢業生已收到美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圖為被視為全美最佳公立大學的柏克萊加大。(美聯社)
slideshow
眼看著就要到4月底,對不少應屆畢業生和家長將是傷透腦筋的一星期。手頭上握著各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學費雜費清單,外加一張寫著史塔佛(Stafford)、Federal PLUS、Private Loan等林林總總不同名目的「學費補助決定」(Financial aid award),如何在5月1日寄出確定入學信函和訂金截期前,選擇最佳教育投資,對未曾在美國申請大學的華人移民家長,是莫大挑戰。

學術聲譽佳的私立大學,就讀一年帳面上的教育成本超過6萬元早已稀鬆平常,州立大學也跟進,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全美最佳公立大學排行榜多年來一直名列第二的維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校董會23日投票通過確定今秋再度調漲學費,外州及國際學生新學年度的一年教育成本將高達5萬7836元。

大學理事會(College Board)2012年統計資料顯示,選擇四年制高等教育的大學生中有四分之一就讀私立,四分之三選較便宜的州立大學,但無論公立或私立,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學生付的是校方提供的全額帳面價,其他都能拿到額度不等的績優獎學金(merit scholarship)或助學補助(Need based financial aid)。

一位馬州的徐姓家長從3月底女兒收到康乃爾大學入學許可後,心情天天在洗三溫暖。原本高興女兒將成為常春藤名校新鮮人,但收到校方的學費雜費清單和補助決定後,再也高興不起來—「一年6萬3000元,這四年下來,不等於被剝一層皮?!」

徐太太說,女兒拿到校方提供的6000元免償學費補助(grant),原本以為可以拿四年,向友人徵詢後,趕緊打電話給學校,才知曉該補助非merit獎學金,只有承諾第一年,並不是保證四年。徐太太說,女兒還能借免息、一年5000元的史塔佛學生貸款、外加幾萬元的有息私人貸款,但終究是要還。

徐太太和女兒坐下,拿出計算機盤算,扣除學貸和目前申請到的各種獎學金後,就讀康乃爾大學一年的教育成本至少要5萬元。徐太太說,雖然還沒做最後決定,但很可能選擇一年只要2萬元的州立馬里蘭大學。

富比世雜誌(Forbes)日前報導大學學費補助常見陷阱,提醒家長與學子在做最後選校決定前,務必睜亮眼,首先,就是知曉所謂的award並非與免費gift(禮物)等義,「Paying For College Without Going Broke」(如何支付大學學費卻不破產)一書的作者卻尼(Kal Chany)也提醒學子,若要算真實面的教育花費(net price),「學費補助決定」所列的各種型態的貸款和校內打工(可能)薪資都應計入。

教育資源網站Edvisor.com理財專家康卓維茲(Mark Kantrowitz)說,獲得學校教育補助的第一關是提前送出FAFSA(Free Application for Federal Student Aid聯邦助學補助免費申請),拒絕採用FAFSA的學校,往往就是會耍詭計、誘使學子入學的學府。

康卓維茲提醒大家,大學校方發出的「學費補助決定」,常使用的誤導策略是將免償性的助學金(grant)綁上貸款(loan),部分學校更「狡猾」以L或LN取代Loan,或只寫Stafford、PLUS,讓學生誤以為是免償性助學金。

各大專院校收費其實是願打願挨的事,家長學子要花多少投資教育才值也無定論,最後這一周做決定前明察秋毫,正確解讀「學費補助決定」可避免被誤導,也不會被帳面價嚇跑而與上選大學失之交臂。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大學補助 精打細算看分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