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乘数效应:一块钱不是一块钱
“乘数效应”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概念,是指支出的变化导致经济总需求与其不成比例的变化。乘数效应是凯恩斯经济学派的看家本领之一,是一种宏观的经济效应,也是一种宏观经济控制手段。
乘数效应最主要的应用领域是,投资增加所能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会带来国民收入的变化。假设投资增加了100亿元,若这100亿元导致国民收入增加300亿元,那么乘数就是3,如果国民收入增加量是400亿元,那么乘数就是4。
为什么投资会变成国民收入呢?稍懂一点经济学原理就能明白,投资在市场的运作过程中,会以工资、利润、利息等形式流入劳动者、商品生产者的手中,于是就变成了国民收入。比如,政府增加100亿元投资用来购买产品,那么这100亿元首先流入产品生产者手中,成为产品生产者的销售收入,然后一部分成为利润,一部分以成本方式流入其下游产品生产者手中、一部分成为工人的工资和福利,总体来看国民收入增加了100亿元。
那么,为什么会有乘数,而且乘数大于1呢?这就是连锁反应带来的效果。依然以政府投资100亿元购买产品为例。首先,获得政府投资的企业因为订单额大,且时间有限,就要想办法扩大产能,于是花大价钱购入一条国产现代化生产线。此时他还未收到政府的支付款,因此只能自掏腰包,这样,100亿元引起了第一波社会投资,这波投资最终也会转化成国民收入。之后,他收到政府的预付款,这部分款项一部分趴在公司账上,一部分被支付给了下游产品供应商。下游产品供应商收到支票后,立即购入新的生产设备,并投资兴建一座大厂房,这是100亿元中一部分资金的第二轮投资应用。然而这部分预付款显然是不够投资使用的,不过既然获得了订单,就意味着大把利润在等着,于是下游产品供应商找到银行贷款,贷款很快批了下来,这是第二波社会投资。贷款到账后供应商向砖厂订购了大量红砖,于是砖厂着手招聘工人以保证按时完成订单任务,很多农民放下手里的农活,赶往砖厂成了工人。同时,还有一些农民进城为下游产品供应商挖地基兴建厂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