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之文人无行(下)

 中原高考678 2014-04-29
捧尿壶的宋之问

    武则天一朝有三大媚臣为后世所不齿。据《朝野佥载》记载:“唐天后时,张岌谄事薛师,掌擎黄幙随薛师后,于马旁伏地承薛师马蹬;侍御史郭霸尝来俊臣粪秽;宋之问捧张易之溺器。”
    张岌侍候武后情人薛怀义,薛师傅一出门,他赶紧在后面撑起大黄伞;薛师傅一要骑马,他马上趴地上当马蹬子。这样的奴才,从古到今有的是,今天那些跟在领导后面打伞,给领导弯腰开车门的,都是“现代张岌”。

    郭霸尝人粪便一事,《旧唐书/郭霸传》是另一个版本:时大夫魏元忠卧疾,诸御史尽往省之,霸独居后。比见元忠,忧惧,请示元忠便液,以验疾之轻重。元忠惊悚,霸悦曰:“大夫粪味甘,或不瘳。今味苦,当即愈矣。”元忠刚直,殊恶之,以其事露朝士。

    在这个版本里,郭霸尝的是魏元忠的“便液”,也就是尿。看来郭霸不光是个酷吏,还是个不错的郎中,一尝人家的粪便,就知道病情。粪便甘,不妙;粪便苦,就没啥事。

    望闻问切之外,还得另加一“尝”。

    不过魏元忠看不起这样的人,把这事给抖落到朝堂上去了。

    张岌郭霸,势利小人,就不跟他们一般见识了。唯独宋之问给张易之捧尿壶这件事,也许是读过他太多美妙诗篇的缘故,不肯轻易原谅他。我一直在想,他是在人家撒尿的时候捧着呢,还是撒完后给人家捧出去倒掉。
    千万别是前者。
    宋之问的人品,历代都持贬毁。文人无行,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宋之问这个人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诗,张易之兄弟雅爱其才。当时易之兄弟凭床笫之功深得则天信任,权势遮天,宋之问与的一帮文人阎朝隐、沈佺期等倾心媚附。后来张家兄弟被杀,宋之问发配泷州(今广东西部罗定县)做参军,不久就从发配地逃回来了,走到汉江,作了一首诗: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这就是今天我们家喻户晓的那首《渡汉江》。他为什么“近乡情更怯”,因为他是逃回来的,离家越近,顾虑越多,怕熟人认出来报官。他被流放后,家人也跟着坐罪,现在他们是死是活,连一点音讯也没有,想问别人,又怕听到什么坏消息,想知道又怕知道,所以想问又不敢问。

    宋之问逃回来后,藏在同窗好友洛阳人张仲之家里。张仲之冒着风险收留了他,好吃好喝招待他。此时张仲之正与人合谋杀掉武三思,宋之问为了赎罪,竟然告发了自己的恩人,张仲之为此丢了命。立此一功,宋之问不仅前罪尽免,还被起用为鸿胪主薄。那武三思是太平公主的老情人,宋之问也因此跟太平公主拉上了线,成了公主府的座上客。
    但经此一事,宋之问的名声也完了,《旧唐书》说他从此“深为天下义士所讥”,《新唐书》也说从此“天下丑其行”。

    唐中宗一生做过两次皇帝,高宗死后,他继了位,可是没过几天就被老妈武则天给废了,发配房州,他的老婆韦氏一路跟着他,两人相依为命,情义甚笃。中宗在房州落难的时候,曾信誓旦旦地对韦后说:“一朝见天日,誓不相禁忌。”中宗倒是个守信的人,二次上台后,任凭韦后胡来。最小的女儿安乐公主,是他们在房州生的,当时连块包婴儿的布都没有,中宗把自己的衣服脱了把孩子裹起来,遂名裹兒。中宗对这个小女儿百依百顺,安乐公主也恃宠骄恣,卖官鬻爵,势倾朝廷。她常常自己起草敕文,把内容遮起来请老爸签字,中宗看也不看,笑着就签了。当时的宰相公卿,很多都出自公主之门。宋之问一看形势,转而又去巴结安乐公主,把个太平公主气得七窍生烟,找了个由子,把他发配到了越州。
    唐睿宗继位后,一想起宋之问这个朝秦暮楚的无德文人就来气,就又把他流放到了更偏远的广西钦州,旋又赐死。当时和他一同赐死的,还有中书舍人祖雍。宋之问接诏后,汗流浃背,尿都要吓出来了,可惜没人给他捧尿壶。祖雍对使者说:“之问有妻子,请让他去跟他们告个别吧。”使者答应了,可宋之问进去后磨磨蹭蹭半天不出来,气的祖雍直骂:“与公俱负国家当死,奈何迟回邪?”自己梳妆打扮一番,从容就死,不等宋之问了。唉,这个宋之问,连死都没死出个样来。
    除史书外,元代辛文房所著《唐才子传》也记载了宋之问的一件丑事,说他的外甥刘希夷作了一首《代悲白头翁》,他特别喜欢其中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知道外甥的这首诗还没有示人,就找他要,刘希夷答应给他,后来又反悔了。宋之问一怒之下,竟派家奴用土囊把刘希夷压死了。此事是真是假,也不好说,宋之问全集里也收了这首诗,题目叫《有所思》。
王翰:天下谁人不恶君?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的诗,《全唐诗》156卷一共收了13首,要是没有这首凉州词,他也就是一不入流的下九流诗人。但是,有这一篇,却胜过别人的千篇万篇。明朝的王世懋在《艺圃撷余》里说:“于鳞选唐七言绝句,取王龙标「秦时明月汉时关」为第一,以语人,多不服。…必欲压卷,还当于王翰「葡萄美酒」、王之涣「黄河远上」二诗求之。”

     王翰为并州晋阳人,就是今天的山西太原人。“太原王”,那可是名阀世家。这种家庭出来的人,本事大,毛病也大。《旧唐书》说他“少豪荡不羁。登进士第,日以蒱酒为事。” 蒱就是樗蒱,一种掷骰子游戏。都中了进士,还整天赌博喝酒。

   《封氏闻见记》卷三《铨曹》还有这样一段记载:“时选人王翰颇攻篇什,而迹浮伪,乃窃定海内文士百有余人,分作九等,高自标置,与张说、李邕并居第一,自余皆被排斥。凌晨于吏部东街张之,甚于长名。观者万计,莫不切齿。”

    这可以算是中国第一张匿名大字报了。自己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新进士(选人),就敢给海内文人搞排行榜,而且把自己和张说、李邕等成名大家并列第一等,确实比较“浮伪”。

    不过,他这个排行榜也算没白搞。后来张说到并州任职,就很器重王翰,回京后任兵部尚书并入相,没少提携王翰,把他从一个小小的九品昌乐尉,一路升到从六品驾部员外郎。

   《旧唐书》说王翰“枥多名马,家有妓乐。”很小康。他为什么有那么多名马?我估计他在驾部没少捞。唐朝三省六部制。其中的兵部(国防部)下辖职方、驾部、库部三个司。这驾部,就是管车马的,员外郎就是驾部司的副司长。

    王翰是张说一手提拔起来的,后来张说和姚崇不和,被罢相,王翰也被一脚踢出了京师,贬,贬,贬,最后贬死在与两广交界的湖南道州司马任上。

   《新唐书》说王翰“目使颐令,自视王侯,人莫不恶之。”一个小小的六品官,还真把自己当王侯了,对下面人颐指气使,让人恨得牙痒。不过,也不是所有的人都不喜欢他,文士杜华的母亲崔氏就希望儿子能有这么个好邻居,据《唐才子传》记载,崔氏杜华说:“使汝与王翰为邻,足矣。”

    杜甫在他的一篇“歌功颂己”的诗中说:“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别人以与王翰为邻而荣,杜甫说:王翰求我做他的邻居.真是一个更比一个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