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典藏】波兰性感主义画家塔玛拉作品赏

 我爱祖国爱人民 2014-04-29

波兰性感主义画家塔玛拉作品赏

1【文化典藏】《圣·莫丽茨》,以同性恋人伊拉·裴洛为模特的作品(木板油画,35×675px,1928年)。

   塔玛拉·德兰姆皮卡(Tamara de Lempicka,1898-1980),出生于波兰的一个富有的律师家庭,从小不知物质贫困为何物。十六岁时曾发誓要“一生过奢华的生活”的塔玛拉于1916年结婚,以十八岁的芳华嫁给了出身名门望族的俄国律师T·兰姆皮库奇(Tadeusz Lempicki),过了两年循规蹈矩、波澜不兴的婚姻生活。

    (本图集评论摘自刘柠《美,就是像情人那样生活》。) 

 2【文化典藏】《艾李斯托夫殿下的肖像》,流亡白俄贵族(布面油画,65×2300px,1925年)。

    不久,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丈夫遭逮捕。刚满二十岁的塔玛拉为了营救丈夫,不惜“献身”做瑞典驻俄国领事的情人,试图通过外交途径斡旋努力,居然侥幸成功。1918年,与获释的丈夫双双逃往巴黎。?从锦衣玉食到一文不名,革命年代常常发生的故事,倒也没什么大惊小怪。起先,两人住廉价公寓,靠典当随身带来的一些宝石、首饰来维持捉襟见肘的生活。 

 

3【文化典藏】开车的《自画像》(木板油彩,35×27cm,1929年)。

    牢狱生涯虽不算长,但丈夫显然受到了摧残,成了一个一蹶不振、性格阴暗的人。这种局面甚至在爱女Kizette出生后也没能改变——兰姆皮库奇始终不愿出去工作。最后,穷途末路的塔玛拉下决心以打小就颇为自负的丹青画笔为武器,作为职业画家挣一份有尊严的生活——时年二十二岁。 

 

4【文化典藏】《穿粉色衣服的Kizette》,唯一的女儿的肖像(布面油画,116×1825px,1927年)。

    从开始师从立体派画家Andre Lhote 及Maurice Denis学画,到第一号作品被一家商业画廊收购几乎没用多长时间。五年后,二十七岁的画家开始受到欧洲艺术界的瞩目。特别是在意大利举办的个展大获成功以后,“美貌新锐女画家”塔玛拉一夜之间成了意大利社交界的明星。 

 

5【文化典藏】《楼梯前的阿弗李特侯爵》,塔玛拉的情人肖像(布面油画,116×1825px,1926年)。

    她那一幅幅带有很强装饰性的线条圆润、色彩鲜艳、散发着浓丽的肉欲气息的女体肖像猛烈地撞击着人们的视觉和感官;画家近乎偏执的性格和惊世骇俗的美貌一起受到世人的推崇;那幅悬挂在繁华商业街橱窗里的画家肖像摄影点缀着那个时代最高的时髦:高大壮健的女人肌肤圆滑,略显倦怠的双眼透着一抹神秘的表情,有点儿像好莱坞的葛丽泰·嘉宝;最是那不经意地夹在玉指间的一截燃烧的香烟泄漏了重要的资讯——那是一个真正颓废的年代。 

 

6【文化典藏】《男人肖像》,为第一任丈夫T·兰姆皮库奇绘制的肖像,因婚姻破裂,作品终未完成(布面油画,126×2050px,1928年)。

    塔玛拉成名了,在她还很鲜艳的年龄。订单像雪片一样飞向她位于巴黎的画室,有流亡的白俄贵族,有美国的百万富翁,西班牙国王,希腊王妃……在欧美的上流社会,拥有一幅带有“Lempicka”签名的肖像画成为身份和品位的象征。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浓施粉黛的画家身着高贵的夜礼服不知疲倦地周旋于各种各样的沙龙和派对,凌晨回家,一直工作到上午,然后昏然睡去。 

 

7【文化典藏】《彼埃尔·德蒙托的肖像》,妹妹阿德丽艾奴的丈夫(木板油画,41×675px,1931年)。

    作为有固定艺术赞助人和大牌商业画廊支持的画家,塔玛拉进项多多,但挣来的钱也一文不剩地统统花在了自己身上。唯一的女儿交给母亲抚养,一到上学年龄便打发到寄宿学校了事。衣则“香奈儿”时装,食在“马克西姆”,驾驶着黄色“雷诺”四处兜风的美貌女画家是大都会巴黎的一道明丽的风景——塔玛拉日日笙萧,红灯高挂,每一天都对得起少女时代“一生过奢华的生活”的毒誓。她一边不断地在一群富有的俊男美女中变换着情人,一边描绘出一幅幅情人们动人的肖像。“为了画好的画儿”,画家需要太多的爱,男人的爱和女人的爱。 

 8【文化典藏】《病愈》,塔玛拉作为画家、作为女人都到达盛期时的作品(木板油画,56×1050px,1932年)。

    对于丈夫,塔玛拉从来没有想到过离婚,因为对她来说婚姻是婚姻,情爱是情爱,边界清楚得很,再说丈夫又是出名的美男子。可后来还是出事了:1928年,兰姆皮库奇方面有了情人,画家被抛弃了。塔玛拉伤心之余,1933年,在三十五岁的时候与年长她二十岁的富翁Raoul Kuffner男爵再婚。男爵作为奥匈帝国最大的庄园主,从塔玛拉登上画坛之初就是她作品的主要收藏者之一,对画家来说,知遇之恩不可谓不大。 

 

9【文化典藏】《梦》,1927年作。

   1939年,感受到纳粹抬头以后国内的政治动荡,塔玛拉说服丈夫变卖掉所有的土地和财产,举家迁居美国。在那里,塔玛拉作为“手持画笔的男爵夫人”又投身于新大陆的社交舞台,继续演出着她的“艺术家加情人”的人生活剧。但作为画家,则因无法赶上(抑或不愿去赶也未可知)本世纪40年代源自美国的日益抽象化的艺术潮流,终于被遗忘,直至70年代被重新“发掘”并受到瞩目。 

 

10【文化典藏】《穿着绿色衣服的年轻女子》,1927作。

    第二个丈夫Raoul男爵于1962年去世以后,塔玛拉完全放弃了绘画并于晚年移居墨西哥。1980年的一天,画家在墨西哥的寓所于睡眠中无声地离开了这个世界。遵照塔玛拉生前遗嘱,骨灰由唯一的女儿Kizette撒在波波卡特佩特尔火山(Mt. Popocateptl)的火山口附近。 

 

11【文化典藏】《夏季》,1928作。

   塔玛拉本人在谈及自己创作的时候曾经说“每一幅都是自画像”,其对自己及其艺术的了解可谓深矣。女性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的性表达来源于性体验的要素要远远多于对性的想象。而塔玛拉的艺术创作则更进一层,一种对自我肉体的自恋情节浓得难以化解。这种自恋是如此强烈,乃至于有时会达到自我膜拜的程度。她善于从模特的身体中发现自身的美,将一种发自本体的宿命冲动倾泻在画布上。 

 

12【文化典藏】《音乐家》,1929作。

    塔玛拉是一个几乎只为情人作画的画家,为她充当模特的也多是其“如意郎(或女郎)君”。当画家面对风情万种的裙钗的时候,视线会越过横陈于眼前的柔媚的玉体,透视到自身的馥郁和美艳;而在面向男性情人的当儿,则在感受着他们射向自己的充满欲望的灼热目光的同时,画家自身的美似乎也得到了最真实的确认。就在这样一种恍惚莫名的情绪的左右下,塔玛拉描绘了一幅又一幅无比感性的“自画像”。 

 

13【文化典藏】《春天》,1930作。

   塔玛拉创作生涯的盛期大约只有十年左右的光景,即从不到三十岁的少妇到四十岁左右的中年。当画家开始觉出模特们年轻而富于活力的肉体与自己那日渐衰老的身体“有隙”的时候,其黯然是不难想象的。也许正因此,塔玛拉后期的创作明显远离了那种在早年创作中常见的呼之欲出、光亮夺目的官能色彩,代之以少女的清纯和恬静;以前画布上铺陈的那种鎏光溢彩、性感欲滴的鲜嫩肤色也逐渐变成了比较贴近自然的化妆色,连早年爱用不已的玫瑰红也绝少使用了。塔玛拉忽然间衰老了,欲望也变淡泊了。 

 

14【文化典藏】《亚当与夏娃》,1932作。

    进入20世纪70年代,塔玛拉的艺术连同其传奇的经历开始重新受到瞩目,画家的作品再度出现于美欧的著名画廊和美术馆。塔玛拉的绘画对现代艺术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别的不说,其笔下那些带有强烈装饰风格的衣着华贵入时的欧洲王公贵族人物的肖像甚至对时装产生了影响。在时装之都巴黎,有一个响当当的高档时装品牌:Lolita Lempicka。其前半部分取自纳博科夫的著名小说《洛丽塔》,而后半部分则来自塔玛拉·德兰姆皮卡的名字。到底是法国人,浪漫,时髦而不失书卷气。但塔玛拉已经归隐墨西哥,对包括自己的艺术在内的一切都漠然了,于1980年去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