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衍之断

 象数易经 2014-04-30

3、大衍之断

当进行一次占卜过程之后,得到了数字卦,转换成为了《周易》里面的卦,可是这不是当事人所需要的信息,当事人需要的信息是:吉还是凶?好还是不好?该坚持下去还是该放弃?有利益还是没有利益?等等。可是怎么说呢,卜者又不能明说好还是不好,于是就以《周易》里面的一句卦或者爻辞来送给当事人,得到卦或爻辞的这个过程就叫做断卦。

通过上述的大衍之占算法,我们得到了一个数字卦,假设是689679(六八九六七九),那么如何把这样的一个数字卦转换成周易里面的卦,并使用对应的爻辞、卦辞进行断卦呢?

首先,数字6789如何转换为《周易》里面的阴阳爻呢?

义理派又开始引经据典,因为“……,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为阳,地为阴,所以6,8转换为阴爻,7,9转换为阳爻,689679通过转换而得:阴阴阳阴阳阳。下为艮而上为巽,因此为渐卦。

如果抱着这种态度来学习,那么又不自觉地滑入死记硬背的陷阱之中。请问,倘若有那么一套算法,和大衍之占法及其相似,但最后用数字1020304050,60来表示数字卦,那又该怎么办呢?学易,一定要懂得【变】的道理。

下面开始列出我的思考过程:要把数字转为阴阳爻。那么什么叫阳呢?什么叫阴呢?

噢,天为阳而地为阴,那为什么天为阳而地为阴呢?

噢,因为,阳者,轻而上浮,阴者,浊而下沉。这就是阴阳最初的定义。根据这个定义,天上的空气由于轻轻地,慢慢的往上飘荡,所以才把天认为是阳;地上的泥土由于沉重地,逐步地往下沉淀,所以才把地认为是阴。

既然阳的特征为往上、向上,那么体现在数字上面,就应该是加法,例如集合【6,7,8,9】中,9已经是最大数字了,加无可加,因此为阳,而且为阳极;而6呢,6已经是最小数字了,减无可减,因此为阴,而且为阴极。这样看起来,6,8为阴,7,9为阳比较合理。

通过这样的一番思考过程,当情况变了的时候,才能做到灵活应变。

于是,689679这个数字卦转换为,阴阴阳阴阳阳。下为艮而上为巽,为渐卦。

接下来一个问题:以哪句话为断呢?

我们不要去学义理派,翻旧纸堆,找别人的断卦方法,应从易理开始思索这个问题。

首先,卦是什么?通过前面的章节,你应该能体会到了,卦是整个画面(或者说世界)的抽象。画面是丰富多彩的,比如“独钓寒江雪”、“两只黄鹂鸣翠柳”,这就是画面,是世界,它们有颜色,有声音,有动作,甚至会有人,有物,等等。而“剥卦”、“归妹卦”则剥离了色彩、声音等等容易迷惑人的东西,把本质的东西抽离了出来。不管怎样剥离,抽象,其实质就是,卦仍然是一种对图画的描述。因此,世界存在的道理,卦仍然需要遵循。比如世界上的植物【自下而上】地生长,人由矮个子长成高个子,那么卦自然也就应当【自下而上】的画。

据《周礼》记载,“夏殷《易》以七八不变为占,《周易》以九六变者为占”。于是有人根据这句话说,九为阳极,六为阴极,那么九必然变成阴爻,六变成阳爻。可是,数字6为阴极,数字9为阳极。那么一个东西到了极点了,就必然会无条件地往反方向发展吗?

比如说财富,人们积累财富,当他成为某个地区的首富时,他就必然会掉下去,成为穷人?或者,当人穷的不行的时候,成为某个地区最穷的人时,他就必然会富起来了?首富,如果他能积极打压竞争对手,不断开创新的行业渠道,那么他完全可以保持地区首富达1020年之久;同样,最穷的人,如果不去想办法改变境地,随遇而安,那么,千年赤贫的帽子,是甩不掉的。再比如说树木,当一片森林中有一颗树木长的特别粗壮,成为树木里面的No.1,那么,这棵树就必然要遭到砍伐了?说不定当成百年老树供奉起来,一直是No.1呢?直至几十年后,一场大火毁坏了森林,这颗树木才被焚烧掉。

由此可见,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达到顶峰的东西完完全全可以保持这种顶峰状态,并不受其他事物的干扰破坏。那么卦呢,卦有时效吗?

当然有。有的人是求问今年婚姻大事的,有的人是问财富的。……。所以得到的卦,自然而然有时间期限。既然有时间期限,那么6为阴极,9为阳极,就不一定都要改变。要想改变,应当具备一定的条件。想到《系辞传》里面的一句话:“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用心体会一下“则”字,如果6,9必然要变,那么为什么圣人不写“穷必变,变必通,通必久”呢?卦是世界的抽象,数字是人和物的抽象,既然人和物的变化是有条件的,那么数字在变与不变这个问题上,自然也应当有一定的条件。

【断卦假说】

一、六个爻的数字均为78,以卦辞为断;

二、六个爻的数字中有6或者9,以最上面那个变爻的爻辞为断,并且下面的那些数字,都不再变。

三、特例:当数字卦为999999666666时,分别以乾之用九,坤之用六为断。

该断卦方法是我自己思考体会的,因此冠之以【断卦假说】。比如上面的689679,符合第2条法则,上爻数字为9,因此以渐卦的上爻辞为断。即:

 

渐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那么,为什么我要提倡上优先于下变呢?还是从思考中得来的。

我们假设天地皆有变化,那么是天从地之变,还是地从天之变呢?一场大雪下来,大地整个一片白茫茫一片,不管是河流还是高山,都变成了白色。同样的,在大雪之后,结冰路滑,可是呢,大太阳一出来,用不了一会儿,冰雪消融,大地回春。在天变面前,地再妖娆多姿、变幻多端,也被大雪掩盖地不露痕迹。

在比如说一个人家里面喜庆地盖房子,说明人有了精神,有了变化吧?可是,一个地震下来,辛辛苦苦盖的房子瞬间成为瓦砾。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啊,人再怎么牛,再怎么战天斗地,能和天地比拼实力吗?

再以百姓和帝王为例。几千年下来,皇帝换了多少家啦?正朔改了多少回了?可是百姓呢,只要用着汉字,说着汉语,就仍然是中国人。哪怕你到了国外,穿上西装,说了英语,只要是身体里流着炎黄血,别人还是称呼为华人。

最后,以小员工和老板举例。小员工在下面拼死拼活地干,却往往不如大领导一句话来得实在。你干得再好,上层领导一句不满意,所有的改变都是白搭。

通过这些例子,我得出的易理就是,【以上压下】。因此,如果在数字卦中,上有变化,那么下面的那些变化,通通不作数,不会再有改变,这也体现了“有条件的变化”这层涵义。

4、春秋筮例

如果你熟练掌握了上面的大衍之占法以及断卦方法,再对前面的“具象与抽象”、“重卦”章节有所掌握,那么,我们可以穿越到春秋时代,当一回卜者了。

    首先来到公元前490年(鲁哀公九年)。这一年宋国为了报一箭之仇,决心讨伐郑国。郑国居然打不过,向晋国发出求救信。(晕,既然打不过前面干嘛要去讨伐宋国呢?)晋国当时是赵鞅主政,在要不要伐宋救郑这个问题上踌躇了,于是向诸位史官求助,史官说郑师无名,不利于伐郑。那么卜者怎么说呢?我们化名为阳虎,使用上述的大衍之占法,得到的情况如下:
  
  6 《泰》之《需》

因此,在《左传》中留下了这么一笔:

……,阳虎以《周易》筮之,遇《泰》之《需》,曰:“宋方吉,不可与也。微子启,帝乙之元子也。宋、郑,甥舅也。祉,禄也。若帝乙之元子归妹,而有吉禄,我安得吉焉?”乃止。

再来到约公元前638年,晋重耳请董因筮及解。

十二月,秦伯纳公子……董因迎公于河,公问焉,曰:'吾其济乎?’对曰:'……臣筮之。’得《泰》之八,曰:'是谓天地配亨,小往大来。今济之矣,何不济之有!’……

    根据这段话,我们把它还原出数字卦等情况见下图。
 7 《泰》之八

请自行将下面两段原文还原为数字卦。

①、……,南蒯之将叛也,其乡人或知之,过之而叹,且言曰:“恤恤乎,湫乎,攸乎!深思而浅谋,迩身而远志,家臣而君图,有人矣哉!”南蒯枚筮之,遇《坤》之《比》,曰:“黄裳元吉。”以为大吉也,示子服惠伯。……

    ②、……,初,毕万筮仕于晋,遇《屯》之《比》。辛廖占之,曰:“吉。《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其必蕃昌。震为土,车从马,足居之,兄长之,母覆之,众归之,六体不易,合而能固,安而能杀。公侯之卦也。公侯之子孙,必复其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