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与体不系
个体的集合,是全体。那么全体之外,是不是仍然有个体存在呢?这应该决定集合的范畴是什么等级的。我们举一个部队集合的例子来说明一下: 班长下令集合,集合的全体是全班的战士。班里的每个战士就是这个全体的个体。一个也不能少。但是其它班的战士则不参加这个集合。所以,这个班的全体不包括其它班的战士。 同样道理:排长下令集合,集合的仍然是本排的个体。但是,它的个体可以分为二级,一级是排里的班。一级是班里的每个战士。此时,班就变成了排集合中的二级个体,排里的战士就变成了最初始的个体。以此类推,连长下令集合,集合到的则是所有的排。这样,就形成了三级集合。排与班、或者班里的战士,都是连集合中的个体。 部队作为一个作战的战斗基本单位,显而易见,在不同的层面上,它的体系范围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以连队的全体集合而言。集合到的只是连队的全体。而连队之外的其它部队或者其它排、班、士兵则不在它的集合范畴内的。 我们把这种理念,扩展到自然界事物的认识。扩展到人类的社会体系,其社会体系中的人物认识结构个体自然是每个生存在这个社会范畴中的人。从个体量值的数量计算关系来说,充其量也只是一个人物与一个人物之间的关联关系的再关系系统。它的全体概念也是应该有等级范畴的。所以,中国有句古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人物是一个生克范畴认识的系统。聚、分是人物体系化认识的最基础条件。所以,从这个认识层面上看,显而易见我们已经把人物的社会性划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定式的社会制度所划分的阶层。一类是人的聚、分所产生的运动变化体系。 易经篡改了先天八卦中聚、分所产生的运动变化系统,绝对化了社会制度结构的阶层性。把君臣佐使作为封建社会的一种定式结构。而忽略了社会中人群的聚、分运动与变化过程。并以器物论中的木火土金水五行生克,替代了体系的聚、分关联关系。 木火土金水所表达的生克关联关系。是器物层面上的生克理论。它是三焦论中器物论的多元化。也就是说,它所表达的内容与石头、剪子、布的制约循环是相同的。是一个非生命活体科学表达系统。它不仅仅不具有你、我、他体系的三中心形成的直接关系、间接关系的三焦纽结交织。更没有属性聚、分形成的生克变化沟通。 显而易见,用器物五行的循环制约关系体系来表达生命活体体系中的生克,则使中医藏象、经络之间的气、血、营、卫,即精气神之间的关联关系认识产生了混沌与模糊。生命体系的有系有不系认识被体系的概念所取代,变成了体系定式的绝对化。 生命的形貌特征是吐故纳新、新陈代谢。所以,它的结构应该有一个泛接的属性端口。把生命系统体系之外的不同属性,容纳为自己生、克运动变化的范畴。我们把这种泛接称为属性端口。而不是称为系统端口,是因为这种泛接已经超越了系统的定义范畴。如何理解这个概念呢? 河图则是一个最好的属性数学演义模板。我们可以把河图分为三个体系:一是五与十构成的中央系统。它是有三个五构成的三焦纽结体系。在中央体系之外,有二十个黑石头构成的关联关系体系,与一个二十个白石头构成的关联关系体系。三个体系可以说是相对独立的三个系统。二十个黑石头体系与二十个白石头体系可以被为三焦纽结体系之外的不系系统。那么,系与不系之间是如何链接的呢? 河图上没有表达我们所讲的系统端口的存在。但是,三个五构成的系统体系性,我们显而易见可以看到已经用一个方系统作出了链接表达。而二十个黑石头,二十个白石头则是离散的线性表达。这种离散中,我们也可以通过黑白石头的颜色,划分出它的系统性。但是,这种系统性相对于三焦纽结的三个五来说,仍然是离散的。那么,我们如何把它串接到三个五构成的中央体系上呢? 我们先给出一个璇玑图,来帮助大家理解这个问题。

通过这个璇玑图,我们看到。三焦纽结就是一个万向的泛接属性端口。它把中央系统之外的两个黑白石头离散体系,全部链接到自己的系统之内了。完成了一个三体系的三合而一。 显而易见,这种端口的泛接作用是把另外的两个体系分而再聚。这种分、聚展示出来的属性端口效应。就是我们活体科学研究方法中的体内、体外的关联关系泛接。也就是说,三焦是生命的灵魂。是生命体系中的精气神。
事物三层面与三种认识论 赵致生  
通过以上文章的讲解之后,大家应该对关联关系的体系结构性有了一个初步的三层面认识与三方法认识。从事物的关联关系认识来讲,我们把它分成三个层面:绝对化层面、相对化层面、混沌化层面。层面是一种关联关系的客观存在。它反映的是关联关系存在的形式与形貌。这种形貌是在垒石结绳之法对宇宙认识过程的漫长形貌描述之后,人类在石头与绳子关联关系的庞大而繁琐的认识体系中,毅然的抛弃了石头,走进了纯粹的关联关系认识体系之后而得到的一种对宇宙的认识的客观观念。这种观念的核心是:石头表达的是天上星星的客观存在。而绳子则是表达星星与星星之间关联关系的客观存在。在人类没有用绳子把石头与石头的关联关系链接起来之前,人类对天空的认识则是日月星辰构成的。而人类通过垒石结绳对天空重新认识之后,认识到了天空并不仅仅是日月星辰构成的,而更重要的是由日月星辰之间的运动变化关联关系构成的。而这种日月星辰的运动表达,则是在表达日月星辰的石头之间的绳子所展示出来的定动、动变、变通过程。于是,河图洛书图腾文化就毅然决然的抛弃了石头,进入了一个以绳子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新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河图洛书是从绳子形成的关联关系: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绝对结构性、相对结构性、进入混沌结构性逐步形成了三层面认识的。 在河图中,除了五与十形成的中心性体系结构外,一、二、三、四,六、七、八、九都是离散的绳子。那么,五与十形成的中心性体系结构,与这些离散的绳子之间,是怎么样通过离散的集合形成全体,再由全体的关联关系变成整体的呢?继而,继续通过运动与变化的链接形成了总体属性体系的呢? 显而易见,阴阳观只能把两个相对、相反的属性关联关系组合在一起。这样,对于河图所展示出来的八个离散事物与一个中心体系事物来说,仅仅凭借阴阳观的相对、相反关联关系的组合,只能把世界上的众多事物,两两组合在一起。那么,在天上的星星为例:一个星星与一个星星之间的关联关系形成一对阴阳关联关系。那么,天上的星星之间应该存在多少对阴阳关联关系呢? 如果说天空中的星星是无穷无尽多个的数量的话,那么,天上的两个星星形成的阴阳关联关系仍然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可以通过自然数的数列关联关系来表达这一现象: 一个星星与一个星星的关联关系我们可以通过数数的方式表达成: 1、2、3、4、5、6、7、8、9、10、…… 那么,两个星星之间的关联关系如何来数数呢?所以,我们要设定一个数数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每个星星只能与另外的一个星星构成一个关联关系。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简单的来说,就是每个星星只能有一次与另外一个星星构成阴阳关联关系的机会。这个时候,我们数数得到的结果则应该是数一次是两个星星关联在一起的阴阳关系: 1、2、3、4、5、6、7、8、9、10、…… 而每个关系所表达的星星数量则应该是两个,所以我们数到的星星数应该是: 2、4、6、8、10、12、14、16、18、20、…… 如果我们规定每个星星可以与另外两个星星都产生关联关系。而且只能与两个星星产生关联关系的时候呢? 我们数到的关联关系数应该是多少呢?当然我们仍然一条关联关系与一条关联关系的数下去,得到一个关联关系数量:1、2、3、4、5、6、7、8、9、10、…… 但是,你还能依据关联关系数,计算出关联关系与星星之间的数量关系了吗? 为了计算出关联关系的数量,我们必需建立星星关联关系数量与星星数量的一个可计算的对应体系。把每个星星两个关联关系限定在一个具体的体系之内。使这个体系中的具体星星数目与关联关系数目符合我们约定的一个星星只允许有两个关联关系。 显而易见,讲到这里,大家已经非常明白了。三焦体系的原始产生过程,并不是起源于属性科学的研究,而是来源于垒石结绳中石头与绳子数目的计算方法。当一个石头只能有一个关联关系的时候,我们可以得到一种表达关联关系的绳子与石头之间的数量关系。而当石头只能有两个关联关系的时候,我们也在通过一种计算方法来计算绳子与石头之间的数量关系。或者数出了星星的数量,就可以计算出关联关系的数量,或者数出关联关系的数量,就可以计算出星星的数量。所以,三焦结构就在这种数数的需要过程中,产生了三焦结构。这就是说,有了三焦,关联关系数量与星星的数量就有了一个固定的结构形式。而有了这个石头与绳子关联关系的体系性认识。石头与绳子所表达的星星与关联的数量关系才可以达到。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先数这个体系的数量: 1、2、3、4、5、6、7、8、9、10、…… 然后通过体系中关联关系数理与星星数量在这个体系中的结构性计算出星星的数量,与关联关系的数量。 所以,我们说属性数学的原始起源仍然是数学的数量问题引发的认识。它的三层面认识与三种不同的认识方法。都是来源于数字表达的科学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