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丹燕:旅行能让人变得广大和宽容

 xxld360图书馆 2014-04-30
undefined

    新浪文化:我们知道您是中国作家中很早就走出国门的背包客,您在二十多年前,也就是九十年代初期就开始出国旅行了,那时候出国旅行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陈丹燕:刚刚开始的旅行非常简单,因为我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文化大革命,所以整个青少年时代生活在中国最禁锢的时代,我们没有一个人有一本私人护照,我上中学的时候就是开始听短播,那时正是文化大革命后期,收听短波是一项反革命罪。但是危险不能阻止我对世界的好奇。那个时候听的最多的是澳大利亚广播电台,我想有一天如果可以看到世界就太好了,所以我想,人生在世一定要去看世界的。但是我没有机会,然后我有了第一本书在日本出版,91年去日本,发现我有外国钱,我可以在日本旅行,所以我就开始慢慢的用版税旅行。我刚刚开始旅行的时候,大部分时间在欧洲,欧洲人看见我总问是不是日本人,我说不是的,我是中国人。这个时候他们很难看懂中国大陆的人在欧洲做私人旅行,所以欧洲人非常愿意帮助我,我得到过无数人的帮助。后来我发现中国人是真的越来越有钱了,但是我就逐渐不能够得到这些帮助了,因为大家不喜欢中国游客,这是真的。我觉得真的是非常难过的事情。

    新浪文化:您是一位作家,也有很好的文学和艺术修养,您在旅行中会不会比较多地有一些独特的触动和感受?

    柯云路:我记得前几年在我的《小说文集》发布会上,有不止一个评论家说过,柯云路的创作一直反映着中国当代的变迁,希望我能继续写。坦率说,我对自己也曾有过这种期待,并且积累了大量素材。对有的题材的准备甚至可以说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但我还是没有动笔。

    陈丹燕:我很希望大家有这样的感受,但是这个真的是跟我自己的少年时代的经历关系,因为少年时代中国是没有书的,文学书就是《艳阳天》,但是我在私下看到的大概大部分的欧洲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然后浪漫主义的那些文学作品。但是因为你处在一个非常禁锢的国家里,你会觉得这些书写得都不是真实的,就像一个梦一样的,像童话。如果看到了印象派的作品,它们对光线和光影的处理,真的以为他们是天才的眼睛,因为在亚洲低纬度的地方我们没有这种光线,但是你真的看到了那些地方的光线,光线的变化,就会发现原来都是真实的。那中走进书里和画里的感受对我来讲是非常强烈的。

    新浪文化:听说您最近还趁着巴黎书展的间隙,在巴黎周边旅行,您去看了什么景点呢?

    陈丹燕:这次时间很紧,但是我非常想去梵高过世的地方,想去看那个麦田,其实它离巴黎只有30公里的路,所以我们上海作家的代表团就一起去麦田。麦田那天下大雨,全淋湿了,我就是撑着很破的伞去的。麦田不是梵高画的金黄色的,因为麦子还没有收,是绿色的,下雨的时候一个人都没有,但是梵高画过很多次的麦田,最后就在麦田的当中开枪打肚子自杀的。梵高死去很多年,但是麦田还是留着那种特殊的气韵,你可以感受到。先去看梵高画的教堂,然后再去麦田,然后走到麦田当中。在梵高画麦田和开枪的地方,小镇为梵高竖立了一个小牌子,周围是寂静无声,很远的地方就是鲜花怒放的杏树,也是梵高画过的,2010年我在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里见到过这幅画,不远处就是是梵高和他的弟弟墓地,加勒医生当年种下的常春藤,一直在坟上活到现在。

undefined

    新浪文化:一般的游客他可能很难有像您一样的文化积淀,所以很难有像您那么多的感触,那您对他们有什么建议吗?

    陈丹燕:这个其实跟你平时的积累、你的兴趣是很有关系的。很多地方如果没有相应的知识积累,你是看不懂的。如果你有一个非常好的导游,那也很好,但你没法够期待任何东西导游都能给你。

    我想旅行重要的是要有好奇心,找到自己向往的那个东西,然后去找到它。你要好奇这件事情,你去尽你的可能,去找到你想要看到的,按照你的好奇心来假想你会看到什么东西。这个是跟旅行前的准备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旅行前面没有准备,其实我有时候会觉得他们“不值得”:飞了十几个小时,什么都没看就回来了,累死了!

    新浪文化:您说您有很多地方是一遍一遍地去,不断地再回到那些地方,是为什么呢?

    陈丹燕:比如像建筑的问题,在旅行前面是没有办法提问的,因为你不了解。但是后来你看到了,你仍旧不了解。那就回来之后,找人讲解。听着听着就觉得:哎呀,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还有一些东西应该再去看,那就下一次再去看。这样每次旅行都在不断地为以后的旅行勾勒出线索。

    有一次在德国看一个博物馆,是一个宙斯神殿,看那个地方的时候,我觉得这个希腊式的伟大神庙实在太好看了,但因为它离开了本地的风土,就会觉得它完全就是一个博物馆,很容易与大英博物馆里的帕特农神庙混淆。但是过了半年之后,我有机会去土耳其,看地图的时候发现一个和这个博物馆名字一样的古老城市。于是知道,土耳其的这个地方曾有一个宙斯神殿,当年被一对德国的夫妇整个搬运回柏林,柏林为了展出这个神庙,修了一个博物馆,那就是我在德国看到的那个博物馆。后来我去了土耳其的那个宙斯神殿的卫城遗址,烈日之下,神殿只剩下七个台阶,什么都没有了。因为半年之前我刚刚去过柏林,我知道那些漂亮的神像、漂亮的大理石都在柏林。在土耳其就是七个台阶,但是在柏林没有这七个台阶。我会发现旅行是这样,一开始是一条线,然后过了几年之后慢慢变成一个圆,原来走出去的线都会变成一个圆。

undefined

    新浪文化:我听说您还设计了一条童话路线是吗?

    陈丹燕:那个童话路线,其实德国本来是有的。但其实德国人看见的《格林童话》和中国人看见的《格林童话》不太一样,在德国家喻户晓的故事,并不一定中国的小孩子都知道。

    我就想为中国青少年设计这样一条旅行线:他们在小时候很多熟悉的童话故事都跟那条旅行线相关。

    我也找到第一版《格林童话》的插图作者住的那个小村子,原来第一版的那些插图都是在那小村子完成的,所以画的都是小村子附近的景色。所以现在当地的有一个一天的旅游项目,有人可以带你去那个小村子,发你一本《格林童话》第一版的插画看着,对比着,像这种旅行线放进去就挺好玩。

    新浪文化:您在书中有一些是在比如说在写到大自然的时候,写北极光,还有在五渔村看星星,你一直写到对自然的敬畏和喜爱。

    陈丹燕:我非常感谢自己有这样的机会,得到大自然的精神抚慰。大家也是一样的,我们生活在大城市里面,自然离我们非常遥远,在上海最伟大的自然就是夏天下雷雨,这个雷从天上滚过,是我们能够感受到的自然。其实人作为一个动物,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可以和自然契合的那部分。我们离开自然久远,大概要身处在一个非常非常伟大的自然里面,你才会发现自己可以和自然沟通,如果有了这种沟通,让人的动物性得到非常大的安慰。其实我觉得自然是可以抚慰人的精神,不是哲学,也不是人类产生的文明,人类产生的文明并不能够真正抚慰人的精神,但是自然是可以的。

    新浪文化:现在有很多女孩也选择像您一样,一个人独自去旅行,您对她们有什么建议吗?

    陈丹燕:我觉得这是很好的方式,我是很喜欢一个人旅行,因为旅行中,你是需要很多时间,来跟自己相处的。旅行就是像有生命一样,最有趣的东西不在你的计划里面,必须一个人走,随时改变计划,跟着你觉得有兴趣的东西走下去。走下去你就会发现,你看到的很多东西的后面,还有很多东西。如果是有旅伴的话,常常会互相打扰。

      但是我也经常听人问,那你肯定会碰见浪漫的事情,我也知道有人单身出游,就为了邂逅。但如果抱着这样的目的,有点本末倒置。哈哈。就像一支歌里所唱的,穿红衣的女郎,独自来到舞场,寻找一段小浪漫史。还是顺其自然吧。

    新浪文化:您觉得旅行带给了您什么?

    陈丹燕:我自己的体会就是,旅行可以给你带来不同于其它人的、对世界的深切体会。这种体会能够让你爱这个世界,而不是恨这个世界;变得宽容,而不是变得狭隘。旅行能够让你容忍生活当中很多的缺憾和遗憾,努力消解由于这些遗憾带来内心的怨愤。旅行能慢慢让你变得广大和宽容,我就想我并不是一个非常广阔的人,是旅行让我变成了一条江,如果没有旅行我就是一条小水沟。我非常的爱旅行。

精神性:《我的旅行哲学》节选

2006年初夏,在伦敦。那次,我住在面向海德公园的一家酒店里。那一日,在大堂等我的朋友苏珊·埃尔德金和托比·利特,我们在中国的长途火车旅行中成为好朋友,我们都写小说。那天我们说好一起去舰船街一家旧饭店吃饭,那里据说还是狄更斯时代的样子,包括晚上店堂里满地的纸屑。…… [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