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情达意的友情联

 宁静致远899 2014-04-30

 传情达意的友情联

  对联是一种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文学样式。它不但具有诸多社会作用,它还是人们传递感情,增进友谊的最好媒介。综观联坛,许多高手、名人留下了许许多多的题赠佳品,或互相勉励,或寄托情思,或抒发心志,或言明事理,或表示对对方的景仰、思慕之情。

  请看鲁迅为瞿秋白赠的一副联: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与瞿秋白的友谊是相当深厚的,瞿曾为鲁迅的杂文写过序,鲁迅在瞿牺牲后为瞿编了《乱弹》、《海上述林》以示纪念。此联是清人何溱的集字联,鲁迅录下以赠他的文友兼战友、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的瞿秋白,把瞿看作是人生知己,真正的同志。

  清代李啸村为郑板桥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三绝诗书画;

  一官归去来。

  此联是在郑板桥罢官归田后写的。郑板桥罢官后,以画画、写字为生。上联夸说郑板桥有诗书画之绝,下联借用陶渊《归去来辞》字义,说明郑板桥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事权贵的反抗精神。

  好友相聚,酒酣耳热之际,一出一对可添无限乐趣。朋友答对可见其情操,知己答对可增进友情,陌生人答对可借此相识。如:

  山光扑面经宵雨;

  江水回头欲晚潮。

  传上联为罗聘游镇江焦山时所出,正在其苦苦思索下联时,恰巧郑板桥亦在此游玩,便代续下联,二人因此结识而成为好友。

  清人戴远山,为其好友到官赴任,写过一副意味深长的赠联:

  诗堪入画方为妙;

  官到能贫乃是清。

  既是好友,就该推心置腹,作者赠此联的目的,在于对句的内容:“做官要清”。上联是以诗之妙喻官之理,是起兴之笔,重要的是对朋友的鼓励和期望。作者不但联句惊人,其坦荡之胸怀,更使后人敬慕。

  清末文人王闿运赠友人王叔文一联,历来被世人称道。对联这样写道:

  才大须知难作吏;

  心虚何患不能文。

  联语直抒胸襟,不遮不掩。或许作者体察世态颇深,或亲身经历之感悟,便道出了有才学者未必能做官,做官者未必就有才的道理。肉食者鄙,自古皆然。只要虚心向学,必能成文,反之便了无成就。联语似一句格言,颇寓哲理。

  手头有一个明天历太监孙隆曾与一位穷儒生因一副对联而结成好友的故事:说是孙隆当年任苏州提督织造,此人颇为骄横,每出行必前呼后拥。一天,一位穷儒生误撞其仪仗,当即被押下。孙隆经审讯知其为一介生员,便突发奇想,即出此上联以戏谑,让穷儒生对下联,否则决不饶过:

  手执夏扇,身着冬衣,不识春秋;

  穷儒生稍加思索,即出下联:

  口食南禄,心怀北阙,少样东西。

  上联是说穷儒生穿戴不合时宜,这分明是“不识春秋”。但春秋一语双关,又指《吕氏春秋》,这样上联春夏秋冬全包括进去了。下联穷儒抓住了太监的特点,说享受的是南国俸禄,心中所思念的却是北方的皇上,只可惜身上少了样“东西”。“东西”二字也同“春秋”一样,一语双关,别有寓意。对句与出句相比,更高一筹,且戏谑中微含褒赞,难怪孙隆听了不仅不恼,反而对穷儒敬重有加,从此二人还交了朋友。

  李梦阳(1475年——1531年),明代文学家。字献吉,又字天赐,号空同子,甘肃庆阳人,弘治进士,曾任户部郎中,有《空同集》。李梦阳性格诙谐,非常爱才,常出联命对,借以考试后生们的才华。他在江西督学时,有一个童子和他同名同姓。在唱名时,就开玩笑说:“你怎么和我同名呢?现在我出联让你对,对不上,你就改名,不要丢'梦阳’的人。”于是他随口念道: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这分明是借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蔺相如,和西汉时期的辞赋家司马相如同名作文章,以其名同人异,切合当时的现实。当然蔺相如的文采比起司马相如差得很多,言下之意是说李梦阳这个童子比不上他这位大文学家李梦阳。其实,李梦阳这个童子也很有才学,他略加思索即对道:

  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魏无忌即战国时期魏国贵族“信陵君”,就是窃符救赵的公子无忌。长孙无忌是唐代大臣,唐太宗长孙皇后之兄。此联以其“无忌”,双关两人不要顾忌,李督学觉得有理,非常赞赏这位童子的才智,于是马上改变了态度。经细心考察,证明确有才能,于是亲自推荐,予以重用,两人后来成为忘年之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