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库存物料管理的目的及三个具体业务

 联合参谋学院 2014-04-30

        库存物料管理的目的在于:对各种材料物资,既要防止库存过剩,又要防止库存不足,经常保持适宜的库存量。库存物料管理的具体业务分为下列三项。

1、规定、更改和注销库存物料的品种;一般来说,由于工期缩短和零件协调化,需要物料单位对库存的物料积极要求增加新品种,正式申请注销原有品种的事例比较罕见了。但要任其增加库存量,则库存物料的品种和余额就会增加,结果将导致物料出库率降低,管理机能也将因此而削弱,出现资金固定化和物资呆滞等现象,这一切都会使企业走下坡路。
因此,对库存物料品种的规定、更改和注销,要有一个客观标准,定期考核,修订内容。对各种库存物料的数量也要规定一个标准,如果超过标准数量,必须加以削减。在这里,规定新品种的标准时,可以采用加分法;注销原有品种的标准时,可以采用减分法。实际做法是:先由仓库员评定一次,然后由管理者在此基础上按照全局观点和较广泛的情报加以决定。
2、决定库存物料的补充量;为了保证各种材料物资适宜的库存量,应分别补充多少最为合适?这个问题的解决决定于下列三个因素:
(1)预测各种物料的需要量的准确程度;
(2)平时对出入库量的掌握;
(3)定购与入库的时差。也就是说,库存物料管理,是把生产管理系统和物资管理系统结合起来,起着及时供应材料物资的作用,它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
库存物料能压缩到接近零的程度,这当然最合乎理想。企业界曾设想出委托保管方式、定时交货方式等各种办法。然而,各企业实际上很难做到一点没有库存物料,所以它们采用定期定购方式、定量定购方式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式。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首先都要进行ABC分析。
(1)ABC分析 在库存物料管理方面以及其他许多领域中,往往广泛应用一些古老的方法。ABC分析就是其中之一。所谓ABC分析,是把各种库存物料,以其重要性、单价的高低、使用量的多寡、供应的难易程度等为标准,分为A、B、C三大类,然后对每大类物料分别规定适当的方法进行统一管理。
(2)订货情报的利用方式 确定订货生产的时候,公司必须按照每批订货的规模、制订设计方案的难易程度和交货期限等,随时向工厂下达生产命令,其库存物料计划的编制就要比大批量生产的时候复杂得多。适宜的库存量,因受到订货内容的影响而发生大幅度变动,几乎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很难预先对各种材料物资进行适当的补充。而且,工厂确定了接受订货,决定了详细的设计方案,通过具体设计,肯定了各种原材料和零件的需要量之后,才能安排采购和外包,其日期往往不能协调,很难保证如期交付客户定制的产品。
3、管理库存物料的出库和入库。如果在确定承接订货的阶段能大致估计出各种必要物料的需要量,筹划补充库存,在设计期间能使需要的物料验收入库,从而避免发生库存不足或者库存过剩等现象,那就可以大大提高库存物料管理的效率。采用了这种方式,即使订催缴数量增加,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按照物料的种类和时间估计到各种物料的需要量,然后再加以汇总,并在具体安排过程中把某种程度的安全率考虑进去,就能使各种库存物料经常保持适当的数量。这就要求用计算机把承接订货的情报同预测的准确性直接结合起来,再与出入库的在线管理联系起来,那将会进一步提高效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