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芳草街

 中思网祥哥 2014-05-01
广州街区史--芳草街

  在广州农讲所边上的芳草街从古至今仍算得上是个风水宝地,往东走一段,就是碧波粼粼的东濠涌,往西南走一点,又有农讲所(番禺学宫旧址)的遮日浓荫和文韵书香,虽说其间老旧的居民楼远没有新城区豪华,但因为有芳草街持续数百年的文化传统撑腰,这些老楼也沾染上了几丝雍容不迫的气息,犹如人生经由绚烂归于平淡的贵族,可以带着从容的微笑,傲视来来往往的芸芸众生。

芳草街的历史与番禺学宫密不可分。据《番禺县志》记载,现存的番禺学宫兴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当时的知县吴忠可以说是花了大本钱,整个学宫宽三路,深五进,可谓富丽堂皇,周围又有宫墙环绕,林木葱葱,全县上下的读书人莫不心向往之。芳草街上当时有一株老榕树,古树参天,浓荫蔽日,白衣飘飘的诗人们就在这株老榕下出出入入,对酒当歌。明末崇祯年间,这里还出现了在史书上留下一笔的诗社——芳草精舍。当时的知名文人罗宾王、梁佑逵、陈虬起感怀时事,留下了不少佳句。学界有人说,芳草街的名字来源于“芳草精舍”,也有人说,芳草精舍的名字来源于“芳草街”,这两个名字到底何为先,何为后,犹如“蛋生鸡”、“鸡生蛋”一样,变成了谁也弄不清的传说。

当时的广州城仍是歌舞升平,用《番禺县志》里的话说,越秀山下“甲第相望,豪华冶丽,冠于天南”,罗宾王偏偏在芳草街上盖了座院落,命名为“哭斯堂”,周围的街坊都觉得他行为怪诞。直到尚可喜攻破广州城,浓荫蔽日、书香浓浓的芳草街被清军大营占据,大家才恍然大悟,觉得罗宾王真有先见之明。清军进城后,罗宾王一度被打入大牢,但因为坚定不屈,气节不改,反而感动了一位驻军统领,被释放回家。之后,罗宾王就在“哭斯堂”内郁郁度过余生。不过,经历了一番家国变故之后,垂垂老矣的诗人再也没有了对酒当歌的豪迈,衰草枯杨中,只有如泣如诉的笛声,诉说着他一生的感慨。

民国时期鲁迅先生在中山大学任教期间,也在芳草街44号开办“北新书屋”,传播先进文化和结识进步青年,该书屋一度成为现代年轻人的文化沙龙,街内有一区家祠的遗址为广州文物保护单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