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灵岩天平山记(元)朱德润

 苏迷 2014-05-01

遼夏金元  遊靈巖天平山記

 

朱德潤

 

    吳郡之西為湖,東為江,獨靈巖天平為山之勝境。予昔陪宋尚書誠夫來遊,距今十有七年矣。其山巒林麓陂池之美,蓋嘗粗記而未能再覽其詳也。

    至正已醜春暮,判簿顧君定之,毘陵潘子儀,曹德文,約余為山行。於是買舟攜具,於城西之楓橋入。過雁港,先抵吳安山下,即乘肩輿行。二三裏至觀音山,有“寒泉”二字,镵於臥石,字皆方丈余。又行抵北山,撫蟠松,還宿衍福精舍。

    明日,復就肩輿,由吳安山左,度天平嶺,瞻文正範公故祠:喬木森茂,異石林立。轉過野橋村店,山回澗曲,樵歌牧唱,相與應答於翠微空曠之間,裏人所謂雞經山、虎子谷者,突然乎其左;琴臺山獻、羊腸嶺者,兀然乎其右。迤值上陂陁,經犖確,曰觀音峰,曰猿愁嶺,皆陟險攀緣而上,直抵靈巖山永祚塔寺後。回望諸山,皆在其下;菜畦麥隴,蒼琴臺,予足力倦,距兩步而止。回撫偃松,倚盤石,坐涵空閣,南望三山環抱,即太湖之洞庭。山色蒼茫,湖光鏡凈,瞰飛鳶於木杪,睇雲帆於天際。於是臨前軒,濯浣花池,寺僧揖予於小亭而憩焉。詢昔遊之記,則已刻於五至堂矣。眾客舉酒相屬,徜徉久之,皆步出前三門,有亭翼然。則陸象先之所曾遊息也,故刻:“象先”二字於扁。即由山徑尋所謂西施洞,則古佛石像在焉。遂緣山而下,路兩旁松杉蔭翳,蒼藤如虬蜿;鳥聲關頭,遊人交矚,真一時之佳致也。乃環山而歸,復抵天平之白雲寺。入拜範公祠下,出則日色已晡,煙光黯淡,諸峰如人立、如戟插、如筆卓;如拱如揖,如迎如送,皆天造之巧也,仆謂定之曰:“人生聚散之蹤,來不可期,去不可追,矧歲月奔馳,一俯一仰,悉為陳跡,物是而人非者有矣,今則天和日晴,川朗山秀,心開而目明,意適而情暢,有朋儕足以倡和;酒肴足以獻酹,豈知非它日之觀美乎!則斯遊也,不可以不記。”


題記:靈巖、天平獨擅吳郡諸山之勝,作者所記詳於靈巖而略於天平。對於天平山,作者雖僅寫了來回途中所見的景色,卻刻畫了了它的特點:奇峰怪石,村情野趣。靈巖山的特點是多名勝古跡,作者就途中所見,一一予以介紹。極頂遠眺所見的太湖浩渺、山色蒼茫的自然景致和菜畦麥壟、蒼黃相間的田園風光相映成趣。篇末作者的議論是歲月無窮、人生短暫的俗套,缺乏新意。

作者簡介:朱德潤(1294-1365),字澤民,原籍睢陽(今河南商丘),家居昆山(今屬江蘇)。元代畫家。延祐(元仁宗年號)末,以名書畫家趙孟俯薦,授為翰林應奉。後官鎮東行中書省儒學提舉。因病歸裏,至正(元惠宗年號)時再起,官至杭、湖二郡守。工詩文,擅長山水、人物。有《存復齋集》及《續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