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談文物的價值與價格(二) 拍賣成交價是何價?

 迷糊128 2014-05-01

        拍賣公司為仲介商,成交價格為經過公開市場的買賣行為所產生,這是很合理的,絕大多數的成交價(加上佣金)就是買方支付的價格!

  當然,也不只是如此單純的,要不然紐約時報資深媒體人Peter Watson不會寫了本「拍賣蘇富比」(The inside story of  Sotheby)來揭露內幕;所以,基於文物價格的認定問題,在此必須來探討國際拍賣市場成交價格的可能狀況。

  「典藏雜誌曾經寫了篇特別報導"元青花人物罐.天價成交"(圖一、二,第155期,134),內文標題寫著 "頂級名物成交價已無上限"(圖三),這現象相信已非新聞;但是,在全球長期經濟不景氣中,進入國際拍賣場要 "心中無價",若是 "心中有價" 請勿進拍場!這合理嗎?

圖一

圖二


圖三


 

  原來,這可能是用來抵稅的啦!買的愈高、可以抵的愈多,捐贈文教團體,還可獲得美名哩!以及全球媒體的免費宣傳,此文可寫的清楚了(圖四、五)

圖四

圖五

  還記得二年前的清雍正粉彩壽桃橄欖瓶吧!當年拍了4150萬港幣的世界紀錄價,捐贈給上博(圖七),全球媒體就忙了半年,可堪稱此文的範本了!不過,現在這價不怎樣了,上個月一件十多公分大的田黃,先生就出了近4000萬港幣的價錢啦!

圖七

  至於哄抬價格,那更是司空見慣的了,可是,這對藝術品市場是利還是害,還是個未定數的呢!長期來看,恐怕是弊多的;您看看臺灣畫廊負責人的看法吧(圖八: 藝術新聞雜誌No.50):「將明星作品拱到那麼高的價格,畫廊市場如何去承接呢?」(圖九)所以,炒高了的價格,常常變成有行無市的(圖十)。這種複雜的內盤協議(11),恐非單純的消費者所能理解。

圖八

圖九

圖十

圖十一

        另一個進入拍場的目的,是為了取得"身份證";雖說拍賣場為商業機構,無文物鑑定的資格、也不會開鑑定書,而且對其拍品也無須提供真偽的保證與責任,但是,國際拍賣場似乎早已取得人們的信任,甚至超越了專家學者;文物底部貼了張國際拍場的貼紙,似乎就代表了一張保證書,再無真偽的問題了。

        國際拍賣場上,投資心理與成交價都是值得研究的好題材,投資心理已有博士論文的問世了,而這成交價格的inside story,總是應該讓學習文物鑑識的人明白;關於文物的訊息,不可只是來自媒體的!

        不過,話說回來,國際拍場成交價的複雜性,也增添了文物的玄疑與新聞性,是否也帶動了文物收藏的熱潮呢?這是當然有的啦!只是,作夢的多、圓夢者少啊!

        那麼,國際拍場是否為購藏文物的好通路呢?對於我來說,認為拍場還是可以購藏到好的文物的;雖然,拍場沒有保證為真,但是,相對於坊間絕大多數是仿偽品而言,拍場可以選擇到的好文物,比例還是高多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