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49)论美的本质

 摄影美学生活馆 2014-05-01

 
  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的大量概念是没有明确定义的。尽管如此,这些概念对日常的思想交流仍然必不可少。提到这些概念,我们就能想到与这些概念相联系的事物;反之,提到某些事物,我们也就能自然地想到与之相联系的概念。
  很自然,如果我们想为这些概念下严格的定义,就必须考察这些概念在实际交流中起的究竟是什么作用,与之相联系的事物究竟是哪些?然后在此基础上,把它的本质抽象出来。
  这种给概念下定义的方式并非是唯一的,这是属于先有概念,然后再下定义。而更常见的是为了某种理论的需要本身,把某类对象归结起来,形成一个概念。可能这个概念所借用的名词还是日常名词,当含义却完全两样。在数学和其他一些自然科学科学甚至社会科学中,有许多的概念都是以这样的方式建立起来的。
  但显然我将要讨论的美的概念是属于前者,而并非是后者。事实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美的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才来追问“美”究竟是什么?所以要对美下合理恰当的定义,要说明美的本质,就必须考察对美这个概念的实际使用情况。我们给美下了一个定义,如果凡是符合这个定义的事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确实把它称为美的,反之,凡是日常生活中,我们称之为美的事物,也都符合这个定义。那就可以认为给美下的这个定义是合理的。
  按照以上的准则,我们来考察美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注意到在日常,被称之为美的事物都必定能给我们带来某种程度的愉悦快感,那么是否可以就此把美的本质说成是一事物所具有的能给人带来快感的属性呢?
  在美学发展的历史上,还确实有人对美做这样的理解。比如休谟在《论人性》一书中就说“所以快感和痛感不只是美和丑的必有的随从,而且也是美与丑的真正本质”
  那么这种说法究竟是否合理?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种说法是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的。因为我们对美的最初感受确实就是一定程度的愉悦快感。脱离了这种快感就无从谈论美。我们只有在对美的这种最原始的把握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考察,否则要真正把握住美的本质,那只能是空中楼阁。
  而且在现实中,我们也确实倾向于把能给人带来快感的事物同美联系起来,而不论这快感是来自于低俗欲望的满足还是高雅的艺术欣赏。
  那些能更好地激发我们的食欲,并由此给我们带来食欲满足的快感的食物,被称为美食、美味、美餐等等。而美女、美色、美人等也是指那些能更强烈的激发我们的性欲,给我们带来快感的异性。别人对我们说好听的话,让我们舒坦高兴的话,我们就将其称为美言。一个能给我们带来好处,让我们高兴的工作,被称为美差。而一个能让我们高兴的事件,那自然就是美事了。
  然而尽管有上面所说的这些理由,我们仍然不能认为把美的本质单纯的说成是快乐这种看法是令人满意的。这不仅是因为对美的这种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只看到美能引起我们的快感,至于如何引起我们的快感,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没有探究;而且也是因为我们究竟是否能把一切引起我们快感的事物都称之为美,这本身就是值得怀疑的。
  而事实上,我们至少可以区分三种不同的感受到快乐的情况,在这些情况下,很难把这些带给我们快感的事物称为美。
  第一,一个事物虽然眼前给人带来快乐,但过后却又给人带来更为长久和剧烈的痛苦。吸毒好象就是这样。
  第二,一个事物所带来的快乐只能给某一个特定的人所感受,却不能适合于别人。比如和一个人有仇怨的私敌的遭殃或死亡,虽然能给这个人带来一定的快感,恐怕就很难用美来形容这个事件吧。
  第三,一个事物虽然能给人带来快乐,但是却又让人产生忧虑,痛苦,恐惧的感觉。这比如封建社会里一对男女私通,恐怕就是属于这种情况
  因此我的结论是,一个事物能给人带来快乐,同时又不属于上述三种情况之一,那么它才有可能是美的。也就是说美给人带来的快乐必须是和谐的,是可以共享的,是纯粹的。
  按照这样的说法,是否可以把美描述为事物所具有的能给人带来和谐的、可以与人共享的、纯粹的快乐的属性?这个描述比起单纯地把美说成是快乐来确实要恰当合理的多,但也还远没有达到能令我们满意的地步,远没有揭示出美的真正本质。事实上,我们仍然不能按照这种描述,来判断一个事物何以成为美,何以能给我们带来这种形式的快乐而不是相反,仍然不能理解人类的审美能力是如何形成的。
  但另一方面,对美的这个描述确实还是有一定价值的。在某种程度上说,它甚至已经打开了认识美的真正本质的大门。用简单的话来说,既然我们已经把美同具有某种属性的快乐联系在一起,那么如果我们能理解快乐的本质,再把相应的属性加上去,也就能理解美的本质。
  
  而快乐的本质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人们追逐和趋向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事物,厌恶和逃避给我们带来痛苦的事物。有许多人往往倾向于把产生快乐和痛苦的机制看成是某种神秘莫测,难以理解,固定不变,主宰我们的生命,支配我们的灵魂的东西,是我们无法分析和了解其中的规律只能在它面前顶礼膜拜,畏惧服从的东西。这样的看法,当然非常得荒谬。而实质上,所谓快乐和痛苦,无非是动物体通过一些生物化学分子和神经脉冲来调控操纵动物行为的手段而已,是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趋利避害机制。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给动物带来快乐的事物,往往意味着有利于其生存和繁衍,而给动物带来痛苦的事物则有害于其生存和繁衍。动物的不同本能所对应的也仅仅是不同种类的快乐机制。食欲使动物体内营养不足的时候,产生饥饿痛苦的感觉,从而使之产生进食的需要,而进食之后又产生满足的快感,以确保下一次进食的动力。而性欲使动物从事性行为产生快感,以确保动物有足够的繁衍后代的机会。其他种种本能欲望所产生的快乐和痛苦也都是如此。
  这种本能的快乐机制,并不需要动物有发达的信息处理系统,而且又能有效迅速的控制动物的行为,所以从最低等的动物,一直到最高等的动物身上都是普遍存在的。即便是一条毛毛虫,你用刀去割它的身体,它也会痛苦的蠕动翻滚。一只苍蝇,你用拍子去打它,它也会因为害怕而敏捷飞开。
  本能的快乐机制,尽管对动物的生存和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它的局限性。本能所产生的快乐和痛苦是僵化的,也是盲目的。它在大部分情况下,不会随着地点、时间、条件的改变而做相应的调整,以使动物的行为更为恰当和有益。而且每一种本能都有过度放纵和扩张的倾向,而任何本能,一旦变的过度,都将变的有害,所以每一种本能都需要别的本能加以限制和约束。而当这种约束失去效力的时候,动物个体的灭亡也就成为必然。
  但是在动物没有发达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情况下,动物本身又不得不接受本能的操纵和控制。所以这个时候,动物归根结底是它自身本能的奴隶。它所感受到的一切快乐都是零碎的,片段的,混乱的,甚至是矛盾的。在这种情况下,动物是不会有对美的感受的。
  很自然,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美是伴随着理性的产生而产生。当动物逐渐进化出发达的信息处理系统,并且有意识的用这个系统来指导自己行为的时候,美的萌芽也就出现了。
  这时候,原先只有受本能的推动才能进行完成的行为同样可以由理性思维来推动完成。当一个事情没有本能的需要来促使人去做,但理性思维认为有必要,人仍然会去做。同样,如果本能推动人去做一件事,但理性认为不适合,那人也会违抗本能的命令。
  但必须注意,单靠理性思维本身,人依然无法从本能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伴随理性思维的必然还有理性的快乐机制。也就是当人做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情的时候,感到快乐。当人做自己认为是错误的事情的时候就感受到痛苦。理性的快乐机制的力量在有些人身上,足以凌驾于本能的力量之上,而另外一些人身上则不然。但毫无疑问,不管怎么样,它在每个人身上都是存在的。
  那么美又是如何从理性中产生的呢?
  人一旦有了大脑,来处理各种复杂的信息,那么人的思维也就贯穿于他的一切活动之中。从某种程度上讲,人所感受到的一切快乐和痛苦都有理性思维的参与。我们可以从理性对快乐的四个方面的参与作用来说明。
  第一是理性的审查作用。也就是说人的一切本能欲望产生的快乐和痛苦,都必然经过理性思维的审查,并在不同情况下,分别被强化和弱化。
  就拿食欲来说,一个胖子在进食满足食欲的时候,必然会顾虑这是否会使他变的更加肥胖,一个糖尿病患者,则会考虑这食物是否会加重他的病情。类似的,其他一切人在进食的时候,也都会有意识无意识的来评判考虑这食物是否会有利于他的健康。
  如果本能欲望产生的快乐,经过理性的审查,被强化,那么此时这种快乐就具有了美的属性,反之,如果被弱化,那它就不是美了。
  第二,理性有串联作用,即能把不同的具体事物的形象对人的感觉系统造成的冲击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完整的有机体,激发人的快乐感,产生美的感觉。
  第三,理性有抽象作用,即从纷繁的具体事物中,具体景象中,抽象出某种特质,某种理念,并由此激发人的快感,这种快感也具有美的属性。
  第四、理性本身所带来的快乐,当一个事物经过理性判断,被认为是有益的,它将会带来快感,这同样有美的属性。
  
  根据以上这些,就可以来论述美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了?我们不难看到,所谓美正是具体事物以其生动鲜明活泼的形象冲击人的感觉器官,然后人经过理智或审查或抽象或串联或理智本身的运行而后得到的快感。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美是感性通往理性的桥梁,美是一切具体事物所具有的能通过人的理性来唤起快乐的属性,美是理性力量的感性表现。
  然后再结合我们对快乐的本质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美的本质是一切有利于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理念通过具体事物在人的感觉系统中的反映。
  黑格尔给美下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应该说已经非常接近于我给美下的定义了,但可惜的是他在最关键的地方,也即这个定义中的理念究竟指的是什么,有着糊涂和谬误的认识,所以他的定义最终还是失败了的。
  但是如果我们对黑格尔下的定义加以适当改造,那可以使他的定义获得新的生命,形成新的具有价值的概念。这个改造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把他的定义改成“美是一切人所认可的理念的感性显现”。我们可以把这个美的定义称为主观美(或相对美),而我们前面所说的美的本质是一切有利于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理念通过具体在人的感觉系统中的反映则可以称之为客观美(或绝对美)。
  从客观美的定义看出两点,第一,任何不利于人类前进发展的事物是谈不上美的;第二,美的判断有其客观的实践标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