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和女儿电话,在最热的时候,听见女儿带着哭腔:“妈妈好冷啊,我在车站等公交车,一个人站在黑夜里好怕!”赤道上下,我在夏季,女儿在冬季,我们比别人更知道“遥远”的涵义。 今天女儿带着我尝试乘坐西澳火车,不知什么原因今天没有班次,人们都改乘公交车去city。大家排队上车,一个残疾土著的轮椅被大家让到队伍到最前面,奔驰大巴放低车身架好衔接板,轮椅如履平地的进入车厢。公交车按区域和时间段买票,在这个时间段内在该区域里任何公交车随便乘。 车厢内不到十位乘客,看到大家都坐好了司机才关门起步。车里很安静,后面两个乘客轻声的说话,前面听得很清楚,女儿说:“今天没火车,所以人好多呀!我以前和男朋友等车,为点小事争嘴,我的不对还掉眼泪,车来了,旁边一位老奶奶上车时对司机说那个男孩欺负女孩子,请不要载他,我也赌气不替他辩解,其实看到他被甩在站台上我好内疚。” 想看看这里的书店,女儿熟悉city的每一个角落,前面带路走在曲里拐弯的街道。这里好不热闹,商店一家挨一家,买家卖家的注意力都在商品上,没有嘈杂的音乐干扰。步行街走着,隔不远就有个演,街头行为艺术人的浓彩好像真的塑像,美声高歌着“我的太阳”,沉重的水晶球被演绎的如同飘忽的羽毛,架子鼓娴熟的节奏引来看客的街舞……路过行人驻足于心怡的节目,或留下些份子,或送上热烈的掌声。女儿给我指认她曾经打工的餐馆儿和店家,我记起她在电话里和我讲述的那些情节。 我们穿行在繁杂的走道和楼道,到了书店门口惊讶起来,没了,这里最大的书店关门了!只好改变计划到图书馆附近走走。 西澳州立图书馆,我仰慕的看着她,内里搜集蕴藏着多少知识和信息,只要是想知道的,这里都有吧!女儿的说话声打断我对这神圣建筑物的感慨:“妈妈,以前读书时我也常来这里,不过,”她带着揶揄继续说:“我们那时来这儿纯属好玩,明明需要查资料,却和同学在下面的存包处疯疯闹闹半天,时间就过去了,有时候连图书馆的门都没进去就该去打工了,只好取了书包赶紧走。现在工作了才懂得知识的重要,需要的时候就后悔以前没好好珍惜!”女儿指着露天很多很多的座儿:“一大部分人都盲目的坐在这里,不需要查资料不用想将来,和我们那时一模一样!”是,许多少男少女坐在一起身边摆着大书包,手里捧着大课本。突然膝下外孙喊着:“抱!抱!”女儿抱起儿子说:“儿子,以后你读书可不要和爸爸妈妈说去图书馆查资料啊,这些套路都是爸爸妈妈玩过不要了的啊!”才一岁多的外孙认真的说:“嗯!”哈,真的,我们旁边一个拿着手机躺在书包上的学生说:“哎,太无聊啦,你们想好了吗。等会再去哪儿玩呢?” 过去的十几年,我都是听着女儿在遥远的地方长大,今天看到这些实景实物,让我们生活的断层伸展桥接,孩子们自己管理生活学习,打工赚钱,有自由自在的经历,也有凄楚的情愫。不管怎样,我和女儿又在一起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