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因为家里经济困难,平时要想上电影院看电影,那是一种奢望,而玄武湖有露天免费电影,一个月能看一二次也就是享受了,那倒不是没时间,那时放学后几乎不做作业,天天玩,而是玄武湖门票5分钱还是要收的,那却是我一顿饭的钱啦!当时我家住在玄武区委一带,步行半个小时可到不了,放映的地址在玄武湖环洲西北角湖边,利用小土坡天然场地。当时没钱,就想办法混进大门,当然有时成功,有时失败,被拒之门外,也只有灰溜溜的回家。有钱的时候,买张票,走到门口,把票举的高高的,“票”!趾高气扬。至于露天电影的情景,别人提过,我就不废话了。 在玄武湖畔,时常可看到工作人员捕鱼的情景,十几位工作人员身穿橡胶防水衣裤。 站在湖中,围着一只约2个篮球场大的渔网,慢慢地提拉网边,将网中观景、嬉闹而流连忘返的鱼儿向网中心驱赶,当然也有大胆、狡猾的漏网之鱼,突然窜出水面,划过一道银色的弧线,以优美的姿态飞出封锁线,引得岸边围观的人们发出一阵阵惊叹声,当围捕的人逐渐收缩包围圈的时候,只见人欢鱼跳,浪花飞溅,看的人们眼花缭乱,丰收欢乐的喜庆气氛在水中、岸边的人群中久久荡漾。 “文革”期间,,听说玄武湖东侧,太平门外岗子村一带有人在玄武湖中摸河蚌,没人管,就和门口几个小伙伴一起也去摸河蚌,玄武湖水并不深,湖底淤泥踩在脚下软软的,很舒服,平时河蚌藏在淤泥中,蚌口朝上,开始我们站在水中用脚摸索向前,碰到硬的东西,下去十有八九是河蚌,有时潜水前进用手探索,但是由于脚和手接触面积小,效率不高。后来想了个点子,就是人坐在湖水中,将大腿伸直,以屁股为中心,贴着湖底划个圆,直径1米范围,无一漏网。那时我还没见过什么潜水镜之类物品,有也买不起。一个小时能摸一二十只河蚌,没自行车,拖回家可就费大事了,一路上不知道要休息多少次。当然花九牛二虎之力得来的劳动果实,看在眼里,吃在嘴里,心情就别提多高兴了。后来不知哪位老兄率先将蚌壳打烂,取出蚌肉带回家,茅塞顿开,众相效仿,什么小布袋啊、饭盒子啊去,齐上阵,那可省大事了。因为摸河蚌的人多,不久,几百米长的玄武湖堤岸斜坡草地上,全是蚌壳,远远望去,一条银色大坝,阳光下银黑相嵌,闪闪发光,蔚为壮观,此情此景,终生难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