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上高三,家长怎么办(1)

 liubaoliang 2014-05-02

在网上看了王极盛老师的《孩子上高三,家长怎么办》,感觉很不错的一本书,对家长很有指导和借鉴意义,摘录下来,希望对来看博的朋友有启发。

引言

  十余年来,我一直在研究高考,通过调查与研究,我发现合适的家庭教育对帮助孩子考上理想大学关系甚大。

  我对2009年15位全国省级高考状元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这15位状元的家长在孩子的备考过程中都做得很适当,给了孩子温暖、理解、民主的支持。考生最大的压力来自家庭,90.4%的考生害怕考不好使父母失望。很多家长陷入五大误区:过分保护、过分干涉、过分期待、只言教而不身教、忽视心理健康。很多考生家长处于干着急、瞎帮忙、帮倒忙的状态。

  研究表明:家长方法得当会使孩子高考成绩提高100分,家长方法不当给孩子压力过大,会使孩子高考发挥失常,有的减低60分甚至更多。

  2009年全国高考河北考生陈璐跟我说,我的二模考得非常不好,成绩很差,我爸爸打电话问我成绩怎么样,我回答?非常不好。我爸爸说这是好事。我当时还怀疑我爸爸是不是听错了分数了。我爸爸接着说,在高考前发现问题是好事,这样才能提高。如果每次都考得特别好了,反而考试是没有收获的。正是爸爸的一句话,使陈璐同学情绪稳定了下来,心中充满了信心,继续查漏补缺,高考时竟一举成为2009年高考河北省文科状元,考取北京大学。

  本书的目的就是让家长掌握高考成功规律,掌握家教成功规律,借鉴高考状元家长的成功经验,保证孩子高考正常发挥,无怨无悔,考上理想大学。更希望孩子高考超常发挥,喜出望外。

  本书从中国高考家长的实际情况?发,以大量的典型案例来启发家长掌握成功家教规律。本书面向全体考生家长,包括成绩好、中、差的考生家长,也包括考上大学与未考上大学考生的家长。

  本书强调实用性、有效性、操作性,方法简便易行、行之有效,是关于家长怎样帮助孩子上大学的总结,是一部家长必备的实用性读物。

过分保护(1)

  每年高考时(甚至高三一年),相当多的家长把孩子看成家里的重点保护对象,过分地对孩子进行保护。其效果对高考不利,会影响孩子高考的心态,影响孩子高考的成绩。

  家长对考生过分保护的情况各种各样。现把我调查研究中比较常见的过分保护事例列举如下:

1.1.1 请假或者在家专门侍候孩子

有的家长为了侍奉好孩子,担当起保护家里重点对象的任务,在高考前十天半个月已经请假在家专门陪伴孩子,侍候孩子,服务孩子。

案例1

  家长刘某是考生的母亲,在高考前1个月就向单位请假,全心全意24小时为孩子服务,确保孩子在高考前的1个月里复习好功课。她一个月在家也感觉心里闷得慌,没事可干,无非是三顿饭。儿子看她在家里心里感觉挺别扭的,心想:妈妈你连班都不上,请假在家,你是为我服务还是监督我?其实为我服务不用这样,三顿饭,中午这顿我自己都能解决。而且我们临考前两个星期才开始放假在自己家里复习,你何必提前一个月就在家里看守我呢?

  因为这位母亲在家里没事做,动不动就去儿子的屋里去看看,转一转。其实她倒不是有心监督孩子。但是她的行为引起了孩子的怀疑:我妈妈过来是看我是不是在家里复习功课,看我是不是干别的事情。由此孩子产生了对妈妈的不满情绪,跟妈妈说话的时候少了,也不主动跟妈妈讲话了。他总觉得:有人在后头监督我,不信任我。情绪不好,感觉很压抑很郁闷。

  由于对妈妈的不满,心情压抑,情绪不高,复习速度减慢,复习效率降低。高考时没发挥好。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妈妈的这种做法至少使我的高考成绩掉了10分。

案例2

  宋某是一位高三的学生,平时学习很自觉,也很有计划性。

  快要高考了,他妈妈为了使孩子复习好,格外加以关照。过去孩子学习时她几乎不进孩子屋里,现在倒好,孩子复习到什么时间,她陪伴到什么时间,她的任务就是坐在孩子旁边,给孩子倒茶,天太热的时候给孩子开空调。就是坐在孩子旁边陪读。

  本来这个孩子由于学习有计划,方法也得当,学习成绩不错,对高考不能说?有什么压力,但是压力不大,心态比较平和,也比较稳定。

  可是他的妈妈每天陪着他,他就觉得:高考可是件大事情,这关系到全家命运的问题。妈妈夜夜陪读使他感觉心里不安,从而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心想:考不好怎么办,考不好怎么对得起我妈妈对我的陪读。逐渐,这位考生的情绪有些烦躁,甚至发一些无名火,学习成绩下降,还出现头疼、心慌等症状。后来这个考生找我咨询时跟我说:我现在恨不得跑到荒山旷野没有人的地方去哭一场,心里太压抑了。

  后来,我跟他妈妈取得了联系,不要再陪读了,要想孩子以平常心来对待高考,首先?长要以平常心对待高考。要使孩子对高考不产生过大的压力,首先家长要心态平和,和平时一样对待孩子就可以了。您的格外关照、您的陪读只能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只能降低孩子的学习效率,只能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能使孩子高考考不出正常水平,这样做何苦呢?

  他妈妈接受了我的建议,恢复了平时对待孩子的状态,这个孩子的心理压力逐渐得到了缓解,心态也逐渐平和起来,学习井然有序,效率不断提高,高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大学。考上大学之后他妈妈给我打电话表示感谢,还要到我家里来面谢,我当然拒绝了。我只是说:孩子上了?学这只是孩子开始独立生活的第一步,这一步要鼓励孩子自己走,不要过分地关注,过分地关注只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

 

过分保护(2)

  1.1.2 过分保护还表现在考前物质准备方面

案例3

  辽宁沈阳有一个考生学习成绩不错,对高考也比较有信心。他的爷爷非常疼爱他,6月6日那天晚上,他爷爷对他讲:孙子,你放心睡觉吧,爷爷把你的表给调准了,考试时你把时间把握好。他的表是机械表,他爷爷老眼昏花地把表调成提前1小时,结果第二天上午考语文时他觉得时间怎么这么紧,感觉很多题都来不及做,只能仓促地挑着做,后来看自己的表已经到11点半,可是周围的同学都没有交卷子的,监考老师也无动于衷,他感觉很纳闷,就举手报告老师,是不是现在该交卷子了,都11点半了。老师说:现在是10点半,你还有一个小时的答卷时间。他说:老师我的表都11点半了。监考老师说:你的表错了,现在是10点半,我们监考老师还能把表看错了吗?他这?恍然大悟,爷爷老了,眼睛不行,把表对错了。

  他抱着非常后悔、沮丧、焦急的心情再继续答卷,这样很难答好,写上去的答案也很难改,有的还可以涂改,但改起来很乱。考完试以后,这孩子中午没有回家吃饭,他爸爸、爷爷都很着急,这孩子怎么了?饭准备好了怎么还没回来吃,是不是考坏了?是不是路上出什么事了?都往不好的方面想。后来他的爸爸骑着车到处跑也没有找到,晚上才知道,孩子由于这件事心情特别坏,中午没有回家,在外面坐了两个小时。可以想到,上午由于表的问题没有考好,心情不好,下午也很难考好。

我建议家长不要主?给孩子买教辅材料和卷子,不主动问孩子的考试分数,没有特殊情况不要送孩子上考场,等等。

过分干涉(1)

  有些家长认为,快高考了,要让孩子把时间抓紧,就必须督促他,监督他,把孩子管紧管好。为此采取各种措施,设立了很多清规戒律,认为家长都是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可是这些主观的愿望往往与实际情况不符,不仅仅没使孩子把时间抓紧,反而使孩子与家长之间产生了隔阂甚至是对立,更有甚者,产生了冲突,这样影响了孩子的情绪,影响了孩子的复习效率和效果。

案例1

  有位家长在孩子高三学期开学后,就自作主张给孩子安排了一个复习时间表,几点到几点复习数学,几点到几点复习物理,几点到几点复习化学等,把时间排得很满,当中几乎没有休息时间;而且强迫孩子按照这个作息时间去学习。

  他安排的学习作息时间表和孩子实际的学习情况不一致,孩子没有办法按照他的作息时间去复习功?。这样自然父子俩就产生了矛盾。爸爸发脾气说:你不听我的就考不好。儿子说:听你的准考不好。

依我看,这位家长是瞎帮忙,帮倒忙。孩子怎么复习功课,怎么具体安排时间,那是他自己的事情,他自己也最清楚,他会根据老师布置的作业情况和自己的学习情况来自己安排,用不着家长来操心,家长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给孩子具体拟定一些作息时间安排是瞎帮忙,结果就是帮了倒忙。你那套东西孩子无法实现,你还非管不可,那不就造成了矛盾,造成了和孩子的冲突,影响孩子情绪、影响孩子复习效率吗?

  家长的任务就是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习环境,一个温馨的家庭气氛,家长瞎帮忙违背了这个原则,而且造成了很不好的后果。

案例2

  高三一开学,刘某的爸爸就到北京图书大厦给她买了6套高考教辅材料和试卷。回家后对他姑娘讲:这是爸爸精心给你挑选的。后来他对我讲,我也不知道挑什么样的好,几百种教辅材料谁知道哪种好,哪种不好?问服务员她也说不出哪种好。那怎么办呢?我觉得有名的出版社的还能差吗?我就买有名的出版社的,这样就买了6套。我心里想,很多家长都给孩子买教辅材料,我也给孩子买了,也尽心了。回来我对孩子说:你每天做这些对你有好处。孩子说:我哪有时间做这些东西,老师布置的作业我都完成不了。

  这个家长虽然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但是有空还跟孩子唠叨:有空做做我给你买的那些教辅材料。一次说来孩子不吭声,二次说来孩子心里烦,事不过三,第三次说孩子就火了,跟他爸爸嚷起来了:你也不懂这些,你怎么就知道它好?我是先做老师布置的还是先做其他的?我当然是要先完成老师留的作业,我们老师了解我们,不完成老师的作业怎么跟着老师复习。这位爸爸说:老师留的要做,这类参考的东西也要做。

过分干涉(2)

  其实这是给孩子增加压力。孩子该做什么他心里有数。我们家长不懂就是不懂,孩子具体该怎么学这些事情我们不懂,即使过去我们考过大学,也时过境迁多少年了,那时候的情况和现在不一样,所以你不要多管,你多管就是限制孩子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学习,束缚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案例3

  李姓考生的母亲在孩子进入高三以后,定了一个接打电话的规定,孩子往外打电话一律都要经过她批准才可以打,如果是向老师、同学询问关于学习方面的事情,经过他妈妈的批准可以打,与学习无关的电话一律不许打。打进来的电话首先由他妈妈来接,是女孩的则一律不通知他,他母亲就告诉对方他不在家;是男孩的要问干什么?如果是与学习有关的事情,他妈妈会叫孩子来接,如果是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就会婉言?绝。他妈妈并对孩子讲: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

  李姓考生从小就怕妈妈,只好乖乖地点点头,其实心里很不服气,心里想,我都这么大了,接个电话、打个电话还得经过批准,你把我看成小孩子了。他对妈妈的这种做法耿耿于怀,心怀不满。经常是一听到电话铃声他的这种不满情绪就激发起来了。特别是当他妈妈拿起电话后没有跟对方讲话,他就知道这个电话是找他的,而且他妈妈很快把电话就挂了,这时他不满的情绪就顿时增加,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又不敢对妈妈说出来,使自己的心情很不好。

  后来这个考生对我讲:你说在这种心态?我能复习好吗?我妈妈是怕我浪费时间,其实她的这种做法损害了我的自尊心,给我的内心造成的痛苦,影响了我的复习质量。

孩子怎么复习、怎么安排生活,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不要横加干涉,更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当然,家长也不要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让孩子放任自流,这也是不对的,孩子在高考备考期间,可能有一些做法会影响学习,比如说,有些孩子对电视剧很迷恋,本来只想看一会儿,但是往往控制不住自己就继续看下去了,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给以必要的提醒也是应该的。

  家长在高三这一年里要尊重孩子的人格,调动孩子?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气氛,必要时给孩子以提示,而不要时时处处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主意去做,按自己的办法去干,更不要限制孩子的人身自由。

  总之,考生家长一定要走出过分干涉的误区,才能使孩子获得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使孩子相对比较放松,才能使孩子从容地、心情比较平和地备考高考。

  我建议家长不要给孩子布置作业,跟孩子交流时要心平气和,填报志愿时不要把家长的意见强加给孩子,等等。

过分期待(1)

  中国家长希望孩子上大学、上名校,对孩子有适当的期待也是应该的。适当的期待、符合孩子实际情况的期待,会对孩子产生一种激励,鼓励孩子去完成力所能及的目标。

  但从目前中国家长的实际情况来看,相当多的家长对孩子的期待是超越孩子能力所及的。

案例1

  2010年4月初,北京一位考生家长电话咨询我,说看一些广告说,一个月能提高一二百分,甚至有的说,一夜能提高二十四分。这位家长说:王老师,孩子生下之后,我就有一个梦想,让他将来能去北大、清华念书。我小的时候就想去北大、清华念书,但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我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我说大姐,你的孩子一模考了多少分。她说430分。我说你430分的成绩,经过两个月要考上北大、清华,几乎不可能。她说我孩子要是头悬梁锥刺股,努力奋斗呢?我说也不可能。她说,那我还让不让他奔北大、清华呢?我说你不要这样想了,实事求是,否则孩子压力太大,反而会降低考试成绩。

案例2

  有一位曾经在北京四中学习的女孩,她的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是四中是北京市最好的学校,她在那里的成绩排队就不靠前了,比较靠后。她父亲的心气很高,一定要她考上北大或是清华,这样才和四中学生的身份相称,他才能以女儿而光宗耀祖——我们家出了上北大的孩子了。

  其实这个孩子学习成绩也不错,按她的成绩考上一般的重点大学是不成什么问题的。但是她的父亲整天唠叨?上北大,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使孩子的成绩有所下降,特别是高三阶段,在学校排队位置来看,要想考上北大是相当困难的,甚至可以说是几乎没有任何希望。在这种情况下,她爸爸还不放弃北大的目标,实际上就给了孩子相当大的心理压力。爸爸的目标是孩子力所不能及的,离高考的时间不多了,再怎么努力也难完成目标。

有一次,我到母校北京大学办事,在西门口碰见一个小孩和两位家长,孩子的妈妈问我:老先生,北京大学在哪里?我说:再往前走10米就是。这位家长听我的口音觉得似乎是她家乡的人,便问我:你的口音怎么像我们家乡的人??我问他:你是哪里人啊?他们说是营口的。我说我就是那里出生的,怪不得口音和你们相近呢。我就问那个还在上学的小女孩:你将来想上哪个大学?小女孩说:我要上北大。停了一下又说:实在不行,考上清华也可以。

  你看这孩子心多高,口气多么大啊。其实孩子的这种想法并不是从自己内心里产生的,小学五六年级的孩子对北大、清华的概念不是太清楚,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和愿望呢?那是爸爸妈妈灌输给孩子的。你将来要上北大,你将来要上清华,那是全国最好的学校,是全国最高学府。这些都是孩子在父母平时教育中接收过来的。

  我也?过不少北京市的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你将来考学考什么地方?“考北大。”一位小学四年级的女生这样说。我问她你怎么就想考北大呢?“我爸爸妈妈告诉我要考北大。”

  在高三这一年家长的期望表现得更为强烈。可是,过分的期待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所谓过分的期待就是孩子力所不能及的,所以对孩子不能强求。当然也不能过低要求孩子,不能降低对孩子的要求。但是,目前主要的倾向是对孩子过高的期待,脱离孩子实际情况的期待。

  在中国当前确实是有些家长盼着孩子上北大、清华。当然这些孩子也是有相当学习实力的,如果孩子模拟?试是400分左右,家长也不会要求孩子去考北大、清华,可能目标是能上大学就可以了。问题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不错,但离北大、清华还有一定的距离,很多家长就希望孩子冲上去。有点压力也是好的,但是如果压力过大往往会造成孩子的心态失衡,这样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高考成绩。

过分期待(2)

  据我的研究,有相当多的学习实力强的考生,他们的成绩达不到上北大、清华的水平,但是上其他重点大学是能达到的。这些学生当中有不少高考时没考出自己的水平,为什么呢?就是在他父母的压力下一心奔北大,而自己心里明白自己的实力和北大、清华还是有20分甚至30分的差距。在这种不良的心态下参加高考往往发挥不出实际水平,考不出自己平时的成绩,结果北大、清华没考上,第二志愿往往达不到,有的考生干脆第一志愿报北大、清华,第二志愿就报北京工业大学了。其实他的成绩除了北大、清华以外,其他的北京市的重点大学都可以上,结果他上了北京工业大学,提档线在500分以下,比他实际的考分低八九十分。

  家长对子女高考的过分期待只能给孩子增加心理压力,影响孩子智力效应的发挥,影响孩子?考的发挥。往往造成事与愿违的结果。

  高考前家长不必给孩子提出什么过高的期望,平时怎么考就怎么考,能考多少考多少,考上什么分上什么大学。这样孩子以平常心来对待高考,使孩子的情绪稳定,减少心理压力,能以平和的心态去迎战高考,反而往往会发挥得很好,甚至超过平时的成绩。

  我建议,家长不要攀比,不要给孩子的学习成绩画框框、定调调,填报专业不要净报热门专业,等等。

 

忽视言传身教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对孩子的要求很高,希望孩子能考上大学,考上名校,将来再读研,或者出国深造。这种愿望是非常好的,但是如何实现这个愿望呢?有些家长?是要求孩子这样做,他们自己并不这样做,他们自己的行动给孩子的影响抵消了对孩子的言教,甚至还造成了孩子的反感:父母都不这样做,让我这样做。

案例1

  甲考生春节时在家备考,打算寒假里把功课进一步复习巩固,可是家里的环境怎么样呢?整个春节前后十来天,天天有客人,父母天天和客人搓麻将,搞得家里乌烟瘴气,孩子的三顿饭有时都不能保证。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很难集中精力备考,只能增加孩子的烦躁情绪,影响复习效率,影响复习质量。

  这个考生后来对我讲:本来希望提高一下学习质量。哪知道父母没完没了地搓麻将,没完没了地会客,使我心情非常烦躁,父母怎么这样呢,要求我好好学习,可他们的行动能使我好好学习吗?我真不知他们是怎么想的。

案例2

  高三同学李某对我讲:我很希望高三这一年抓紧时间把功课复习好,可是家里的环境不行。尽管我的父母整天要我抓紧时间,努力好好学习,高考是人生的第一大关,通过这一关就好办事了,等等。可是爸爸妈妈下班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而且将电视声音开得很大,特别是有球赛的时候,他们更是每场必看,看到高兴处时又喊又叫,他支持的一方没进球时又拍桌子大骂。我就是在这种吵吵闹闹的环境中复习,?时复习顺利的时候还可以继续下去,有时有些习题不会做,心里本来就挺烦的,也很着急,父亲喊叫、吵闹的声音使我急上加急,烦中加烦,这怎么能使我安心复习呢?父母说的和他们做的怎么不一致呢?

案例3

  一位姓赵的考生对我讲:高三这一年爸爸妈妈太辛苦了,他们对我的关怀我永远难忘,他们这一年几乎没怎么看电视,除了看新闻联播外其他的都不看。天气好时他们就出去散步,目的是让我有一个安静的环境来复习,天冷的时候,他们就在家看看书,看看报,很少讲话,也很少主动给别人打电话,别人来电也是三言两语地该讲什么讲什么,没有那些寒暄的话。尽管爸爸妈妈没对我讲,要抓紧时间努力学习,但是爸爸妈妈的行动就是无声的命令,就是温情的力量和关心的力量,使我抓紧时间努力备考,心情愉快,学习效率高。结果这年我的高考总分比高三开始时高了70多分,本来高三开始时的模拟考试我只能上大学本科的,经过这一年的复习,我的成绩提高了70多分,结果考上了重点大学。这70多分的提高和各种因素都有关系,但是也有父母的一份功劳,他们的行动给我提供了非常温馨、舒适、安静的学习环境,确保我能安心学习,我非常感谢爸爸妈妈。

考生在高三备考的一年中,父母不宜多言教,当然也不要放弃对孩子必要的监督,孩子毕竟不完全成熟,也有可能会受到外界的引诱,比如说好看的电视剧他想看,一看就看很长时间,喜欢上网,一上网就忘了时间。所以父母要进行必要的、循循善诱的提示,这也是完全应该的。但是在一般情况下不要多讲这些大道理,讲多了孩子心烦,影响孩子的情绪,影响孩子的复习质量。

  父母关键的是要以良好的行为来鼓励孩子,温暖孩子,激励孩子,给他们创造温馨、宽松、安静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安下心来专心致志地复习功课,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在整个复习过程中父母要多和孩子进行沟通,使得孩子有良好的心态来进行备考。

  我建议,孩子在家时,家长打电话尽量简明扼要,不要聊家常,尽量少会客,春节以后,尽量少看电视连续剧,等等。

忽视心理健康

  据我多年的调查研究,很多家长在高三这一年,特别是高考前,对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非常重视,但是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案例1

  北京海淀区某考生佟某曾经对我讲过:高三这一年我希望我妈妈少唠叨,可是她那个毛病还是改不了,整天唠叨我使得我心烦。早晨上学唠叨我:上课用心听讲;回家吃完晚饭唠叨我:抓紧时间复习。她的这些话从我有记忆起几乎天天听见,心情好的时候也就没有什么妨碍,高三这年学习压力大,有些题不会做就心里很烦,我妈妈再这样唠叨,我的心里就更烦了。

父母应该在高三这一年多和孩子进行自然平等、朋友般的交流,使孩子产生温情感,能心态平和,这样有助于复习功课。而不能没完没了、不间断地重复同类的话,使孩子产生反感和对立情绪,造成心态不平和、心情烦躁,甚至与家长产生冲突,从而影响复习效果。

案例2

  考生张某曾对我说:高三这一年父母经常为小事争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也大吵大闹,搞得我心情很烦躁,有时我母亲感觉受委屈的时候还让我评理。你说我哪有心思给他们去做裁判呢?他们各说各有理,都是鸡毛蒜皮的事情,没有必要去评论,而他们却看得很重要。他们应该清楚,他们应该少吵架、少拌嘴,给我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使我安心学习,这才是他们应该重视的,也是对我的真正关心和爱护。

高三这一年里,父母尽量不要因为小事拌嘴,更不要因为小的事情而大动干戈,如果真是有?则性的问题非解决不可,那也最好推到孩子高考之后再进行解决。

  有些家长感觉高考帮不上什么忙,就到处打探消息,听到一些小道消息就赶快告诉孩子。其实小道消息是相当不准的,都是误传误导,甚至是某些人根据自己的意向编出来的。孩子本来在平静的心态下进行复习,父母传来的一些小道消息却会使他的情绪波动。

案例3

  北京朝阳考区考生宋某曾对我讲:我爸爸妈妈平时不爱打听小道消息,可是高三这一年他们到处打听,四方探问,每天都听到很多小道消息,回来之后就原原本本告诉我,我也分不出真假,搞得情绪很不稳定。例如他们在高考前十天告诉我,今年北京的数学特别难,是什么什么大学教授出的题,就是想通过数学来刷下一批人的,从而拉开考生成绩的差距。我本来数学成绩就是中等偏下,听到这个消息后觉得我的数学考试没戏了,心里好几天都觉得慌,对数学考试的信心也就减弱了。

高三这一年我建议父母按照考试大纲的精神传达给孩子就行了,其实考试大纲的精神孩子已经知道了,你也不必多讲;社会上的小道消息,听听就完了,你也不必给孩子传达,因为这些消息真假难分,而且大部分是错误的、不真实的消息,传达给孩子会搞得人心惶惶,情绪不安,影响学习,影响备考。

  高三这一年父母的言行对子女的影响特别大,因为这时考生心理是比较敏感的,父母的言行、脸色、语气、微小动作都会引起孩子心态的反应。这一年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情绪稳定有意义,就去做,对孩子的情绪有波动的、会产生不良效果的,就不去做。

以上是我据多年研究,总结的考生家长考试前和考试中的五大误区,即过分保护,过分干涉,过分期待,忽视言传身教,忽视心理健康。这些误区都会或多或少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给与孩子的沟通造成障碍,影响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造成孩子的情绪不稳定。

  因此,我建议考生家长要走出这五大误区。这是做一个成功家长的首要条件。

  考生家长陷在五大误区当中,就会感到很困惑,感到很委屈,感到费力不讨好。自己心情烦躁,情绪也不好。自己不良言行不仅给孩子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也使自己陷入了困惑和沮丧之中。

  家长走出五大误区,就会“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家长应该做的就做,不应该做的就不做,该做的不做,影响孩子的心态,影响孩子的复习质量,不该做的做了,也影响孩子的心态,影响孩子的复习质量。

  很多成功的家长,他们会在高考前,特别是高二到高三上学期注意学习、掌握孩子高考的心态规律,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使孩子以良好平和的心态去备考。

  我建议,家长首先要有平常心,努力和孩子多进行交流,教会孩子一些调节心态的方法,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