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周旻澍 吴敏力
4月21日,在温岭市行政中心举行的招商引资汇报会上,人手一份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情况表》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表格上,15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按照“跟进落地”、“重点招引”、“前期推荐”分成三类,并详细标注了项目情况。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样的会议,几乎每半个月召开一次,配合“领导联系”、“定期研究”、“科学评估”等一系列“专业”配套制度,令温岭在招商引资工作上如鱼得水。 与这些工作对应的是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温岭市2013年引进省外资金22.8亿元,同比增长42.1%,完成年度计划的126.1%。今年一季度实现开门红,已引进省外资金6.89亿元,资金额居台州首位,同比增长223.5%。 推动:“企”与“业”的双赢 去年年底,中国通号万全信号有限公司在温岭举行揭牌仪式,实现了央企工业项目落户温岭的“零”突破。这家企业隶属于知名央企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有轨电车信号系统及铁路信号系统和产品的产学研和销售服务。目前,中国通号轻轨总部项目已完成购地,拟在温岭城市新区建立企业研发总部、在东部新区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合作建设国内首条空列试验线。 “以省工业强市建设为主线,牢牢抓住‘走出低端、主攻中端、迈向高端’的产业转型升级路径不动摇。”温岭市委书记周先苗表示,要坚持以重大工业项目落户为重点,落实招大引强、招才引智、招所引院等工作举措,着力实现以大企业、大项目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目前,温岭已引进了央企中国通号万全信号、上市企业南洋科技、外资企业美国里阳电子等一批重大投资项目。 这些外来的企业,正在悄然推动当地产业的转型升级。“回归企业”邦丰塑料作为可降解塑料全国领先技术,引进了下游产业吉林大学二氧化碳共聚物医用材料系列项目;南洋科技引进医用材料核孔膜项目,拉长了新兴产业的产业链;大连机床将在泽国镇建起占地95亩,集产品展示中心、研发中心、装配中心、4S销售中心为一体的机床产业基地,将推动机床工具产业转型发展。 由此带来了“企”与“业”的“双赢”,正如中国通号董事长周志亮所说:“利用央企的先进技术、资金、品牌、管理优势,对通号万全信号的技术和产品进行升级改造,为温岭、台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融合:“产”与“城”的互动 40平方公里的城市新区、36.9平方公里的东部新区、15.9平方公里的铁路新区……这些都是温岭招引项目的新平台。 “我们坚持把重大产业平台建设作为推进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加快推进专项装备电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重大区块和镇(街道)特色园区建设,加快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温岭市市长李斌告诉记者。为了加快企业上市发展,温岭落实了爱仕达、利欧等企业的募投技改项目用地1100多亩。围绕小微企业提升发展,当地又建起了一、二期19万平方米中小企业孵化园、168亩小微企业科创园等一批特色园区。围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建设了总部经济基地10幢大厦,并正在建设金融集聚区、西商务区、会展中心二期等项目。 新产业的到来,又给予这座城新的活力。投资10亿元的曙光园、投资2.4亿元的王龙口现代农业综合体等项目,为温岭带来了别具一格的现代农业;投资40多亿元的石塘半岛旅游区项目已启动实施,其中曙光新城、珍珠滩旅游度假区、沿海绿道等项目已初具规模,一片独具特色的沿海旅游目的地正在打造之中;4月30日开始试营业的银泰百货,已开工建设的喜来登酒店等项目,将为温岭打造出崭新的商贸服务业。 (下转第二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