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名方 金元四大名家刘完素独创地黄饮子 专治中风不遂

 清风野鹤工作室 2014-05-02

地黄饮子出自金元四大家刘完素之《宣明论方》卷二方,是古代医籍之名方,本方兼具补肾益精,滋阴助阳,宁心开窍,化痰熄风之功效,对后世中医方剂学的发展影响极大,近代常用于脑动脉硬化及中风后遗症等证属肾之阴阳两虚者。用本方加味,以肾之阴阳两虚证为辨证目标,治疗中老年人高血压病,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刘完素,字守真,自号通玄处士,生卒年不详,因长年居住河间(今河北河间县),故人称“河间先生”、“刘河间”,他开创的医学学派也被称为“河间学派”。他拒绝金朝廷的招聘,不愿做官,一生在民间行医。

刘完素之为学,“研精覃思,期于必通”。他对《黄帝内经》极为重视,作为“终身诵读”的经典,从25岁到60岁,从未中断攻读和研究。《内经》的五运六气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从四季气候的变化来解释和论述疾病发生和滋长的机理。刘完素对此加以阐发,认为自然界的变化对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现象有极其密切的关系,要通晓医学就必须通晓五运六气学说,“不知运气而求医无失者鲜矣”(《素问玄机原病式·自序》)。针对当时热性病流行的现实,他从《内经·素问》病机19条大都是火热致病出发,运用五运六气理论,创立了火热病机学说。在临床中,他提出以降心火、益肾水为主的治疗方法。因他擅长使用寒凉药,所以又被称为“寒凉派”。著有《素问要旨论》、《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伤寒直格》、《伤寒标本心法类萃》、《宣明论方》、《三消论》等。

出处:《宣明论方》
本方由干地黄、巴戟天、山茱萸、肉苁蓉、石斛、炮附子、五味子、肉桂、白茯苓、麦门冬、石菖蒲、远志、生姜、大枣、薄荷诸药组成。用于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舌苔浮腻,脉沈迟细弱之喑痱证。功能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本方主治喑痱证。“喑”指舌强不能言;“痱”指足废不能用。其证由下元虚衰,虚火上炎,痰浊上泛,堵塞窍道所致,故刘河间选用滋补肾阴的干地黄为主。王晋三曰:“饮,清水也。方名饮子者,言其煎有法也”。陈修园曰:“又微煎数沸,不令诸药尽出重浊之味,俾轻清走于阳分以散风,重浊走于阴分以降逆。”方中以干地黄为主,用清水微煎为饮服,取其轻清之气,易为升降,迅达经络,流走四肢百骸,以交阴阳,故名“地黄饮子”。 

高血压归类于中医内科的“头痛”、“眩晕”、“中风”等证候范畴,也是40岁以上中老年人最为常见的多发病。《内经》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景岳全书》云:“无虚不能做眩”都从根本上指出中老年人阴阳二气日渐不足,脏气虚衰,精气内亏,是本证的发病基础。加之饮食劳倦,它病迁延,虚虚实实,精气互损,最终导致肾亏诸症的发生;或为肾火失熙,下元不温,摄纳失职,开合无度;或为肾水不足,水不涵木,阴虚精亏,髓海失养;甚者阴虚阳浮,虚风内动,致使血压升高,表现为头痛眩晕,并伴随出现一系列心肾两虚的症候。

《内经》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纵观全方:熟地、山萸肉填精益髓,滋养乙葵之源;大芸、巴戟补肾助阳,温养先天之气;麦冬、五味、石斛滋敛肺肾之液并清虚热;远志、菖蒲、茯苓,宁心安神,化痰开窍,交通心肾;配合少量辛热之桂附,不在补火,意在摄阳,引火归元;佐薄荷、姜枣祛风调和营卫。诸药合用,温而不燥,补而能行,标本兼顾,上下并治,重在补肾治本,共成补肾益精,滋阴助阳,宁心安神之功 。全方协调水火,平衡阴阳;阴精充足,元阳归肾,虚风必除,血压得降,眩晕自止,与上2例病机正为相符,故用之每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