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奉化古村(一)--董家村

 董子世家 2014-05-03

奉化古村(一)--董家村

 
         昨天小编推荐了溪口岩头村后,有微友问这里收不收费?我回答:据我记得这个村好像已经卖门票了,不过我一直很好奇,一个老村子,老百姓生活在这里,他们是怎么向游客收费的?游客随便都可以进来参观拍照。如果把一些老宅关起门来修整一番,那似乎又失去了古村的原生态。今天是五一小长假的第一天,小编继续推荐古村之旅,这次推荐的是一个深藏在深山中的闺秀:大堰董家村,这个村是不收费的!
董家村是一个相对偏远的小山村,从奉化城区驱车前往董家,路上要化费一个多小时。这里原设过董李乡,董家村是当时董李乡政府的所在地,2001年乡镇撤并后归入大堰镇。小编曾经在这里生活过半年,留下的印象是山水秀美,民风淳朴。沿横山水库旁的公路一直往深山里前行,一路上不知道弯了多少道的弯,虽然旅途劳苦,不过两边的山水风景是相当漂亮的,有几次走这条路,我会情不自禁地停车驻足拍照。
 
  董家村附近近几年有一条登山步行道闻名宁波市,在董家村南约5公里有一座海拔945米的山峰第一尖———古镇亭山(旧时大堰也曾叫过镇亭),盖因此山而得名。以前我一直以为第一尖是奉化境内的最高的山,要不然怎么会称得上第一尖呢?后来看到一个资料说这座山是奉化第三高。我们奉化的母亲河县江即发源于此山,县江自南向北穿村而过,村内主要建筑沿溪两岸分布,呈非字型布局,是现今浙江地区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
 
董家村是当地董姓人的聚居地,董家先祖庆云公(1405-1467)自明永乐年间从后畈迁入,距今天有近600年历史。全村360户,上千人口,但因小孩读书,出外打工赚钱等原因,现在常住村里的以老年人为主,常住人口听说只有二三百人。村内古建筑群主要是晚清至民初的古建筑,砖木结构为主,大多保存完整。村内由13个阊门,16个家苑,近200间正偏房间和1个祠堂组成。这里的古建筑防火设施匠心独具,在院与院之间都用一个石拱门隔开,石拱门里隐藏着由一层木门和一层石砖门组成的双层门,下面安着铁轮,一旦一处失火,只要轻轻一拉,拱门就形成了防火墙,与高大的马头墙配合,可以有效阻断火势蔓延,堪称经典。村内大的主要古建有: 下六房阊门:为一正两厢三合院式,以明间敞堂为中心,东西对称分布。正屋重檐硬山造,面宽三开间,明间梁架六柱七檩,次间为五柱七檩,两侧设楼梯,厢房两屋,重檐,六间一弄。六房产地阊门:为四合院式,中轴线上有门楼,倒厅和正屋,左右设厢房,均对称分布,大门仿牌楼式,置有扇面墙。前进倒厅面宽三开间二弄,后进正屋面亦三开间。
以上两阊门为清代大学士所建,虽规模不大,但格局规整,制作考究,尤其是花格窗纹饰丰富,细腻,生动,雕刻精细,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旗杆阊门:位于村中心,一正二厢,三合院式,东侧设偏屋,头门位于山墙南侧,朝西,单开间,制作简单。该建筑虽因年久失修,比较破败,素面无雕刻,但其格局保存基本完整,建筑主体保存尚好。原主人是一对父子,因父子双双中举,父为武举人,子为文举人,父子中举后,在二门外树立起很高大的旗杆,当地人称他们的阊门为“旗杆阊门”,在弄堂里还挂有“父子登科”的匾额。

正谊堂:即董氏宗祠,建于清嘉庆丁丑年(1817),大堂“都阃府”匾额为当年建祠时真品,整幢建筑坐北朝南的四合院式建筑,前后两进,左右设厢房。

 
 
 
  
 
此外,还有上第三份、下第三份、八房道地、二房、黄道、大份道地阊门等古建筑,都有一定的历史和文物保护价值。
因交通不便,在经济落实的年代,这里是穷山僻壤的代名词,而在今天这里成为“驴友”青睐的热地。小伙伴们,如果五一有时间,又想探古寻幽,不妨来董家村走走看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