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季小麦田管技术明白纸

 燕儿cf 2014-05-03
去年秋冬以来我县遇到了40多年罕见的秋冬连旱,加之冬季降温幅度大,小麦受旱受冻较重,正常生长发育受阻,弱小苗面积偏大,苗情不如去年。近日全县普降中雨,旱情已经解除,加之今后气温不断回升,小麦将进入快速生长和苗情转化的关键时期,也是决定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加强春季田间管理,对于促弱转壮,实现苗情转化升级,提高麦苗素质,夺取小麦丰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抓住季节,采取有力措施,因苗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促为主,科学管理,迅速掀起小麦春季田管的高潮。现提出以下麦田管理技术要点,供参考:

  一、因苗因地追肥

  对苗小、苗弱、苗数不足,受旱冻严重,叶片枯死较多且前期未追过肥或缺肥的麦田,要抓紧重施返青肥,促苗快速生长,多分蘖成穗,一般每亩追尿素7.5公斤左右;对长势一般化的麦田或前期追肥不足的麦田,也要酌情亩追施5公斤左右尿素;对地肥、苗壮实、苗足、叶片青绿的麦田暂不宜施肥,可推迟到3月中旬前后于小麦拔节期普追一次拔节肥,亩施尿素5—7.5公斤。无雨趁墒耧施,有雨趁雨撒施;对个别过稠,叶色浓绿,有明显旺长趋势的麦田,不宜追施氮肥,可喷施磷钾肥和进行化控,促旺转壮。亩用15%多效唑50克加0.2—0.3公斤磷酸二氢钾,兑水30-40公斤于返青期进行喷雾。

  二、及早开展化除

  天晴好后,抓住墒情及早开展化学除草,以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每亩可用15%炔草酸(麦极)30克或6.9%的骠马乳油80—100毫升,兑水30-40公斤喷雾;以猪秧秧等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块,亩用75%的巨星1—1.5克,或10%苄嘧磺隆(麦佬)可湿粉30-40克、双·唑草胺(麦喜)悬浮剂10克、10%苯磺隆20克、20%氯氟吡氧乙酸(使它隆)水剂50—60毫升,兑水30—40公斤喷雾。弱苗田块可加喷促进生长制剂。

  三、及时防病治虫

  小麦的病虫害主要有三病三虫,即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红蜘蛛、吸浆虫、蚜虫。对小麦病虫害防治要参考县“病虫情报”,结合实际,科学防治。

  1、小麦纹枯病  危害性:基部茎鞘受害,影响养分、水分运输,导致麦粒减少,粒重降低。药剂防治:在3月15日前后,当田间病株率达20%以上时,亩用20%井岗霉素粉剂40—50克或12.5%纹霉清水剂150—200毫升。兑水30-40公斤喷雾,重病田块隔7天再喷一次。

  2、小麦白粉病  危害性:茎叶发病,导致早枯,光合作用能力降低,粒重下降。药剂防治:孕穗—抽穗初期,当田间病叶率达20%以上时,选用20%三唑酮乳剂50—75毫升或1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30-40公斤喷雾。(防锈病用药同白粉病)

  3、小麦赤霉病  危害性:麦粒发病,直接减收。药剂防治:于小麦扬花10%时,亩用80%多菌灵微粉80克或50%多菌灵胶悬剂100-120毫升加水30-40公斤喷施于小麦穗部,若2小时内遇雨须补喷。如遇多雨天气需喷药2-3次。

  4、小麦红蜘蛛  多在返青至拔节期发生。当每尺行长麦苗有虫200头以上时,亩用20%哒蟥灵20—30克或48%毒死蜱50克兑水30-40公斤喷治。

  5、小麦吸浆虫  一般在小麦抽穗至扬花期成虫盛发,亩用80%敌敌畏100毫升兑水30-40公斤喷治。

  6、小麦蚜虫  危害性:吸食小麦茎、叶、嫩穗的汁液,叶片受害发黄,生长停止,重则枯死,产量下降,同时还传播病毒病。药剂防治:当百穗有虫500头以上时,亩用10%蚍虫啉粉剂20克,兑水30—40公斤均匀喷治。

  四、疏通田间“三沟”

  春季雨水偏多,易造成涝渍危害,要及早疏通好田间“三沟”,实现墒沟、腰沟、田头沟配套,遇雨能及时排出积水,尤其是前期大水漫灌的稻茬麦田近日又遇降雨,田间湿度较大,要抓紧清沟理墒,尽快排出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防涝防渍。

  五、开展中耕划锄

  天晴适墒后,抓紧中耕松土,以提高地温,促进麦苗生长,壮旺苗要早中耕、深中耕,控上促下,争取分蘖成大穗,弱小苗要浅锄,促年后分蘖成穗,争取足够的群体。

  六、预防低温冻害

  对耐寒性不强的品种和生长柔嫩的麦田要做好春季防冻的准备工作,在寒流到来前,除确保田间土壤足墒外,还可及早每亩用碧护2克或美洲星60毫升兑水30公斤喷雾,可有效缓解低温冻害。

 

 颍上县农业委员会 

颍上县农技中心

二〇〇九年二月十七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