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文化的根

 风虎神韵114 2014-05-03

传统文化的根

“传统文化”一语很是时髦,对外交流中常用之,对内在文化发展中也频发出现;那么,中国的传统文化根在何处?一般人瞬间或许反应不过来。文化的媒介是语言,语言体现在文字上,而中国文字独树一帜,是方块字,每一个字都有多种解释和外延意义,书写的优美铸就了书法的美学,语音的升降便利了韵律和节奏,古人借助这些特点创造了诗、词、曲,是那样的优美陶冶性情;然而,国民初年,新文化运动白话文的普及,散文、小说的兴旺,中国文字独有的魅力被渐渐的掩埋,人们再也不费精力咬文嚼字,因为在潜意识中是迂腐的表现,简单、快捷、有用成为了语言文字的功用,工具化特征成为了主要;这种现象是进步还是退步?各有说辞。而今,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的大众化,键盘输入的日常化,语言文字被更进一步工具化,此时,人们才发现,传统文化在根处就出现了问题,担忧者不断的呼吁,在文字上我们不要走得太远,不然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华就是一句口号。

前几天,在电视中偶然看到一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感触颇深,认为央视做了一次极大的好事,要比任何才艺表演有意义的多。观看的过程中,汗颜惭愧,因为十有七八自己是写不上来的,即便这些词语放到面前,也有近三四成读的南辕北辙;那么原因出在何处?键盘代替了笔是主要原因;第二是记忆力减退,即便当时把生僻字弄准了,过些日子就忘了;第三是懒惰,虽说没少读书,叫不准的字懒得深究,不负责的划过去了。

我看的是第二场,对各省中学生代表队很是钦佩,尤其是内蒙古的一位小女孩,神奇无比,独自一人单挑了九论,直到她出了错,比赛才得以结束,湖南代表队胜出(队里还剩三人)。各个代表队肯定是在省内选拔出来的,并且会有针对性的复习,内蒙古小女孩为什么那样神奇?这是因为她读书多,有两次是自己凭借读《红楼梦》等著作涉及到词语推断延伸过来的,也就说不全是死记硬背的结果,小女孩文静,有说不出的气质优雅,给人一种舒服欣赏的磁力,什么是文化底蕴?在她身上体现的就是这种韵味。

全民素质的提高在教育,教育中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是根基,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如果各个阶段的教育,匀出少部分学习外语的精力用在民族语言文字上,想必就会大有改观,或者说激发了主动性和兴趣感,在以后的生活、工作、学习中都会不经意间提升民族文学素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