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9高考模拟文言文试题精编(八)(附答案和译文)

 许愿真 2014-05-03

 2009高考模拟文言文试题精编(八)(附答案和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许之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建光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与为盟。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俊大举。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是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无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乃卒,如其所言。

    评曰:诸葛亮之为相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箫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三国志·蜀书》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主于永安病笃                   笃:(病)重

    B.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         申:实现

    C.亮自表后主曰                     表:表明,表白

    D.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               案:察看,考察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故未加兵,且遣使聘吴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C.乃治戎讲武,以俊大举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D.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               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

    10.联系全文看,下列对原文最后一段议论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诸葛亮表现出来的卓越的政治才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B.作者告诉人们,要治理好国家,管理者就应当做到律令严明、赏罚公平。

    C.客观地指出诸葛亮自身存在的弱点也是“未能成功”的重要原因。

    D.委婉含蓄地规劝后世君王,要吸取“连年动众”的历史教训。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翻译画线的句子。(10分)

   (1)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齐恒晋文之事》)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①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3)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论语·雍也》)

    注:①正:匡正、端正。

   (1)                                                          (4分)

   (2)                                                          (3分)

   (3)                                                          (3分)

    参考答案:

    8.C(表:上表,上奏章。动词)

    9.B(B且:暂且,姑且。A为:作为/是。C乃:于是/是,就是。D于:在,表处所/比,表比较)

    10.D(作者没有“规劝”和“吸取历史教训”的意思)

    11.(1)如果没有固定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恒心”1分;“放辟”1分;“己”1分;整体意思对1分)

   (2)做事情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靠近有道的人匡正自己。(“敏”1分;补出宾语“自己”1分;通顺1分)

   (3)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埋怨迁怒别人,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有……者”1分;“贰”1分;通顺1分)

    译文:(1)

   (2)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做事情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靠近有道的人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三)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人不埋怨迁怒别人,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年纪轻轻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

   (3)“好学”是一个比做人更高的境界要求(1分),首先要勤奋(1分),其次是看轻物质享受(1分),更要重视和加强自身的修养(1分)。 

    译文: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国阳都县人,是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身高八尺,经常把自己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都有不赞同,只有博陵崔州平、颍州徐庶与诸葛亮是好朋友,认为确实如此。

    当时先主屯兵新野。徐庶会见先主,先主很器重他,他对先主说:“诸葛孔明这人,是一条卧龙,将军愿意见他吗?”先主说:“您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此人只登门求见,不可委屈招来。将军应该屈驾拜访他。”于是先主到诸葛亮家拜访,共去了三次,方才见到。章武三年春,先主在永安病危,把诸葛亮从成都召来,将后事托付给他。建兴元年,后主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建丞相府,设置官属,以处理政事。政事不论大小,都取决于诸葛亮,南中几郡同时起来叛乱,诸葛亮因为新遭国丧,所以还不便发兵征讨,而是姑且先遣使访问吴国,并缔结和亲。于是蜀与吴成为盟国。三年春,诸葛亮率军南征,这年秋天平定了全部叛乱。大量军用物资都由南中供给,国家因而富饶。于是练兵讲武,准备大举北伐。建兴十二年春天,诸葛亮统率全部大军,由斜谷开出,用流马运输,占据武功县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在渭水之南对垒。诸葛亮经常担忧军粮供应不上,使自己的的大志不能实现,因此分兵屯田,为长期驻兵打下基础,耕垦的蜀兵掺杂在渭水的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居,军队从不扰民以利己。就这样相持了一百多天。这年八月,诸葛亮病重,死在军中,当时五十四岁。军退之后,宣王仔细观察他安营筑垒的处所,说:“真是天下奇才!”根据诸葛亮的遗命,他被安葬在汉中定军山,利用山作坟,墓坑刚够容纳棺材,以平时穿的衣服放殓,不须陪葬器物。起初,诸葛亮自己上表给后主说:“我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株、薄田十五亩顷,子弟的衣食,自有富余。至于我在外任官,没有别的用度,随身衣食,都仰赖公家,不另外经营产业,以增加丝毫财富。到了我死那一天,不使内有剩余的绢帛,外有赢余的钱财,以免辜负陛下。”他死之后,的确正象他所说的那样。

    评语:诸葛亮作丞相的时候,安抚百姓,明示法度,精简官职,因进制宜,以诚待人,秉公办事。竭尽忠心,有益于世的人虽仇必赏;违犯法令,怠慢职事的人虽亲必罚。……善再小也无不奖赏,恶再细也无不贬斥。全国的人都既畏惧他而又爱戴他,刑法政令虽然严峻,却没有人怨恨,这是由于他用心公平而且劝戒分明。真可说是精通政治的良才,差不多可以同管仲、箫何匹敌了。不过连年兴师动众,未能成功,大概随机应变的军事谋略不是他的特长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