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摄影是通过显微镜进行拍照的一种技术方法。
显微镜是一种观察微观事物的重要光学仪器。利用它的高倍放大作用可以观察到肉眼直接看不到的信息。显微摄影又可以把显微镜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供人们更广泛的研究。 显微镜分为光学显微镜和非光学显微镜两类。(非光学显微镜有电子显微镜、超声波显微镜等) 普通光学显微摄影装置就是将普通相机与显微镜组合在一起,利用相机记录本来由人眼观察的显微图像。 光学显微摄影机械装置的调整 机械装置的调整对做好显微摄影工作也很重要,特别是抽筒的长度要确切,否则倍率不准, 如用油镜头拍摄时抽筒要拉至170毫米处,拍摄不透明标本,要根据其厚度将抽筒拉出在190 ~250毫米范围内。对标本和盖片玻璃的厚度也有严格要求。 调焦时要注意先扭旋大螺旋于标本近处,然后自下而上移动,初步调清后,再微调小螺旋, 直至最清晰。切不可自上向下对焦或是直接用大螺旋调焦。 移动聚光器时要依据亮度的需要。无论拍低位或高位,都要首先用低倍的接物镜对焦、对光 。对光时把聚光器升到最高点,然后调整反光镜或光源光束,使最亮部分处于视野中心并使 其亮度均匀,再转换所需要的高倍镜。调好焦点后,将聚光器下降至焦点与景深合适时为止 。在使用油物镜时,要将集光器升至最高,与载片吻接,并点油使其与标本、物镜构成一个 光具组。 显微摄影中还要注意光学与机械装置的配合,否则不是光线不均匀就是倍率不准确或是分辨 率不强。所以,必须要求:
光学显微摄影的用光 光学显微摄影必须要有明亮、均匀、无反光的照明,同时要注意光源的调节和色温的变化。 另外,由于样品的性能差异,还要选用不同的照明方法。下面我们从两方面介绍一下光学显 微摄影的用光。 (1)光源 光学显微摄影的照明,会对物镜解像力产生明显影响,一般要求光源的输出能够集中到 很小面积上,光强高、热量小,几何尺寸不大。 在一般明视场照明显微摄影时,通常采用6伏或者12伏螺口形白炽钨丝灯泡做照明光源,色温为2700~3200K,其亮度的调整由变压器实现,这种照明尽管看上去很亮,色温并不高,所以,应尽量用最高电压,使灯光亮度、色温提高,并使用RAW格式拍摄,以便后期校正色温。 但是,白炽钨丝灯泡长期使用,其钨丝蒸发后所产生的沉物会积聚在玻璃罩内壁,这样会降低亮度与色温。所以,12伏100瓦的卤素钨丝灯光便成了光学显微摄影的优质光源。(这种卤素钨丝灯在灯管内充卤素气体,在灯丝点燃后,蒸发出来的钨会与卤素气体形成卤化钨,附着在灯管内壁,而关闭电源冷却时,卤化钨又会分解,届时钨又回到灯丝上去,这样便延长了灯泡的使用寿命 ,改善了光源照明,缩小了灯泡的几何尺寸,提高了光源强度)。 用于光学显微摄影的光源还有氙灯、锆灯、电子闪光灯、汞蒸气灯等,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选用适当的光源。如氙灯不仅可以发出连续的可见光,还包含长波紫外线和红外光谱部分;汞蒸气是优质的单色光源,特别适于单色黑白显微摄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