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采用不同财务管理模式需扬长避短

 songsgt 2014-05-04

采用不同财务管理模式需扬长避短

作者: ■本报记者刘安天 2014.4.18 中国会计报
    现代企业在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财务管理模式:集权式与分权式。
    这两种财务管理模式在不同企业中扮演着一个相同的角色,就是帮助企业在财务管理上更加精细,助力战略决策落地,同时为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奠定基础。
    从不同企业的实践经验中可以看出,不同的财务管理模式所带来的实施效果不同,这主要与企业自身的战略、产品特点以及整体定位相关。而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多数企业在自身成长过程中更加注重财务管控力度的加强,从而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采用了不同的财务管理模式。
    在理论上,集权与分权财务管理模式很难探讨出孰优孰劣,企业实践的经验意味着集权与分权财务管理模式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不同财务管理模式在企业中的融合程度愈加紧密。企业在考虑采用哪种财务模式时应该分析不同财务管理模式所带来的不同利弊,注重扬长避短。
    
各有优劣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与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各自的优缺点比较明显。总体来看,集权式的财务管理模式在资源整合方面的优势比较大,可以集中资源办大事;而分权式的财务管理模式在机制体制上更加灵活,有助于提高集团控股公司的决策效率,使其充分把握市场机会。
    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财务管理部部长张孝堂对于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的劣势有着自己的解读。他认为,在集团企业达到一定规模之后,由于企业的决策层并不一定了解具体的执行情况,从而导致信息不对称,出现资源错配的情况,这可能会增大决策风险。
    “而信息的不对称可能进一步导致‘跑部钱进’、‘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等问题,会导致各部门均竭尽全力向总部争资源。”张孝堂说。
    关于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的劣势,很多CFO认为,由于财权的分散,集团对其控股公司的控制力下降,从而可能导致其控股公司在经营目标上偏离企业战略,而集团所属    控股公司有可能过分重视自身利益而忽略了企业的整体利益。
    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带来的最大风险可能来自于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成本上。武汉航天远景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总监赵团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权力的分散会导致集团公司范围内资金分布贫富不均,出现集团合并报表中银行存款和银行贷款双高的现象,从而导致集团资金使用成本的上升。
    
重视不同模式的融合
    在采访中,赵团结向记者介绍,企业在实践中已经很难严格区分某个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模式是集权型的还是分权型的,多数集团公司偏向于采用混合型的财务管理模式。通常情况下,集团公司需要根据自身的战略、发展阶段、规模、业务构成等不同因素而考虑采取相应的财务管理模式。
    张孝堂详细分析了企业采用不同财务管理模式的不同因素。他告诉记者,在创始之初,企业规模较小、产品和业务相对单一,比较适宜采用集权式的财务管理模式;而企业在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产品和业务类型较多且跨多个行业时,则可以考虑适当地采取分权式的财务管理模式。
    无论是根植于一个企业的不同成长阶段,还是服务于不同类型的企业,两种财务管理模式的核心意义都是促使企业的财务管控更加精细,帮助企业加强创造价值的能力。
    那么,毫无疑问,企业战略是决定财务管理模式的最重要因素。“管理无常法,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赵团结说。
    另外一方面,在资金的管理上,受访的CFO一致认为应当采用集权式的财务管理模式。张孝堂认为,资金管理是企业的核心资源,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其流动性强,风险也较大,宜采用集权式的财务管理模式。
    赵团结认同上述观点,他认为资金的集中管理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源动力。资金是企业“流动的血液”,其使用效率和效果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绩效。
    同时,赵团结建议企业注意分级授权管理体系的建立。
    “其实,不管是采用集权型、分权型或是混合型财务管理模式,都需要集团公司拟定合法、合理、高效的分级授权管理体系。这也是提升工作效率的前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