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之五
南宋官窑 南宋时先后设立了“修内司窑”和“郊坛下窑”。南宋官窑器,胎为黑、深灰、浅灰、米黄色等,有厚薄之分,胎质细腻。釉面乳浊,多开片,釉色有粉青、淡青、灰青、月白、米黄等。 因器口中施釉稀薄,微露紫色;而采用刮釉垫烧时,足上露胎而呈偏赤铁色,故有“紫口铁足”之称。 器型除碗、盘、碟、洗等日用器皿外,还有仿商周青铜器的尊、鼎、炉、觚等陈设瓷和祭祀用礼器。 至今杭州凤凰山麓尚留有:南宋官窑老虎洞窑址、南宋官窑郊坛下窑址等历史遗迹,现均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南宋官窑郊坛下窑址遗址上建有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位于杭州玉皇山以南乌龟山西麓,地处西湖风景区南缘,是中国第一座在古窑址基础上建立的陶瓷专题博物馆。
南宋官窑博物馆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64平方米,由展厅和郊坛下官窑遗址保护建筑两部分组成,1992年正式对外开放。

博物馆的标志。

博物馆内景。

南宋官窑的特点。

【南宋官窑胆瓶】现藏故宫博物院。
高:34.5cm,口径:9.9cm,足径:14cm。
瓶圆口,直颈,垂腹,圈足。通体内外施青釉,釉面开有冰裂状纹片,上部开大片纹,近底处纹片细碎。
“官瓷重楷模,精华四海粹”,这是《饮流斋说瓷》中对宋代官窑瓷器的赞美。官窑属于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有南北之分。北宋官窑兴盛于宋徽宗时期,据文献记载,窑场设在汴京(今河南开封),目前尚无法取证。南宋官窑的窑址在杭州乌龟山一带,考古人员进行了多次发掘,获得了比较多的实物资料。
此件官窑大瓶是官窑中的杰作,形体硕大,造型端庄古朴,溢青流翠的釉面上隐现出冰裂纹,在清代皇宫收藏中备受皇帝的赏识,成为御苑至宝。

【南宋官窑花口瓶】高:17厘米,口径:6.5厘米。
造型稳重大方,通体施蟹青釉,莹润光亮,温润如玉,荷花口束顶,下垂腹是浙江郊坛下南宋官窑。


【官窑贯耳瓶】为南宋时期的陈设品,釉色厚润,端庄典雅,是宋代瓷器中的珍品,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高:22.8厘米, 口径:8.3厘米, 足径:9.6厘米, 用途:陈设品。 此官窑贯耳瓶即仿自古代青铜投壶造型,直口阔腹,瓶侧筒状贯耳与足部两侧长方孔相对应,可以穿系绳带。

【南宋官窑翠青釉瓜棱瓶】宽度10.70厘米,高16.70厘米,口径6.50厘米,底径6.90厘米。 器形规整,开片稀疏,釉层肥厚,釉色莹润,如冰似玉,口沿处釉薄,隐现胎色,器底满釉,足底露胎,胎色黑褐。罕见八棱造型,线条流畅分明,做工精细,工艺技术高超。宋官窑器为宫廷用器,样式仿古且多由皇帝本人钦定,,极其珍贵的梅子青色是南宋官窑中的上品。所以该藏品完全体现了南宋人叶寘(zhi)在其《坦斋笔衡》里所说南宋官窑“澄泥为范,釉色莹彻,极其精致,为世所珍”的特点。也符合“紫口铁足”的南官鉴定要领。

【南宋官窑翠青釉瓜棱瓶】底部。

【南宋官窑粉青釉菊瓣碗】

南宋青白釉叶脉纹浅腹盘、芒口碗。“南海一号”出水文物。


南宋官窑。

南宋官窑。

南宋官窑博物馆镇馆之宝,捐赠品,捐赠者已获1500万元奖励。
后疑为上世纪90年代仿品,现须重新鉴定。(唐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