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陶瓷之七

 猎鹰个人图书馆 2014-05-04

中国陶瓷之七

钧窑
    在河南省禹县(今禹州市 ),为宋五大名窑之一,因古属钧州,故名。以钧瓷钧窑著称于世,属北方青瓷系统。
    创烧于唐代,兴盛于北宋,经历宋金至元代。以后历代都有仿造。境内有窑地近一百处, 以小白峪历史最早,唐代已烧黑釉带斑点器物,时称“花瓷”,对宋代紫红斑点装饰有直接影响。宋代首创釉中加入适当铜金属,烧成玫瑰紫、海棠红等紫红色釉,美如晚霞。
    北宋后期,专为宫廷烧制供养植奇花异草用的各式花盆与盆托;钧台窑是宋代众多钧窑中最具代表性之一,窑址发掘出土数以千计供宫廷陈设用的这类瓷器,器物底部各刻一个从一到十的数目字,数字越小,器物尺寸越大。绝大多数窑均烧窑器物,天蓝、月白釉较多。一部分窑址还发现烧磁州窑白地黑花、三彩、红绿彩等品种,其中以扒村窑质量最好。钧窑,传世不多,评价甚高。
    钧窑胎质细腻,釉色华丽夺目、种类之多不胜枚举;有玫瑰紫、海棠红、茄子紫、天蓝、胭脂、朱砂、火 红,还有窑变。器型以碗盘为多,但以花盆最为出色。
    钧窑特点:
    1.窑变:主要是指瓷器在烧制过程中,由于窑内温度发生变化导致其表面釉色发生的不确定性自然变化。
    窑变的结果,不外两种情况:一是窑病,二是窑宝。窑变的成因有很多种。
    2.蚯蚓走泥纹:钧窑之釉,扪之甚平,而内现粗纹,垂垂而直下者,谓之泪痕;屈曲蟠折者,谓之蚯蚓走泥印,是钧窑之特点也。
    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独有的国宝瓷器,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

中国陶瓷之七

    【河南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原城市群南缘的中心城市。禹州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华夏第一都,以钧瓷文化、大禹文化、中医药文化著称。

中国陶瓷之七

     1.【宋钧窑海棠红双系罐】
        双系:即两耳。
        海棠红:淡紫红色、较桃红色深一些,是非常妩媚娇艳的颜色。

             中国陶瓷之七

    2.【钧窑月白釉出戟尊】
      【年代】:宋代   
      【文物原属】:宋代钧窑烧制
      【文物现状】:现藏上海博物馆
      【规格】:高26.1厘米,口径22.1厘米,底径16.7厘米。
      【简介】
   钧窑是宋元时期的著名窑场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禹县。钧窑器釉色以蛋白石光泽的月白、天蓝为基调,部分釉色蓝紫交融或于月白,天蓝中加红斑。釉面乳浊失透。这件尊通体釉色月白,对于其制作年代,目前尚有宋抑或元、明不同的认识。
   此尊仿古铜器式样。胎体厚重,胎质坚密;尊内外施月白色釉,釉色匀净,乳光晶莹,肥厚玉润。器身饰长方形出戟12个,分置在颈、腹、足部。足内近底刻有“五”字,指示同类器物从大到小的顺序编号。有的部位色釉呈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线条,似一条蚯蚓在泥土中游走,后人称之为“蚯蚓走泥纹”,是钧釉的独有特色。 

                 中国陶瓷之七

    3.【宋钧窑月白釉出戟尊】
      【规格】高32.6cm,口径26cm,足径21cm。
      【文物现状】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简介】
    尊的造型仿古代青铜器式样,喇叭形口,扁鼓形腹,圈足外撇。颈、腹、足之四面均塑贴条形方棱,俗称“出戟”。通体施月白色釉,釉内气泡密集,釉面有棕眼。器身边棱处因高温烧成时釉层熔融垂流,致使釉层变薄,映现出胎骨呈黄褐色。圈足内壁刻划数目字“三”。
    此尊风格古朴、庄重,为宋代宫廷使用的典型陈设用瓷。

     中国陶瓷之七

    4.【宋钧窑鼓丁三足洗】
      【文物现状】藏于首都博物馆。
   
中国陶瓷之七

     5.【钧窑月白釉单柄洗】
       【规格】高7.3cm,口径20cm,底径6.7cm。
       【简介】洗长圆形,口沿的局部为伸出的花瓣形折沿,沿下有一环形柄,通体施天蓝釉,釉质凝厚滋润。
  洗有陶和瓷制品,陶洗从新石器时代至汉代均有制作,瓷洗以唐代越窑、宋代钧窑,尤其是元代龙泉窑和景德镇窑的制品为多。钧窑大部分产品的基本釉色是各种浓淡不一的蓝色乳光釉,较淡的蓝色称天青,较深的称天蓝,此件比天青更淡,故称月白,具有萤光般的幽幽光泽。
       【文物现状】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中国陶瓷之七

    

6.【钧窑玫瑰紫釉尊】
  【规格】高18.4cm,口径20.1cm,足径12cm。
  【简介】
     尊仿青铜器式样,口沿外撇,直颈,鼓腹,圈足。器内外通体施铜红窑变釉。口沿下至颈部以天蓝釉为主,晕散数道玫瑰紫红釉。腹部则主要施玫瑰紫红釉。器内兼施玫瑰紫与天蓝色釉。底刻“六”字款并有五孔。
  此尊造型端庄规整,釉色如晚霞般柔和典雅。在蓝紫融汇、交织变化的釉色中,呈现蚯蚓走泥纹,使器物更增自然天成之美感。此尊应为宫中植花用的花盆,是宋代传世钧窑瓷器中的精品。
  【年代】宋代
  【文物现状】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中国陶瓷之七

    7.【钧窑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托】
      【规格】高14.7cm,口径23.3-18.6cm,足距8cm。
      【简介】花盆托通体呈海棠式,敞口,折沿,腹上阔下敛,平底,四云头足,盆底有5个圆孔。底面刻有“重华宫”、“金昭玉翠用”八字楷书及“四”字。盆内壁施月白色釉,外壁施玫瑰紫色釉,釉层厚润,上有“蚯蚓走泥纹”。
  此花盆托胎体厚重坚硬,造型美观实用,是典型的宫廷用器。其釉面莹润匀净,月白色幽柔典雅,玫瑰紫色绚美艳丽,此精美的花盆托是典型的宫廷用器。
      【文物现状】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中国陶瓷之七

    8.【钧窑玫瑰紫釉长方花盆】
      【规格】高15cm,口纵20cm,口横16.5cm,足纵13.4cm,足横10cm。
      【年代】宋代
      【简介】花盆长方体。广口委角,折沿,斜直壁,平底,四云头足。通体施天青色和玫瑰紫色釉。釉面呈现“蚯蚓走泥纹”。底有5孔,外底施酱色釉,并刻有数目字“十”。
  此花盆虽小,但胎体厚重,造型古朴大方,釉色典雅润泽,边角利用微曲的弧线作过渡,有柔和舒适的美感。 
  花盆为钧窑瓷器中的重要品种,是当时为满足皇宫需要按照宫廷出样设计和烧成的。
      【文物现状】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中国陶瓷之七

    9.【钧窑天蓝釉鼓钉三足花盆托】
      【规格】高11.5cm,口径25.2cm,足距16.5cm。
      【年代】宋代
      【简介】器口内敛,浅腹,坦底,以三云头形足相承。近口沿处凸起一周弦纹,外口下及近底处各有鼓钉纹一周,上为23枚,下为19枚。外底有一周支钉痕,其内有“一”字标记及清代造办处玉作匠人所刻“养心殿”、“长春书屋用”款识。通体施天蓝色釉。 
  钧窑之所以成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并成为北宋宫廷用瓷,一方面是因为钧瓷独特的釉色,另一方面是因为它那典雅端庄的造型。此件天蓝釉鼓钉三足花盆托在造型、釉色上堪称宋钧瓷中的上乘。
      【文物现状】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中国陶瓷之七
 
    10.【宋代钧窑丁香紫釉出戟尊】
       【简介】仿商周青铜器式样烧制,撇口,颈部束收,鼓腹,下接喇叭口圈足。尊体饰有长方形戟12个,分置在颈、腹、下颈部,计三层,每层4个,两两相对,上下呼应。通体施满釉,呈丁香紫色;凸棱部呈土黄色,两色犹如夕阳与晚霞辉映
,令人陶醉。
       【文物现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中国陶瓷之七

    11.【钧窑瓷瓶】该钧窑瓷器造型大方、气势端庄、色泽匀称。此钧窑瓷瓶乃1953年周总理号召恢复钧窑生产的时候,由钧窑工艺大师任坚制作的精品,是新中国钧窑试烧成功的开山之作。现在的价值无法估量。

     中国陶瓷之七

    12.【元 钧窑双耳瓶】
       【规格】口径 5.5cm ,高 17.3cm。
       【简介】侈口,束颈,斜肩,鼓腹,嵌烧底座,座面如意形镂空间隔出戟装点,与如意五足对应。颈、肩两侧堆贴螭龙双耳各一。瓶身整施钧釉,釉色乳浊,蓝白交融,有青绿一抹,洒染其间,仿如孔雀展尾之姿。此瓶元代钧窑烧制,瓶身连座设计,座足底一圈露灰红胎体,配以主体釉色变化装点,颇为别致。

               中国陶瓷之七

                 13.【钧窑铁灰釉葫芦瓶】

中国陶瓷之七

    14.【钧窑瓷瓶】该钧窑瓷器造型大方、气势端庄、色泽匀称。此钧窑瓷瓶乃1953年周总理号召恢复钧窑生产的时候,由钧窑工艺大师任坚制作的精品,是新中国钧窑试烧成功的开山之作。现在的价值无法估量。

中国陶瓷之七

    15.【钧窑双龙耳瓶】  

                            中国陶瓷之七 

          16.【钧窑荷口双龙耳瓶】
             【年代】宋代
             【规格】38×16cm 

中国陶瓷之七

       17.【钧窑瑞兽纹方口瓶】
          【价格】36万

        中国陶瓷之七

    18.【元钧窑天青釉里挂红斑双龙耳环瓶】
       【简介】敞口外撇、直劲平肩、圆鼓腹、底足部外撇、颈部镶一对双龙耳吊环,足底部无釉露胎,足底心旋削纹痕迹。造型优雅、装饰别致。胎质青而坚硬。釉色:青釉莹润、内外施釉、底部无釉。釉面(窑变)瓶身大部分面积呈不规则的玫瑰紫色斑,颜色绚丽多彩,世人称赞曰:“入窑一色、出窑万变,浑然天成、绝世无双,钧窑挂红、价值连城”。釉层:厚润,双耳环部流釉呈泪痕。釉面呈细小冰裂纹。叩听其声呈瓦档声。此物属钧窑的典型珍品。此物品相完好,有很好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中国陶瓷之七

     19.【清代官窑仿宋钧窑笔洗】洗边饰一犬横卧。

中国陶瓷之七

    20.【钧窑笔洗】洗底饰三只虾。

              中国陶瓷之七

               21.【钧窑瓷器】

             中国陶瓷之七

               22.【钧窑瓷器】颈部有一条龙盘绕。

                中国陶瓷之七

    23.【钧窑瓷器-和谐宝鼎】
        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三足两耳。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

           中国陶瓷之七

                24.【钧窑瓷器】窑变一点红。

              中国陶瓷之七

     25.【钧窑瑞兽纹方尊】瑞兽是原始人群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一种图腾崇拜,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们从远古时代一直沿存至今。中国古代有四大瑞兽,分别是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另外还有麒麟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瑞兽。

             中国陶瓷之七

                   26.【钧窑瓷器】
    火焰珠纹:是我国的传统纹饰在壁画、金属器物、石刻、服装织物等载体上均出现有它的大量形象。火焰珠纹最晚自元代始即被延伸运用于瓷器之上,并沿用至明清两代。典型的瓷器火焰珠纹均由“圆珠”和“火焰”两部分结构组成,一般作为辅助纹与其它纹饰配合使用。

                中国陶瓷之七

                   27.【钧窑钱币】器身饰刀币、铜钱。

               中国陶瓷之七

                 28.【钧窑荷口瓶】荷叶口,内敛,鼓腹,圈足。

               中国陶瓷之七

                        29.【钧窑镂空熏炉】

           中国陶瓷之七

              30.【钧窑仿钱币】

               中国陶瓷之七

                       31.【钧窑瓷器】

中国陶瓷之七

         32.【钧窑洗】

          中国陶瓷之七

                33.【钧窑瓷器】

                     中国陶瓷之七

      34.【元代钧窑盖罐】
         【规格】高19.8厘米,口径13.5厘米,底径8.5厘米。
         【简介】盖为山形小钮,斜平顶,直壁,子口。罐为子母口,矮颈,双环系,鼓腹,圈足。釉色月白,釉面光亮,匀净细润,呈现不规则玫瑰紫色窑变。内外壁皆施釉,足底无釉,垫烧。此盖罐釉色匀净光亮,积釉肥厚,窑变瑰丽,是元代钧窑中的佳品。
         【文物现状】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陶瓷之七

    35.【钧窑茶具钧窑红西施壶】
    西施壶,顾名思义:应该和西施一样美,或者说这种壶的灵感来源于西施:壶嘴便是西施的口,壶的身体则刚好是壶的盛水部位,把手便是纤细的腰姿。  
   “西施壶”,完整的称呼应该是“西施乳壶”,简称“西施”或“西施乳”。这个壶型在紫砂壶的史料中是有明文记载的。

                 中国陶瓷之七

                    36.【钧窑紫釉南瓜茶叶罐】

中国陶瓷之七

    37.【金-元钧窑天青釉紫斑如意枕】
       【文物现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中国陶瓷之七


            底刻乾隆诗。

中国陶瓷之七

    38.【钧窑粉青窑变粉红碗】
       【文物现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中国陶瓷之七

       39.【金-元钧窑天蓝葡萄莲花式花盆】
          【规格】高16.5公分 口徑22.8公分足徑11.9公分。
          【简介】作六瓣蓮花形,胎骨豐厚,侈口折沿,沿邊凸起一道細稜,深腹、上豐下斂,外壁依隨蓮花之形,作鼓起、凹進的變化。平底挖五孔,矮圈足,足圈對應折沿亦呈蓮花形。通體罩施濃釉,釉面不勻,口沿一道褐色窄邊,外壁葡萄紫釉局部出現天藍色的釉彩,內壁則藍、紫彩釉相間。施釉至足際,足內周壁與外底皆塗醬色護胎汁。足底緣與口下傷缺處皆露灰土色胎,底印數目字「七」,並有清宮所刻「養心殿隨安室用」的款記。
          【文物现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中国陶瓷之七

     40.【金-元 鈞窯月白葵花式花盆】
        【规格】高20.6公分 口徑28.2公分 足徑14.1公分。
        【简介】花盆作六瓣葵花形,侈口出沿,沿邊凸起一道細稜。深腹、上豐下斂,器壁依隨葵花式而作鼓起、凹進的變化。平底挖五孔,矮圈足,足圈呼應折沿,亦作葵花形。通體罩施月白色釉,胎厚釉濃,釉質乳濁,釉表氣泡稯眼明顯。釉面偶見蚯蚓走泥紋,並有米白色的流釉痕。口沿稜邊與器內周壁的稜線,皆呈褐色。施釉至足際,足邊修釉整齊,底緣平整,外底塗醬色護胎釉,並刻數目字「一」。
        【文物现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中国陶瓷之七

    41.【民国仿钧窑花觚】
    花觚:早期的花觚人们通常把它描述为“尊”,它是仿青铜器造型的一种陈设用瓷。花觚始于元代,主要流行于明嘉靖、万历至清乾隆这一段时期。早期的花觚除了陈设用之外,民间多用于插花,布置厅堂。花觚的造型隽秀,端庄大方,线条变化十分丰富。常见的有五彩花觚和青花花觚两种。装饰题材有人物故事、民间传说、缠枝花卉或是花鸟等。花觚的时代特征十分明显,明代的花觚主要是三段式的,上面是喇叭口,中间是鼓腹,下部是凤尾,器型古朴典雅。

         中国陶瓷之七

                42.【钧窑四方壶】

中国陶瓷之七

           43.【钧窑窑变开片葫芦壶】

中国陶瓷之七

           44.【钧窑天蓝釉八角尊把杯】

中国陶瓷之七

        45.【神垕镇钧窑十件】
    神垕因钧瓷而繁荣驰名。早在唐代神垕就是已烧制出多彩的花瓷和钧瓷,到了北宋徽宗年间,钧瓷生产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被定为“宫廷御用珍品”,官府在阳翟(今禹州市)钧台附近设置官窑,为宫廷烧造贡瓷,实现了钧瓷生产由民窑向官窑的转变,位居中国五大名瓷之首。

中国陶瓷之七

      46.【钧窑六角乳丁洗】

中国陶瓷之七

         47.【宋代钧窑玫瑰紫地白头翁纹盘】

            中国陶瓷之七

              48.【钧窑玫瑰红釉贯耳瓶】

中国陶瓷之七

             49.【钧窑瓷器】

中国陶瓷之七

          50.【宋代钧窑月白釉山羊尊】

          中国陶瓷之七

             51.【钧窑五葫芦瓶】

中国陶瓷之七

         52.【钧窑天青釉水滴】
    水滴:滴水于砚的器具,故名。又称“砚滴”。有嘴的叫“水注”,无嘴的叫“水丞”。

                  中国陶瓷之七

                       53.【钧窑瓷器】
     
                
中国陶瓷之七

                         54.【钧窑葵口洗】

中国陶瓷之七

         55.【宋钧窑葵口洗】

           中国陶瓷之七

                   56.【北宋天青釉花盆】

中国陶瓷之七

         57.【宋钧窑天蓝釉福禄寿三星】

                 中国陶瓷之七

                      58.【钧窑天青釉贴花三足直耳炉】

                     中国陶瓷之七

                        59.【宋钧窑古币瓶】

            中国陶瓷之七

                    60.【北宋钧窑花口三足盆】

            中国陶瓷之七

              61.【宋钧窑天青釉贴花四系炉】

     中国陶瓷之七

          62.【钧窑大碗】窑变一点红。

中国陶瓷之七

      63.【钧窑罐翡翠绿】

中国陶瓷之七

           64.【钧窑罐旭日红】

中国陶瓷之七

          65.【钧窑罐檀木黑】

                      中国陶瓷之七

                            66.【钧窑淀青釉台座付瓶】

              中国陶瓷之七

                 67.【元钧窑天蓝釉葵花式花盆连盆托】

                           中国陶瓷之七

                              68.【钧窑鹤耳瓶】

          中国陶瓷之七

                  69.【元钧窑水洗子】

中国陶瓷之七

    70.【宋代钧窑水裂纹(修内司)鱼尾瓶】
    修内司:官署名。北宋、金、元皆置。宋属将作监,掌宫殿、太庙修缮事务。

中国陶瓷之七

      71.【窑变釉茶叶罐】

中国陶瓷之七

          72.【窑变釉茶叶罐八款】

         中国陶瓷之七

            73.【邮票-钧窑瓷器】一套,四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