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呼和浩特精细化管理为城市形象“加分”

 州围 2014-05-04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扎实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城市公共秩序日益井然有序。

  赛罕区35中东巷的便民市场,自去年9月初开业以来,不仅成了周围居民的定点商店,同时也成为流动摊贩温暖的“家”。据介绍,此处原来是一个早市,整条巷子几乎被流动摊贩占满,对交通造成极大影响,建立便民市场进行有效管理后,卫生污染比较严重、产品缺斤短两、质量没有保证等问题得到根本解决,以前的流动摊商也有了固定客户。

  乔仙梅在35中早市上摆摊卖水果已有10余年,得知此处要新开一个便民市场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前去预订了一处摊位。“我这个摊位有6米长,年租金是7200元,比其它地方要便宜很多,关键是这个市场里边有地暖,我们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被风吹日晒,这里环境好,生意也自然好做多了。”乔仙梅的笑容同她摊位上的水果一样喜庆。一个便民市场不仅方便了周围居民,更是解决了一部分低收入人群的就业问题,记者了解到,这个便民市场的600多名就业人员中有一半是下岗职工。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对建成便民市场的管理,出台了相关的管理规范,要求做到经营场地干净、整洁、无垃圾、棚架摆放整齐,并把便民市场的管理纳入到市容管理绩效考核范畴。由于管理到位,市区因摊贩占道和马路堆物等导致市容市貌混乱的状况得到了有效缓解。而这只不过是我市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中的一个方面。整治户外广告、拆除违法建筑、规范马路市场、遏制店外出摊、落实“门前三包”……每一项都是为民利民便民的好事,尤其是“数字城管”开通后,不仅有专门的信息采集员“挑毛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百姓也可以随时随地参与互动,如此一来,城市想不美都难。

  记者从市城管行政执法局了解到,我市还将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优化公共秩序,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于城市管理的全过程,从解决简单、常态但做不到位的城市管理问题入手,创新管理标准、创新作业模式、创新工作方法,建立健全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监督有力、运转高效、科学规范的精细化管理机制,在强化执行力上狠下功夫,切实把城市管理工作做得更精、更细、更实,使城市管理和服务成为首府的品牌,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推进“两个一流”建设打造更好的市容新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