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绣墩】又称坐墩,因常有铺锦披绣的,故亦称“绣墩”。它是中国古董家具凳具家族中最富有个性的坐具,圆形,腹部大,上下小,其造型尤似古代的鼓,故又叫“鼓墩”。墩与凳同义。绣墩的历史非常悠久,据沈从文先生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介绍:“腰鼓形坐墩,是战国以来妇女为熏香取暖专用的坐具。”唐代以前人们一般席地而坐,家具多为低型,唐以后起居方式改为垂足而坐,家具也随之变为高型,绣墩作为垂足而坐的一种家具形式也由此而产生了。到了唐代,受佛教莲台影响,唐代妇女坐具多作腰鼓式,称为“基台”或“荃蹄”。这些坐具在宫廷中使用,上覆盖绣帕一块,故又称“绣墩”。经宋代的沿袭,至明清,绣墩已成为一种坐具。为凳子中的佼佼者,不仅灵秀,而且富丽。
绣墩具有古雅之趣,它在造型艺术上更是千姿百态,座面的式样除圆形外,有海棠、梅花、瓜棱、椭圆形等。绣墩又有开光和不开光之区分,开光有五开光、六开光。不少绣墩上下两头各做出弦纹一道,雕击鼓钉,既简朴又美观。
1.【清雍正粉彩博古图绣墩】高22.2cm。
瓷质绣墩,圆形,腹部浑圆,绣墩面留有钱币形孔,底部中空,器形敦厚。通体粉彩装饰,绣墩面绘仿绣帕粉彩花卉锦,近足部亦绘相同纹饰,腹部绘有四组博古图,花瓶、古籍、书卷、盆景等。
2.【清乾隆斗彩荷莲图鼓丁绣墩】
【文物现状】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高52.9cm,面径31cm。
墩面径、底径相若,器身长圆,呈鼓形,有四云头形镂空装饰。墩面为紫地轧道粉彩装饰,其中心为天蓝地斗彩装饰。器身大面积的荷莲纹为蓝地斗彩加绘粉彩,釉上填矾红、绿、蓝、白、紫、青花等彩料。上下各有一周紫地金彩鼓钉。
3.【清黄地粉彩花卉鼓凳】高45.5cm。
鼓形凳。平面、短颈、鼓腹、撇足。凳面中心饰描金铜钱形孔,腹部等分三枚铜钱形孔,胫部对称两如意形孔。凳面口沿、颈部绿地粉彩加墨彩卷叶花卉,凳面、凳壁黄地粉彩复墨彩花卉,两条飞龙穿行其间。器物造型别致,色彩鲜艳醒目。
4.【明青花龙凤穿花鼓墩】此器木腔鼓造型,平顶微凸,弧腹中空,上下彭牙上做两道弦纹。鼓墩又名“绣墩”、“坐墩”,因它仍保留着鼓的形状,故名。此鼓墩造型小巧别致,为观赏所用。器身釉面洁白光滑,青花发色淡雅柔和。鼓墩顶部有铜钱状镂空,上绘蝙蝠纹。立侧上下绘云肩,中心为龙凤穿花图案,凤凰顾首飞舞,姿态翩翩,神龙健硕,令人生畏。器底有钴料书“大明成化年制”楷书款。
5.【清青花缠枝莲绣墩】鼓状六角。
6.【清中期粉彩绣墩】六角近圆形,色彩鲜明。
7.【月白釉大型上下鼓钉加铺兽紫砂绣墩一对】
民国。规格:高57CM左右,腹径约38CM。做工讲究,上下鼓钉纹,带开窗铺首,制作大气精美。
十六.【枕】俗说枕头,睡觉用。考古表明,最古老的枕头是天然石块,并逐步扩大到木、玉、铜、竹等。在中国古代数量最多的是陶瓷枕。瓷枕最早出现于隋朝,唐代大量生产,两宋及金、元时最为鼎盛,明、清渐次衰退。
陶瓷枕分脉枕、生活用枕、(此类最多)尸枕。(殉葬用)唐代枕形体较小,以长方形为多。宋代南北窑广为绕制,造型丰富,有长方、腰鼓、云头、花瓣、椭圆、八方、银锭、鸡心、婴孩、卧女、伏虎、双狮等形式。尤以磁州窑枕数量多,彩绘生动,生活气息浓郁。宋代枕身有长达40厘米以上者。
1.【卧女枕】
【磁州窑卧女枕】此枕胎质细腻坚硬,白地黑花。整体为一横卧仕女形象。头后有发髻,面部丰满,细眉如月,微微含笑。两臂斜曲,右手垫头,左手托枕面,状如平板斜盖在侍女身上。两腿自由弯曲,作卧息状,姿态恬静,表情悠闲。
2.【鸡心枕】枕面鸡心形,故名。
【宋磁州窑仙鹿献寿鸡心枕】
年代:北宋 。
高7.2厘米,宽15.3厘米。
3.【银锭枕】枕作银锭式。中间束起,故又叫束腰枕。
【三彩银锭枕】宋,长17.5cm。此枕作银锭式,通体施二彩釉,色泽斑斓,如映日之霞,变换万千。枕面刻有乾隆五十三年御题诗一首,证明此枕为乾隆皇帝珍藏御玩之物,名贵异常。《清档》中载,清官瓷器镶口、刻字皆由造办处玉作承办,此枕刻字技法与风格皆类玉器御题诗文,字口整齐,三彩原已开片的釉面毫无崩落现象,工艺之精难,极为少见。宋三彩是宋、金时期在唐三彩、辽三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低温铅釉,河南诸窑及河北观台窑都有烧制,其品种各异,色彩缤纷。
估 价::80万元。
4.【八方枕】传统枕式样,枕面为八方形。画面构图并不固定的,有的一花居中,辅以花叶;有的一枝两花,左右对称;有的一枝斜插于枕面。形成了产品的多样性。
【磁州窑白地黑花八方枕】宋,高12cm,枕面长32cm,宽23cm;底长31cm,宽21.5cm。
枕八方形,面、底出沿,枕壁棱角处有八条竹节状突起,背面有一通气孔,素底无釉。枕面白地上以黑彩描绘折枝牡丹一枝,并在花瓣、花叶上刻划出筋脉。枕面周边描绘黑彩边框。
此枕采用的竹节出筋装饰是宋代磁州窑的典型风格,枕面画面精细生动,为磁州窑的高档产品。
八方形枕是磁州窑常见的枕式,在窑址调查中发现有专门烧这种枕的窑。传世八方形枕的装饰纹样多为折枝花鸟、莲池游鸭、鸡、兔等,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5.【卧牛枕】
【唐三彩卧牛枕】高6.3厘米,长12.8厘米。枕呈卧牛形象,下有平板,椭圆形枕面巧妙地置于牛背上。牛目圆睁,鼻孔张鼓,作喘气状,尾弯曲至左胯下,造型甚为生动。枕面中心为一菱形图案,四周饰以花枝叶蔓纹。通体施棕、黄、绿三色釉,晶莹光亮。这件三彩卧件枕不但处在瓷枕产生的早期阶段,而且造型鲜见报道,不失为一件十分珍贵的唐代艺术品。
6.【椭圆枕】
【宋白釉题诗枕】
宋代瓷器。枕长26、宽15、高11厘米。枕呈椭圆形,中部内凹。枕顶刻有南唐后主李煜完整的《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新(清)秋。剪不断,理还乱,便事(是)离愁,别事(是)一别(般)滋味在心头。”词前书“中吕调”。腰身饰印花缠枝牡丹图案。
7.【荷叶枕】
【 宋青白釉卧女荷叶枕】上为一片荷叶形,造型极为精美,艺术与实用紧密结合,是宋青白釉的代表作。
8.【猫形枕】
【清代白地褐点彩猫形枕】
9.【绿釉枕】绿釉枕是宋金时期比较流行的瓷器品种,尤以北方窑烧造较多,为低温铅釉。如河北定窑、磁州窑,河南鲁山窑、宝丰窑、禹县窑等均有制作。
瓷枕是我国古代的夏季纳凉寝具,北宋张耒在《谢黄师是惠碧瓷枕》诗中说:“巩人作瓷坚且青,故人赠我消炎蒸,持之入室凉风生,脑寒发冷泥丸惊……”这是古人对瓷枕的赞美。
【金代绿釉枕】
10.【云头枕】云头,云状的装饰物。
【北宋磁州窑白釉刻花云头型枕】
【文物现状】:现藏首都博物馆。
【简介】:高17.3厘米 宽28.3厘米长30.3厘米
枕面做成云头形,边沿翘起,以适合头的形状,枕面有六层刻花装饰,以弦纹相隔,手法粗犷,枕底无釉,有一孔。
11.【腰圆枕】像人的腰圆形状。

【定窑白釉剔花卷草纹腰圆枕】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枕呈腰圆形,枕面下凹,前低后高。
12.【扇形枕】枕面扇形,故名。
【绿釉扇形枕】明朝 。
长 25 厘米, 宽 22 厘米, 高 11.5 厘米。
13.【婴孩枕】枕形作婴孩状。
【宋 定窑孩儿枕】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瓷枕造型采婴儿侧卧于榻上,头微扬、宽额、身硕、双手交叉为枕,两脚弯曲交迭,状极悠闲。左手执一状似彩球童玩,丝带贯穿,上下以蝴蝶结饰固定。婴儿脸部交待清晰写实,模样雅稚可人,衣饰以今日用语应是:身着长袍,外加背心,长裤,布鞋。背心前襟饰钱形纹,后背划牡丹,长袍下裳印圆形团花,衣袖长裤无纹饰,显示以不同布料缝制而成。榻周开光,印有龙纹,底平无釉,刻乾隆御制诗。
14.【如意枕】枕形作如意狀。如意: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故称如意,俗叫“不求人”。柄端作“心”形。
【宋代磁州窑如意形枕】枕做如意状 枕下腰圆形,后壁一孔,枕面出檐,为如意云头形,曲线柔美。枕面褐色彩,彩上薄涂洁白化妆土,图案轮廓线和花瓣叶茎由尖状工具依枕形勾画剔划,呈褐地白花束莲纹,莲叶铺张,莲蓬饱满,莲花盛开,刻线娴熟流畅,褐白两色对比鲜明,图案清晰明快。其上玻璃釉光润亮泽,为宋代磁州窑瓷器中佳品。
15.【双狮枕】
【三彩双狮枕】
时期:宋。
尺寸:长21.5、宽6.5、高8.6厘米。
此枕枕面为长方形,中心内凹,以单线刀刻的手法,勾勒出简单的折枝花卉图案,中部浮雕活泼洒脱的双狮喜球。通体又以姜黄、青、黄、绿釉装饰。釉面薄而不润,胎质粗松。从胎质、釉色、造型和装饰构图看,此枕带有金代的特征。工匠在刻纹塑形时,以简单粗犷的狮纹为主题,不求逼真,只是把握住神韵。线条刻画凝重而豪放,富有浓郁的民间乡土气息。
16.【伏虎枕】

【磁州窑伏虎枕】枕呈卧虎形,四肢匍匐,虎尾盘身,虎爪前伸,拱背前抵,张口怒目,獠牙外露,造型生动逼真。虎背为椭圆形枕面,上以白地黑彩装饰,所绘纹饰笔法潇洒纵逸,极具自然气息,颇类文人画的笔墨情趣。
17.【牡丹纹枕】
【金三彩牡丹纹枕】藏于洛阳博物馆。半椭圆形,绘牡丹纹。
18.【元宝枕】
【辽绿釉印花元宝枕】
19.【人物枕】
人物枕上面图案。
人物枕侧面。
20.【马鞍枕】
【清釉变壁裂纹马鞍枕】
21.【六角形枕】
【辽三彩刻花六角枕】
【文物现状】现藏台湾历史博物馆 。
【器型规格】长36公分;宽 14公分;高 9.5公分。
该件六角形三彩枕的形状,略呈梯形,只是在梯形的两腰部分,以折曲带有角度的线条代替直斜而下的线条,在十世纪以后由唐代方箱型枕发展而来的各种变形中,不算常见;同形瓷枕在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瑞典斯德哥尔摩远东博物馆均有一件。
枕的边缘施以黄釉,彷佛构成一个框框,黄框中黑釉作地,上衬绿叶黄花。花瓣中心为黄色,瓣缘则敷以白色,似在模拟绘画晕染的感觉,并加以划花的线条强调其细部。黄釉框与黑釉地间,可见刻意留出的白色区域,似为修饰下方两角的锐利,增加整体圆润灵活的感觉。枕壁满饰印花菱格花纹,好似方形花砖,为绿色釉,釉下施化粧土。瓷枕底部未上釉,沿器缘可见八点支烧痕,胎质细软,触手平滑,呈淡红色,似乎也上了一层薄薄的化粧土。枕后壁有一孔,此为空心器物上常见,用以防止烧制时产生断裂。
22.【建筑枕】是从箱形枕分化出来的一类枕式,它以建筑物作为枕座,上置枕面;初始现于五代,而以元代所制品位为高。
在这众多的瓷枕中除白地黑彩枕、人物枕、动物枕、文字枕外以建筑为模本的建筑形枕数量为少,但瓷枕造型却是最富创造性的,其制作质量非常高超,为我们提供了古代建筑的实物例证。

【青白釉透雕人物建筑枕】枕通体呈楼台形,透雕而成,枕面前低后高四如意云头形,下有底座,两周边绕以菱形透雕纹回廊,前后厅堂、回廊共塑男女十八个人物,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影青釉色光滑如玉,是一件罕见的艺术珍品。
23.【半椭圆枕】
【汝窑半椭圆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