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有一次乾隆皇帝在饮酒时作诗说: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千万片,下一句乾隆皇帝不知怎么说了,此时纪晓岚接出了下一句:飞入芦花皆不见。解了乾隆之难。此时乾隆对纪晓岚说,有赏!就赏给了纪晓岚一个赏瓶。
自左至右分别为:乾隆,道光,同治,光绪,宣统 赏瓶是清代帝王用于赏赐的瓷器,也称“玉堂春瓶”。创烧于雍正,以后历朝都有烧制,是清代官窑的经典品种。其形为:撇口,长颈,圆腹,外撇圈足。颈部绘青花蕉叶纹,腹部绘缠枝莲纹,以取“为官清廉”之意。 清雍正青花缠枝莲纹赏瓶 仅面世两件,极其珍贵。其肩部有三道凸弦纹,器外绘青花纹饰。口沿下绘海浪纹及如意纹,颈部绘蕉叶纹及回纹,肩部绘缠枝莲及如意云头纹,腹部绘单层缠枝莲纹,胫部绘变形莲瓣纹,外足墙绘卷草纹,外底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二行六字楷书双圈款。
高37.5cm,口径12cm,足径14.3cm 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赏瓶 有两种制式,其一承袭雍正旧制,肩部有三道凸弦纹,腹部绘单层缠枝莲瓣纹。外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高37.9cm,口径9.6cm,足径12cm
另一件制式为乾隆本朝创烧,腹部绘双层缠枝莲,肩部没有凸弦纹,但颈部轮廓秀美,腹部圆浑,外足端起唇边。外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高38cm,口径9.5cm,足径12cm 清乾隆青花釉里红缠枝莲纹赏瓶 仅见西藏博物馆,为乾隆时期的珍品。口沿及足墙绘青花卷草纹,颈及腹部以青花绘枝叶,釉里红绘莲花,肩部青花釉里红绘如意云头纹,胫部青花绘变形莲瓣纹。肩部没有凸弦纹,外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整器青花和釉里红发色纯正鲜艳,构图严谨工整,纹饰器型皆美。
高39.5cm,口径9.5cm,足径12cm 清乾隆斗彩缠枝莲纹赏瓶 也仅见西藏博物馆,为乾隆斗彩器中的佳作。通体以斗彩装饰缠枝莲纹,辅以变形莲瓣纹,如意云头纹和變龙纹。外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高40cm,口径9cm,足径12cm 清嘉庆青花缠枝莲纹赏瓶 承袭乾隆制式,肩部没有凸弦纹,腹部绘双层缠枝莲纹。外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高37.3cm,腹径25.7cm 清嘉庆粉彩荷莲纹赏瓶 整器以粉彩装饰,颈部为黄地粉彩勾莲托寿字,腹部绘鹭鸶及荷莲纹。内壁施松石绿釉,外底书“大清嘉庆年制”款。这只赏瓶器型较小,非常特殊。
高18.6cm,口径5.8cm 清嘉庆粉彩双龙纹赏瓶 整器以粉彩绘双龙纹,辅以番莲、如意云头,变形莲瓣等。内壁及外底施松石绿釉,外底红彩书“大清嘉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此器尺寸略小。
高30.9cm,口径8.8cm,足径10.5cm 清道光青花缠枝莲纹赏瓶 一种承袭雍正制式,肩部有三道凸弦纹,腹部绘单层缠枝莲纹。外底青花书“大清道光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高39cm,口径9.5cm,足径12cm
另一种承袭乾隆创烧制式,肩部没有凸弦纹,腹部绘双层缠枝莲纹。外底青花书“大清道光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高36.9cm,腹径23cm 清咸丰青花缠枝莲纹赏瓶 承袭雍正制式,肩部有三道凸弦纹,腹部绘单层缠枝莲纹。外底青花书“大清咸丰年制”二行六字楷书款。咸丰朝仅十一年,时间较短,又逢太平天国运动,社会动荡,致瓷器生产数量较少,故今咸丰官窑瓷器少见,较为珍贵。
高38.8cm,口径9.6cm,足径12.5cm 清同治青花缠枝莲纹赏瓶 承袭雍正制式,肩部有三道凸弦纹,腹部绘单层缠枝莲纹,外底青花书“大清同治年制”二行六字楷书款。
高38.8cm,口径10cm,足径13cm 清同治青花双龙戏珠纹赏瓶 肩部没有凸弦纹,通体青花绘双龙戏珠纹,辅以云纹,火纹及海水江崖与回纹边饰。外底青花书“大清同治年制”二行六字楷书款。绘双龙戏珠纹的赏瓶极为少见。
高39cm,口径10cm,足径13cm 清光绪青花缠枝莲纹赏瓶 承袭雍正制式,肩部有三道凸弦纹,腹部绘单层缠枝莲纹,外底青花书“大清光绪年制”二行六字楷书款。
高38cm,口径9.8cm,足径12.5cm 清光绪祭蓝釉赏瓶 肩部有一道凸起的弦纹,这种制式前朝没有。通体施祭蓝釉,外底青花书“大清光绪年制”二行六字楷书款。
高38.5cm,口径9.8cm,足径12.8cm 清光绪祭蓝釉金彩双龙戏珠纹赏瓶 肩部有一道凸弦纹,为光绪创烧式样。通体以祭蓝釉为地,自上而下以金彩绘制如意云头纹,八宝纹,宝相花及寿字纹,腹部绘双龙戏珠纹。胫部绘变形莲瓣纹,足墙绘回纹。 济南市博物馆藏 高38.2cm,口径9.4cm,足径13.3cm 清光绪祭蓝釉粉彩桃蝠纹赏瓶 通体以祭蓝釉为地,口沿以粉彩绘如意云头纹,颈部绘山石花卉纹,肩部一周花卉桃蝠纹,腹部绘六桃二蝠桃蝠纹,胫部绘变形莲瓣纹,底金彩书“大清光绪年制”二行六字楷书款。
高38.5cm,口径9.2cm,足径12cm 清光绪祭蓝釉金彩皮球花纹赏瓶 肩部有一道凸弦纹,并施金彩。通体以祭蓝釉为底,以金彩绘皮球花纹,并辅以如意云头纹,缠枝莲托寿字,变形莲瓣纹,外底金彩书“大清光绪年制”二行六字楷书款。
高39cm,腹径28.6cm 清光绪粉彩花蝶纹赏瓶 口沿粉彩绘回纹,肩部在红蓝两道卷草纹间绘折枝花蝶纹,颈及腹部绘花蝶纹,胫部绘变形莲瓣纹。外底红彩书“大清光绪年制”二行六字楷书款。
高38cm,口径9.7cm,足径12.5cm 清光绪粉彩二龙戏珠纹赏瓶 口沿下分别以粉彩绘回纹,如意云头纹。肩部二道金彩弦纹间绘缠枝宝相花及寿字纹,颈部及腹部红彩描金二龙戏珠纹,并辅以祥云及火焰纹,胫部绘海浪纹,外底青花书“大清光绪年制”二行六字楷书款。
高40cm,口径10.2cm,足径12.8cm 清光绪粉彩龙凤纹赏瓶 口沿下分别以粉彩绘如意云头纹,八吉祥纹。肩部两道金彩弦纹间绘莲托寿字纹,腹部饰红彩龙纹和粉彩凤纹,并间以祥云、火焰纹,胫部绘变形莲瓣纹,外底红彩书“大清光绪年制”二行六字楷书款。
高38.9cm,腹径24.5cm
高39.4cm,口径9.9cm,足径12.6cm 清光绪粉彩百蝶纹赏瓶 口沿绘如意云头纹,颈及腹部绘蝴蝶纹,肩部一道金彩弦纹间绘莲托寿字纹,胫部绘变形莲瓣纹。外底红彩书“大清光绪年制”二行六字楷书款。
高34.3cm,口径8.1cm,足径10.9cm 清光绪粉彩云蝠纹赏瓶 颈及腹部绘云蝠纹,余与前者相似,外底红彩书“大清光绪年制”二行六字楷书款。
高39.1cm,口径9.8cm,足径13cm 清宣统青花缠枝莲纹赏瓶 器型纹饰与雍正相仿,但青花发色已逐渐由蓝发展到蓝中带黑,外底青花书“大清宣统年制”二行六字楷书款。
高39.7cm,腹径24.2cm 清宣统粉彩云蝠纹赏瓶 整器装饰风格与前述“清光绪粉彩云蝠纹赏瓶”相类,外底红彩书“大清光绪年制”二行六字楷书款。
高39cm,腹径21cm 综述: 1、青花缠枝莲纹赏瓶有两种制式,一种为雍正创烧,腹部绘单层缠枝莲纹,其肩部有三道凸弦纹,器型较为硬朗;另一种为乾隆创烧,腹部绘双层缠枝莲纹,肩部虽然没有凸弦纹,但颈部线条更为流畅,腹部更接近球形,外足墙起了一道唇边,整体器型更为柔美。 2、雍正青花缠枝莲纹赏瓶仅面世两件,极其珍贵;咸丰只有十一年,又逢太平天国运动,社会动荡,故咸丰赏瓶少见,较为珍贵;宣统仅三年,故宣统赏瓶数量也很少。 3、青花发色从早期的蓝色发展到宣统时的蓝中带黑,重笔点染的手法越往后用的越多,釉面逐渐变薄,胎质也由紧密逐渐下降到疏松。 4、胫部变形莲瓣纹的画法从道光开始逐渐变化。 5、光绪起瓷器有很大的发展,新创烧肩部一条凸弦纹的器型,粉彩瓷及祭蓝釉品种丰富。 6、主体高度在37-40cm。 7、雍正的款识为二行六字楷书双圈款,乾隆、嘉庆、道光的款识为三行六字篆书方款,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为二行六字楷书款,款识大部分为青花书写,光绪起出现大量红彩及金彩款识。
人物介绍:管金林,网名养心草堂,上海市人,知名瓷器收藏家。上海市收藏协会古陶瓷沙龙负责人、专职讲师,上海市文联艺术品鉴定中心瓷器杂件鉴定专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