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考文言文阅读·陈太丘期行

 许愿真 2014-05-05


 陈太丘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试题】

    1.下面句子中加短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则无信 / 进亦忧,退亦忧         

      B、太丘去 / 屋俨然

      C.相委而 / 登斯楼也,则有国怀乡     

      D、下车之 /  常有高猿长啸,属凄异

    2.翻译“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正确的一项是(   

      A、(友人)在过来的途中,陈太丘就离开了屋子,离开后朋友才到。

      B、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还是舍不得离开,(担心)离开后朋友来到。

      C、过了正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待就出发了,离开家后朋友才到。

      D、(朋友)犯了错无法按时到来,陈太丘只好丢下朋友一个人出发了,离开后朋友才到。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待了故事的起因。

      B.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C.“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神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D.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之人。

              (2009年广西玉林市、防城港市中考语文试题)

【作者】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小说集,也是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此文《陈太丘与友人期》为方正。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 

【注释】

  陈太丘,汉朝的陈寔,字伸弓,曾做太丘长。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行。(他们)约定在正午动身,过了正午朋友没到,陈太丘便离开了,离开之后朋友到了。(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您都没到,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中午,到了中午您没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父亲,就是不讲礼貌。”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示歉意。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没回。

【简评】

     这则短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陈太丘和一个朋友约定正午一起外出。朋友过了正午还没到,陈太丘就一个人走了。他走了之后,朋友才到。这时陈太丘七岁的儿子陈元方正在家门口玩耍。朋友从陈元方那里得知陈太丘走了,非常生气,骂陈太丘不是人。陈元方据理反驳了父亲的这个朋友,认为他不守信还骂人,是无信无礼之人。朋友听后觉得很惭愧。

  “信”是立世之本,陈太丘的友人不守信,陈太丘七岁的儿子亦知其不可,对他很不以为然。“信”之重要于此可见一斑。通过元方的言行举止,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通过友人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知错就改。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信用的重要性。通过陈太丘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守信用的人。

 中考文言文阅读 <wbr>· <wbr>陈太丘期行

中考文言文阅读 <wbr>· <wbr>陈太丘期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