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田,自己的地,种啥都长人民币”小品里的说辞,有品头,自己种自己的田,总有收获,有盼头。 可现实生活中,荒了自己的地,种了人家的田,比比皆是,顾了别人,丢了自己,这样的傻帽有的是:君不见,为了养家活口的工钱,不得不进城打工,伺候了别家的老人,丢却了自己父母的保姆们;君不见,为了居家的活命,别离了自家的妻小,天涯海角,辗转折腾的农民工们;君不见,为了国家的教育事业,披星戴月,伏案工作,勤勤恳恳的教师们。哪一个不是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所获所得,少之又甚。 前两者,勉强之说,为了私己,我们姑且不论。单就说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诸多的光环,花环,作何说“耕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己的田”呢? 试想,教师的工作是在眩人眼目头衔下的神圣工作,何能说苦,何能说累?育人的工作,端坐在办公桌前,站立在教室里,用老百姓的话是“风不打头,雨不打脸,无需种地耕田,旱涝保丰收”,何愁只有?何苦只有?何累之有?教师的工作是创造性的,是隐性的,不能称称斗量。他们哪里知道,教师工作的艰苦性、复杂性?教师的工资已是一涨再涨。还未涨,已被社会吵得沸沸扬扬,的确是翻了一番再翻,可市场的物价飞扬更是道高几丈?教师的工作任劳任怨,可为了激励教师,破除教师终身制,教师也要与时俱进,教师的身份已由“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为“聘任制合同人员”,何谈教师无后顾之忧?教师的评职上岗,更要求教师进修充电,过关 拿证件,试问哪一位教师不是疲于拼命?教师课务量,工作量非想象,科目繁多,面宽量广,有识之士只谈到为学生减负,何有谈及为教师减一减重负?教育质量的优化,即工作要细化,“向细节要质量”,试想教师本已焦头烂额了,何谈细化?公开课、示范课哪一个不是唱的素质教育的调,背着应试教育的戏,游走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边缘?即所谓挂狗头卖羊肉! 教育机构的臃肿,办事形式主义,哪一位有识之士不是有目共睹的?即所谓“老婆婆多,争着说,”下边的教师哪一位不是无所适从的?档案管理,更是有趣,“整档工作会议一开,造假工程开始”,整的是啥档?网上搜搜,扒扒,妄图从中翻腾出废铜烂铁?纯粹是一堆垃圾!大家想一想,教师耕的是哪门子田,种的是哪门子地?不光荒了自己,也荒了别人?更有甚者,他是做了一天和尚也不撞一天钟?教师在学校里疲于的教书,疲于的奔命;疲于的拼命,疲于的挣命…… 学生的田得耕,整档检查的田得耕,教书的田得耕,进修充电的田还得耕……而自己家务的田得耕,自己孩子教育的田也得耕。学校的田白天耕,孩子教育的田夜里耕.,可耕过了学校的田,到家再耕教育孩子的田,孩子已恬然如梦。 哎!耕了人家的田,慌了自家的地。 一个忙碌老教师的随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