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军巷战心理战术运用

 昵称1769601 2014-05-05
2004年11月8日,美军和伊拉克军队正式展开了旨在消灭费卢杰城内反美武装力量的代号为“幻影愤怒”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此次行动被美国众多官员称为是自越南顺化战役以来最大规模的城市巷战,也是自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美军发动的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10 000余名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士兵参与了围城战,加上伊拉克国民卫队,共投入兵力达到15 000人。2004年7月赶到波斯湾的美海军“肯尼迪”号航母战斗群也为攻城美军提供火力支援。该航母出动舰载机在伊拉克上空执行任务的频繁程度达到了2003年3月开战之初的水平,即每天14~18小时的舰载机甲板作业时间。 

预先掌握城区情况,采取心理战攻击战术,“引蛇出洞”,予以打击 

美军认为,及时准确地获取情报是指挥官实施正确指挥的前提,因此在这次城市巷战中,美军同样十分重视获取敌有关情报。在侦察手段运用上,美军主要依赖空中侦察卫星、中央情报局、守城之敌线人(反对派组织)提供的情报资料,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关地区的事态发展。考虑到城市巷战的特殊性,美军在实施侦察时,不仅要查明敌人的具体位置、防御部署,还要了解敌实施巷战的防御方法,以及通往城市大街小巷的路线和其他具体的地形资料,特别是通向掩体、具有战术价值的建筑物、制高点等道路的资料。美军在这次攻打费卢杰的战斗中,主要依靠萨达姆的特种兵进行侦察。说出来可能有人不相信,美军这次能否一举拿下费卢杰全看萨达姆的特种兵!在这次费卢杰战斗中,总计有60名萨达姆的特种兵投入战斗,他们被分配到美国海军陆战队第2团第1营的A连,驻扎在距离幼发拉底河约40km左右的一处美国海军陆战队营地里,在攻城战斗中担负侦察任务。由于他们熟知对手的战术,并且能够准确区别普通的伊拉克人和阿拉伯武装分子,所以成为提前潜入费卢杰的战斗部队,为美军传回了大量极有价值的情报。为了更精确掌握情报,美海军陆战队还启用了“追龙”四轮侦察战车。这种浑身上下装满传感器和摄像机的战车能够让海军陆战队看到“拐过墙角的东西”,这样一来,陆战队的一个排长就能全面掌握“危险地区”所有的情况,然后伺机行动。陆战队启用的另一种无人驾驶侦察装备是一种名为“龙眼”的质量为2.25kg电池驱动的无人驾驶侦察机,它们可以用弹簧或者人手掷出去发射,升空后能以35节的速度飞行,续航时间为1小时,能够通过其上激光器侦察到隐显目标。伊拉克全境有35架美军“龙眼”,几乎全部调到了费卢杰。 

进攻之前,在经过美空军的彻夜狂轰滥炸之后,美海军陆战队在坦克、大炮和飞机的支援下,向费卢杰发起攻击。为了减少伊拉克居民伤亡,美军采取心理攻击战术,引诱伊拉克反美武装人员现身,实施重点打击。美军在费卢杰展开的心理战,即让伊拉克翻译用高音喇叭刺激反美武装分子:“勇敢的恐怖分子们,我在这里等你们,出来杀我们啊,在路边埋炸弹啊!”等反美武装出来反击时,美军集中火力实施打击,致使反美武装分子受到重创。当美伊联军大肆宣传“战果”的同时,反美武装分子也展开了心理反击战。除了绑架伊拉克临时政府总理阿拉维的3名亲属外,还播放了伊国民卫队“战俘”的录像。在录像画面上,蒙面的武装人员用冲锋枪和枪榴弹对准一群身穿伊拉克国民卫队制服的男子。这些男子背对着镜头,无法辨别其真实身份。2004年 11月12日,一家经常被穆斯林武装分子用来传递消息的网站发布了一段据称是“基地”组织老三扎卡维的录像。扎卡维在录像中鼓舞了费卢杰的反美武装分子,并且说胜利即将来临。据当时美联社报道,录像带显示,一名自称是基地老三扎卡维的男子说:“费卢杰的穆斯林英雄们,为你们的圣战,为你们的国家,为你们的信仰而赞颂吧!……胜利的曙光已经出现。”这份录像带的真实性还得不到确认,但是从声音上分辨,与此前公布的扎卡维录像带上的声音很相似。 


调遣精锐部队——海军陆战队打头阵,从多方向发起攻击,采取先围后歼 
在美军“幻影愤怒”行动中,美海军陆战队第一远征部队的数千名士兵成为攻城部队的中坚力量,为美军快速攻入并控制费卢杰大部分地区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年来,被称为美国“第四军种”的海军陆战队以其机动灵活和骁勇善战,成为美国海外用兵的一支倚重力量。伊拉克战争中,美海军陆战队的表现尤为突出,不再只承担海湾战争时的佯动与侧翼支援任务,而是担当了主力部队的角色,派出了海军陆战队第一远征部队长驱直入。战争期间,海军陆战队担负了美军近一半的战斗任务。不仅如此,海军陆战队在夺取法奥半岛和乌姆盖斯尔之后,迅速巩固了这两个补给和物资转运的“桥头堡”,为大部队顺利北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美军在此次作战行动中青睐海军陆战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军认为海军陆战队比一般陆军部队更适合进行城市战。城市战中的进攻一方需要集中兵力、火力,对重点目标进行强攻,海军陆战队比一般陆军部队更容易做到这一点。近年来,美国陆军进行了大规模削减,而海军陆战队则基本保持不变,且装备有大量SMAW肩射多用途武器,特别适合攻击土木工事和城市建筑物。从2002年6月开始,美海军陆战队进行了为期5周的巷战训练,第1师1万名官兵吸取美军在索马里和越战的巷战教训,总结出一套城市巷战术:以“温水煮蛙”的方式稳步推进,采取蚕食战术夺占阵地。这与速战速决的攻城战略并不冲突,只是在用兵上分片分区,并且要掌握好推进的速度。进攻中,美军AC- 130“炮艇”重型攻击机用机炮轰击目标,陆军炮火不断划过夜空,费卢杰南部也传出剧烈爆炸声。重达70吨的美军M1A1主战坦克和装甲车纵队快速进入沙漠中的攻击阵位。近两万名美伊联军已将费卢杰团团围住,所有进出城通道均已被封锁。美军采取坦克率先多方向突进,狙击手潜入市区伏击对手,步兵分割市区、逐屋清除抵抗人员的战法,成功占领了费卢杰最大的医院和两座跨越河流的大桥,并以此拉开了总攻当地反美武装各类据点的序幕,战斗总的来说算不上十分激烈。在战斗开始前,五角大楼不断向当地调兵遣将,空中的战机则不断空袭费卢杰城中各可疑地点,以防止反美武装分子继续埋设地雷或者在部队前进路上设下陷阱。在费卢杰城市外围,美军架设了多个迫击炮工事,并在许多重点地区构筑了沙袋掩体,防止城中的反美武装分子突围。在城郊,美军凭借建筑物和军车作掩护,与被包围的武装分子进行了零星交火。全面攻击发起后,美军采取“多点攻击”战术,层层推进,用不到一周的时间,便占领了费卢杰全境。 


采取“混合战斗排”编组形式,运用“强龙” 与“地头蛇”联合攻击方式,实践 
“城市狙击手”新理论 

为了快速拿下费卢杰,美军动员了1万名海军陆战队和陆军突击队士兵,另有两个旅的伊拉克国民卫队殿后。这次美国海军陆战队在与伊拉克国民卫队联合作战时,采取了“混合战斗排” 编组形式。担负这次主攻任务的美国海军陆战队1团3营率先采纳这种模式,与伊拉克国民卫队作战人员进行混编。这种模式其实是源于越战时的顺化战役。在越战开始之前,美国总统肯尼迪就下令军队提高反游击战能力,但五角大楼却把总统的命令当成了耳边风,结果在越战中吃尽苦头。直到1966年,美国海军陆战队才想出对付北越游击队最有效的战法,那就是将十几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派入南越武装力量或者南越的某个村庄,鼓动他们一同参战,同时由美军提供炮火和战机支援。这样一来,南越的逃兵数量减少,城市战和反游击战效果显著。美军得意地将此战术归结为“强龙与地头蛇相结合”。在这次费卢杰战斗中,伊拉克国民卫队的两个旅被混合编入美军战斗队伍,从而避免了今年4月伊拉克卫队一听枪响扭头就跑的局面,同时也避免了美军因对当地地形不熟、语言不通而造成的种种阻碍。在战斗中,美军经常向目标上空发射燃烧弹,据守城中的反美武装分子则使用重机枪等武器顽强抵抗。为此,在进攻中,美军强调从地面、高层建筑物和地下三种高度,实施立体战斗。强调应在建筑物顶部和内部各层、下水道系统、地铁及其他地下设施内同时攻击目标; 向目标运动中,要尽量利用地下设施、对方直瞄火力无法控制的楼顶通过街道,还可乘直升机机降到目标楼顶,从楼顶进入楼内。美单兵还装备了防弹衣、M16自动步枪、M4卡宾枪、夜视仪、微型照相机、机动还击系统、激光测距仪、弹道计算机、摄像仪、直接瞄准仪、电子方位测定仪、目标追踪仪、红外线夜视装置和激光指示器等设备,主要用于夜间巷战。据介绍,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狙击手一般要接受为期10周的专业训练,精通在不同射程和不同环境下“一枪毙命”战法。美国海军陆战队狙击手攻打费卢杰的“资本”:有越战的经验,更有充分的射击训练— —在模拟巷战环境中进行了大量训练,包括如何通过窗户和走廊向外射击,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区分平民和战斗人员。可以说:“有人在窗户上露一下头,狙击手能在2 000m外将他脑打烂!”美国海军陆战队这次在费卢杰战斗中投入了相当数量的狙击手,他们把费卢杰分成几个区,然后在每个区内派出2~4人的狙击小组,而普通的陆战队员们则进行挨家挨户的搜查,把抵抗人员从隐身之处赶出来,交由隐藏在阵地上的狙击手来一一射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