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载终一春,万艳不同杯(二)

 昵称875302 2014-05-05

千载终一春,万艳不同杯(二)

2014-05-02 文/从容 图/吕埴 小博


众所周知,西晋门阀制下的士族是高调得多么离谱的生物。


他们彼此之间以斗富为乐,留下好些个段子——我们聊聊喝酒的。


当时有个豪富叫石崇,专门修了个“金谷园”开party,珍馐佳酿、美人歌舞源源不断,因而客似云来,通宵达旦。


和他同时代的另一名巨富王济,设宴全用琉璃器皿,这是脸面上的讲究。


石崇不跟他比这个,而另辟蹊径。


只是那蹊径虽显实力,却相当反人类——他家被派出劝酒的美女,如果劝不动客人,那就要被斩首——还是当场被处决的节奏。


想想看,活色生香的酒宴转瞬变成修罗场,有几个人能抗得住?


奇怪的是,即便如此,赴宴的人也未见少。


或许是一个个都放开了喝,又或许石府的女孩儿们都练成了霹雳娇娃、攻无不胜?


总之日复一日,石府的欢宴依旧未央。


有一天,后来作了权臣的王导和堂兄王敦,去石崇家作客。


一样目不暇接的排场,一样强横专断的规矩。


王导招架不住了。明明不善饮,可眼看着年华正好的少女,楚楚怯怯地将自身性命托付在那杯酒里,慎之又慎地向你举过来——有多少人忍心舍弃那样鲜活的生命?


生之何欢,死亦何辜?当生与死、欢与痛只一线之隔时,又有多少人会忘记那剧烈痛彻的冲击感?


因此石崇的酒宴注定石破天惊,轰动古今。


王导醉得一塌糊涂。


王敦则一直拒喝,冷眼旁观。来一杯,拒一杯,杀劝酒美人一名;再来一杯,再拒,再杀美人一名。


最后三名美人被杀,王敦却滴酒未沾,神色自若。


事后王导责怪他太冷酷太无情,他果然很冷酷很无情地答道:“石崇杀他自己的人,关你我何事!”


现在流行说:酒品看人品。不知这话有多少道理,不过当年连石府的丫鬟们都看得出来,王敦这名终极腹黑男,“今后肯定会逆袭。”


一语成谶,王敦之乱发生在东晋初,历时两年。


而高调的石崇也未能善终。后来在金谷园,爱妾绿珠为他坠楼,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最后警戒线,奏响了挽歌的序曲——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只是不知金谷园轰塌的那一刻,石崇是否会想起多年以前,那血色罗裙翻酒污?


《古代中国》展厅里,有几件“鎏金镶嵌高足青铜杯”、“绿琉璃碗”、“网纹玻璃杯”。


它们虽是北魏时自中亚或东罗马帝国传进来的,但魏晋中外交流已然频繁,它们很可能是各民族长时间相互影响的产物。从中,我们也可想见西晋欢宴的冰山一角。


北魏鎏金镶嵌高足青铜杯,现展于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


北魏绿琉璃碗,现展于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

北魏网纹玻璃杯,现展于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




总之那帮人喝的不是酒,而是标榜。所以要论真享受了酒味、从中品出了绵绵美意的,头一个是陶渊明。


陶潜算是古代文人中最会过日子的人——这个“过日子”不是指精打细算,而是说活得挺美,活得自如。


他喜欢喝酒,但辞了官,守着几亩薄田过活,没什么钱常买哪,只好自给自足。自己种的高粱熟了,收下来酿酒,“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自饮有自饮的乐趣,“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


或者亲友邻里请他去喝酒——当然这类酒事必定真心实意了,说是喝酒就是喝酒,无他。他定去,定喝个够,喝到醉,尽兴而返,大家也不留他。这样子多好,情谊一发一受,出乎自然,毫不勉强,彼此都轻松舒服,才最能去专心体味那酒、那情、那日子的隽永。


留朋友喝酒最开心,“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住得偏僻,偶有故人造访,取酒摘菜,喜滋滋待客。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余力招待朋友,乐上加乐。


可那些快乐往往被轻描淡写,绝不哗众取宠。“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顺乎自然地活着,珍惜点滴欢愉,如果喜欢喝酒,那就喝啊。即便醉了,也别失态,去施施然看回菊花,南山便会悠悠向你敞开灵魂。


莫道平淡,那份平和踏实天然就是上好的诗,值得你长时间地去回味无穷。


这样清透的诗人,想来该用陶杯饮酒。泥土呢,才够质朴、新鲜,却又蕴含着无限生机,能够喷薄、飞升、抵达欣悦,冲淡中自带出尘的逸气。


隋代高足金杯,现展于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

隋代镶金边白玉杯,现展于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



隋唐,丝绸之路进一步繁荣,异族胡商纷至沓来,带来了崇尚金碧辉煌的异域情调——而这,恰恰符合了国力强盛的汉民族好金喜彩的审美需求。


《古代中国》展中有一只高足金杯,据考证,它是西方的输入品,可能受罗马风格影响。它和另一只镶金边白玉杯,均出自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西安的李静训墓。

李静训何许人也?为何墓中有如此奢华之物?


其实李静训卒岁才9岁,是个小女孩,可却是位不同寻常的小女孩。


她是原周宣帝宇文赟和隋文帝长女杨丽华二人的外孙女,深受外祖母宠爱,自幼便被养在深宫。小皇女夭折后,悲痛的皇太后杨丽华以厚礼葬之。


所以她墓中出土了大量华贵的文物。而那两只酒杯,一则金光灿烂、宝色流转,昭示着隋朝皇族的身份实力;一则冰清玉洁、玉质莹润,喻示着小女孩娴雅文静的美好品质。


我们就这样被一金一玉带回了那个逝去的王朝,追溯和遐想那些随风而逝的人物和故事。【回复“博物馆早餐”可查看本专栏系列文章】(图文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推荐展览】

展览:古代中国

展期:长期展出 

地点:国家博物馆 地下一层展厅


(编辑:李秀娜)


回复“目录”,查看更多小博文章

回复“征稿”,欢迎大家投稿小博

举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