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之六十一
北京故宫陶器(五)
1.【孔雀绿釉碗】
明正德,高6.6cm,口径16.2cm,足径6.5cm。
碗撇口,弧壁,瘦底,圈足。无款。碗内壁及圈足内施青白色釉,外壁施孔雀绿釉,近足处暗划仰莲瓣纹。此碗虽未署款识,但其典型的正德宫碗式造型和器足内施淡青白釉的特征表明其为正德官窑器。
2.【蓝釉刻麒麟纹执壶】
明嘉靖,口径5.5cm,足径7cm,高19.5cm。
壶盘口,细颈,扁圆腹,弧形流,曲柄,圈足。壶内壁施白釉,外壁施蓝釉,蓝釉色泽沉稳幽暗。颈部刻朵云纹,腹部桃形开光内刻麒麟云纹,蓝色釉地衬托出褐色的纹饰,颇具立体效果。

3.【霁蓝釉梅瓶】
高27.4cm,口径3.8cm,足径8.6cm。
瓶小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广至腹部内敛,圈足。通体施高温霁蓝釉,近底处由于积釉较厚呈紫黑色。足内无釉露胎。
此瓶造型端庄古朴,釉色浓重而匀净深沉,釉面莹润,是明嘉靖蓝釉瓷器的精品。
此壶造型纤巧轻盈,为明嘉靖时期较为流行的一种壶式。
4.【白釉塑贴红蟠螭纹蒜头瓶】
明嘉靖,景德镇窑制品,高30cm,口径2.6cm,足径10cm。清宫旧藏.
瓶口呈蒜头形,细长颈,溜肩,鼓腹,高圈足外撇。瓶通体施白釉,釉质洁白细润。口部刻细线蒜瓣纹,腹部有粘接痕一周。瓶颈至肩部塑贴一条红色螭龙,曲体上仰,口衔仙草,由肩部向颈部盘绕,卷尾与首相接,四肢平伏于瓶肩部。
明嘉靖时盛行在瓶、罐等器物上塑贴涩胎螭、狮、麒麟、鱼等饰物。此瓶装饰简洁大气,以白托红,设色清奇。制作时,瓶体与螭龙分别成型,然后将螭龙生坯粘贴于瓶坯上,满施白釉,再于螭龙上施铜红釉,高温烧成后,白釉上红螭凸起,效果神奇,颇富艺术感染力。此器无款识,其肥厚的白釉近于永乐白釉,但其造型与塑贴螭龙的装饰工艺都具嘉靖瓷器的特点,无疑应定为明嘉靖朝的作品。
文献记载,明嘉靖时曾因烧鲜红瓷器“拘获高匠,重悬赏格”,但“烧造未成”,不得不以矾红代之,因此传世嘉靖瓷器中难得见到鲜红釉器皿。此瓶体上的红釉却非矾红而是鲜红(铜红),且色润而鲜艳,实为难得,为明嘉靖朝的精绝之作。
5.【青花人物图钟】
高19.6cm,足径14.5cm。
钟为铜钟式,顶置双头龙纽。器里白釉无纹饰,器外通体以青花为饰,钟顶舞部与边部绘缠枝花卉,腹部绘十八罗汉图,肩部环刻阴文“大明天启元年孟夏月造”铭。
明天启朝历时仅7年,传世品数量极少,此件带有明确纪年款的青花钟实属罕见珍品。此钟形制系模仿周代青铜打击乐器中的青铜钟。其造型秀丽,线条圆滑流畅,龙头钮设计巧妙,使精巧的瓷钟平添几分庄重气派。钟体洁白莹润的釉面上,以工整细腻的淡描青花描绘十八罗汉图,画中人物或卧或立,各持法器,各显神通,形象鲜明生动。此钟在天启青花大多画意粗率的器物中堪称精美之作。
6.【德化窑鹤鹿老人像】高 29cm。
鹤鹿老人,老人鹤发童颜,双眼微沉,面带慈祥的笑容,身穿宽大的鹤氅,怡然自得地盘坐於洞石之上。他的头微偏,两手交叉扶於石桌之上,右手托一经卷,俨然是一位仙风道骨的老神仙形象。在石洞左侧卧一小鹿,昂头竖耳,睁眼朝着老人头的方向凝视;洞石右侧立一仙鹤,长腿、曲颈、作寻觅状。这一静一动的完美结合,给瓷塑增加了不少的生气和情趣。老人背后阴文“何朝宗”三字葫芦形印章款。
明代创烧了驰名中外的瓷德化窑瓷器,其釉色的美犹如象牙之色,称“象牙白”,是中国陶瓷的又一名贵品种。
明代德化白瓷的品种,以瓷塑最具特色,如弥勒、观音、如来、达摩等佛像雕塑品,因有独特风韵而名闻海外,享有“东方艺术”之称。这些高级雕塑艺术品,或神态优美,或气魄雄伟,表现了制瓷工匠高超的艺术技巧。除瓷塑品之外,还有日常生活用品、陈设品、乐器等都有烧制;它们在明代就享有盛名,而且价格昂贵。
这件鹤鹿老人是明代德化窑中瓷塑的精品。
7.【清釉里红牡丹纹军持】
高14cm,口径2.3cm,足径7.1cm。
军持直口,长颈,颈中间出沿,扁圆腹,肩部一侧有一短流,无柄。器身绘釉里红缠枝牡丹纹,花叶布满器身,釉里红发色红艳纯正。
明初洪武时,景德镇窑烧造釉里红瓷器已很盛行,这件釉里红牡丹纹军持为佛教僧侣用以饮水或净手的器皿。其造型独特,纹饰色彩纯正,堪称洪武釉里红制品中的珍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