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是中国历史上最聪明的皇帝?

 冰海明月 2014-05-05
谁是中国历史上最聪明的皇帝?

(皇太极画像)

皇帝聪明不聪明,并不是说他本人智商有多高,而是说他能不能使天下优秀人才尽为我用,进而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按照这个标准衡量,清朝的皇太极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聪明的皇帝。

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公元1643年),清太宗文皇帝,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称天聪汗,前后在位17年。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作战,公元1636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族,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

皇太极招降明朝的洪承畴,就充分说明了皇太极绝顶聪明。

洪承畴(1593年10月16日-1665年4月3日),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人,是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崇祯时官至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是明朝有名的能臣、干将。1636年,洪承畴俘虏著名起义军首领高迎祥,并将其解京磔死。1639年,洪承畴又在潼关设伏,将后来灭亡明朝的起义军首领李自成打得大败,使李自成仅余18骑逃入陕南商洛山中,农民起义陷入低潮。由于洪承畴治军有方,镇压农民起义军连连胜利,因而他在明朝统治阶级内部得到很高评价,洪承畴的军队也被称为“洪军”。因为清朝军队多次南下,直接威胁到明朝京城安全。两面受敌的明朝,把洪承畴调来,与孙传庭率军入卫。崇祯为加强对山海关和锦州的防守,1639年初,任命洪承畴为蓟辽总督,率明军与清军展开决战。在朝清进行的松山之战中,因明军将骄兵惰,明军战败。在松山城中时,有人劝说洪承畴投降清朝,被他坚决拒绝,后来洪承畴被叛将献城而被俘。清兵把他带到主帅面前,强迫他下跪,洪承畴轻蔑地说:“我乃天朝大臣,岂能在小邦王子面前下跪! ”表明自己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那么这个铮铮铁汉为何后来又改了主意呢?关于洪承畴之所以投降清朝有多种说法:

一是皇太极赠貂裘感动说。松山之战结束后,皇太极派席赖、查塔、钟古、商吉图等前往松山,谕请围困松山的皇太极长子、多罗郡王豪格,代善的孙子、多罗郡王阿达礼,努尔哈赤的十五子、多罗贝勒多铎等,并说:松山所获总督洪承畴、总兵祖大寿之弟祖大乐,可送入盛京。洪承畴被押解到盛京后,关在皇宫内的三官庙里。因为已经下了必死的决心,所以洪承畴每天披头散发,光着脚,不吃不喝,对皇太极骂不绝口。皇太极不仅不生气,还动员了盛京城中所有能动员的力量前去劝降,这其中大部分是洪承畴以往在明朝的同事们,让他们现身说法。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范文程。在大多数人劝降无效的情况下,范文程出场了。他面对洪承畴的暴跳如雷不但不恼怒,反而和风细雨与之谈古论今。恰在这时,积在房梁上的灰尘飘落下来,落在了洪承畴的衣服上,洪承畴不由自主地用手轻轻掸去。这个细微的动作被范文程看在眼中,他暗自一笑,随即告辞出来,径直向皇太极禀报:“洪承畴不会死!这种时候,他连衣服尚且爱惜,何况生命呢。”后来皇太极亲自来到三官庙劝降洪承畴,并脱下身上的貂裘披在他的身上,亲切地说:“这样,先生就不会感到冷了吧? ”对皇太极的这一举动,洪承畴望了皇太极许久,终于长叹了一口气,说:“你真是真命天子啊!”于是归降了清朝。洪承畴投降后,皇太极大悦,即日赏赍无算,陈百戏作贺。对皇太极的这些做法,清朝诸将皆不悦:“洪承畴仅一羁囚,何待之重乎?”皇太极曰:“吾侪所以栉风沐雨者,究竟欲何为乎?”众曰:“欲得中原耳。”太宗笑曰:“譬之行者,君等皆瞽目,今得一引路者,吾安得不乐?”众乃服。

二是皇太极牺牲爱妃“色诱”洪承畴说。在三官庙里面,洪承畴一动不动地躺在光板床上,忍受着饥渴的煎熬,只求速死。他忽然闻到一股奇香扑鼻而来,弥漫在整个囚室中。他精神为之一振,微微张开双眼,面前竟站着一位满洲贵妇人,袅袅娜娜,一头乌黑油亮、光可鉴人的秀发,挽着高高耸起的云髻,衣袖下腕似嫩藕,手如葱白,窈窕的身材如风摆杨柳、出水芙蓉。洪承畴只觉得整个囚室变得亮堂起来,似乎连饥渴也忘了。这人其实就是皇太极最宠幸的妃子庄妃。庄妃对洪承畴说:“听说洪将军有年过花甲的老母,你若走了,谁来孝敬她?听说洪将军闺房中有结发的妻子,偏房中有娇美的爱妾,你舍得让她们独守空闺吗? ”洪承畴听后酸楚万分,一言不发。庄妃觉得时机来临,连忙从带来的竹篮中取出玉壶,两只酒盅,倒满人参汤说:“洪将军已决心一死,我不敢让洪将军坏了名节,这是送行酒,请将军饮下。”洪承畴沉默良久,一口喝了下去,谁知“酒”刚一入口洪承畴便觉出这不是酒是人参汤,心中不由一喜,不禁连饮数杯。庄妃又说:“洪将军已数日未进饮食,身子虚弱,再多饮几杯吧!”说着双手按住洪承畴的双肩,洪承畴似乎被雷电击了一下,不由伸出双手,紧紧握住了庄妃的手。庄妃故意娇滴滴地说:“洪将军还有什么话吗? ”庄妃的所言所行,唤起了洪承畴对女人的思念,对生的留恋,他决心不再去死……这个听来荒唐的传说之所以能够流传开来和历史上满蒙部族在对待两性关系上的观念、风俗不无关系。在那些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部族中,如果一位女性能够把一个英雄收服过来的话,不但不会受到族人的鄙视,相反,她也会像英雄一样受到大家的爱戴与尊敬。

对这两种说法,至于哪一种说法是真实的,并不重要,但最终都说明:为了劝降洪承畴,皇太极是费尽心机。众所周知,在乱世,得人才者得天下。“得士者兴,失士者亡”!“士为秀民,士心得,则民心得矣”。谁占有更多的优秀人才,并发挥其才能智慧,谁就能战胜对手。在群雄逐鹿的年代,集团间的竞争、国家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一流的人才,就拥有了一流的战斗力;谁吸引了众多的优秀人才,谁就会获得成功。不论是自己求贤若渴的表现还是派自己的爱妃去色诱洪承畴,都说明皇太极很有心计、很聪明:他知道洪承畴富有文韬武略,作为明朝的人才,他更知道明朝和清朝的软肋在哪儿,这些恰恰是自己最需要了解掌握的内容。如能争取洪承畴归顺清廷,对清朝彻底战胜明朝将会发挥出令人难以想像的作用。后来的事实证明,诱降洪承畴,皇太极是做了一笔很划算的买卖。洪承畴给清朝出了很多好的计谋,加速了清朝统一中国的步伐。对此,我举一下例子来验证我的观点。

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推翻了明王朝,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在这时的中国大地上,对抗的不再是明清两军,而是变成了清军与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直接对抗。在这新形势下,洪承畴向南下跟李自成起义军作战的清军主帅多尔衮建议:“我兵之强,流寇可一战而除,今宜先遣官宣布王令,示以此行特期于灭贼,不屠人民,不焚庐舍,不掠财物之意。仍布告各府县,开门归降,官则加升,军民秋毫无犯。若抗拒不服,城下之日,官吏悉诛,百姓仍予安全。有首倡内应者,破格封赏。此要务也。”多尔衮采纳他的建议,于山海关击败李自成的农民军后,向明朝官民发布出师告示,结果清军所过州县及沿边将吏皆开门款附,收到极大的政治效果。在这之前,清军都以凶悍残忍著称于史册。他们的做法通常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就是说一遇抵抗,破城得地之后不分军民,不论参与抵抗或未参与抵抗,通通屠杀或掠取为奴婢。如果清军在这个时候仍执行过去那种烧杀抢掠政策,那么清军就会面临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清军跟农民起义军作战时,广大百姓站在起义军一边,因为起义军跟广大百姓都是汉人,从心理上讲,广大百姓跟起义军更亲近一些;第二种情况是,在广大明朝“遗民”眼里,起义军、清军是一丘之貉,都是对老百姓烧杀抢掠,那么在清军跟农民起义军作战时,广大百姓采取中立态度。正是洪承畴的这一建议,使本来是掠夺明朝地盘的清军变成了替明朝百姓复君父之仇的正义之师,赢得了广大百姓特别是以“明朝遗民”自居的群众的好感,所以清军在华北、中原地区与李自成的起义军作战中,清军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积极支持。也可以说,正是洪承畴的这一建议,才加速了清朝统一中国的步伐。而李自成的起义军在洪承畴的对策面前,却处处碰壁,遭到广大群众的强烈反抗,最后李自成的起义军被清军彻底消灭。

重用人才,是聪明;积极从敌对营垒中搜罗人才,那是绝顶聪明。金庸先生如此评价皇太极:“皇太极的智谋武略,实是中国历代帝皇中不可多见的人物,本身的才干见识,不在刘邦、刘秀、李世民、朱元璋之下。中国历史家大概因他是满清皇帝,由于种族偏见,向来没有给他以应得的极高评价。其实以他的知人善任、豁达大度、高瞻远瞩、明断果决,自唐太宗以后,中国历朝帝皇没有几个能及得上。皇太极的军事天才虽不及父亲,政治才能却犹有过之。”这种评价,可以说是恰如其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