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集功罪于一身:史家众说不一的风云人物洪承畴

 铁血老枪 2017-11-29

集功罪于一身:史家众说不一的风云人物洪承畴

洪承畴(1593~1665年),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今福建南安)人。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他镇压过农民起义,后又背明降清,为满清定鼎中原、统一中国立下赫赫功勋。他集功罪于一身,是令史家众说不一的风云人物。

1.镇压义军耀乌纱

洪承畴出生时家境贫穷,父亲外出不归,他由母亲抚养长大。母亲对他管教很严,并对他进行了很好的启蒙教育。洪承畴11岁因家贫辍学,在家从事劳动,帮助母亲艰难度日。每天清晨,洪承畴走家串户,沿街叫卖豆腐干,在艰辛中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光。不久,洪承畴得到一个机会,得以进入水沟学馆读书,他学习异常勤奋,饱读诗书,熟读了《史记》、《资治通鉴》、《孙子兵法》、《三国志》等书,树立了宏伟志向。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乡试时,洪承畴中举。第二年,他24岁的时候进京考中进士。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得中进士的洪承畴被任命为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随后又升任刑部贵州、云南清吏司主管,从此开始了自己漫长的政治生涯。

天启二年(1622年),而立之年的洪承畴被擢升为两浙提学道佥事,不久又升迁为两浙承宣布政使左参议。天启七年(1627年),洪承畴出任陕西督粮道参议。

崇祯三年(1630年),朝廷任命学过兵法、善于治军的洪承畴为延绥巡抚。次年,洪承畴升任陕西三边总督,主持镇压陕西农民起义军。他根据义军缺乏经验、各自为战的弱点,制定了以剿为主、以抚为辅、分割包抄、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残酷镇压了王左桂、点灯子、不沾泥等多支农民起义军。洪承畴还向崇祯请求留陕饷银20万两,一部分用于赈济贫民,一部分作为剿杀义军的费用。崇祯七年(1634年)十二月,洪承畴被擢升为兵部尚书,他除了担任陕西三边总督之外,还总督湖广、河南、山西、陕西、保定等处军务,洪承畴成为镇压明末农民起义军的军事总指挥。

明崇祯八年(1635年)正月,高迎祥率领义军攻入安徽凤阳,火烧皇陵,挖了明太祖朱元璋的祖坟。崇祯九年(1636年)七月,洪承畴使用反间计将高迎祥俘虏并将其杀害。

高迎祥的牺牲给农民起义军带来了重创,李自成在万分悲痛之中接过战旗,成为明末农民起义的首领。崇祯十一年(1638年)十月,李自成向潼关进军,洪承畴摆下伏兵在潼关将李自成打败。俘杀高迎祥、重创李自成,充分显示了洪承畴的军事才干。因此崇祯帝对洪承畴寄予厚望,并称其领导的军队为“洪兵”。

洪承畴在潼关打败李自成后,心想农民军这群乌合之众好对付,但他在沾沾自喜之时却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这就是李自成从他的包围之中逃跑。后来李自成重整旗鼓,挥师进入京师,逼迫崇祯在万岁山(今北京景山)自缢。洪承畴这时才知道,这个曾经漏网的李闯王改变了明王朝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2.松锦大战败降清

崇祯十一年(1638年)十二月,正当明廷上下沉醉在战胜起义军的喜悦之中时,满清皇太极率兵讨伐明朝,京师雪片告急。崇祯皇帝又让洪承畴担负起抗击清军入侵的重任,洪承畴被任命为蓟辽总督,总揽对清战事。崇祯十三年(1640年)三月,清皇太极命令清军对明朝在关外的军事重镇锦州实行战略包围,明清之间的战略大决战由此拉开帷幕。六月,皇太极命令多尔衮、豪格围困锦州,洪承畴主张以持久战解除锦州之围。明清双方处于战略相持阶段。兵部尚书陈新甲力主速战,他认为兵多筹军饷很困难,军饷不够则难以持久。监军张若麒也有同样的看法,崇祯皇帝只好密令洪承畴出城与清军决战。当时,洪承畴在战场上从容指挥,力挫清军锐气。多尔衮、豪格屡战屡败,根本抵挡不住明军凌厉的攻势。经过惨烈的厮杀,明军控制了松山至锦州之间的制高点乳峰山。

满清的援兵到达之后,皇太极下令断明军南撤之路,明军粮仓也遭清军劫掠,松山存粮已不足三日,明军军心大乱。洪承畴召开紧急军事会议,提出明晨展开决战。但是,大多数将领主张突围到宁远,再伺机反攻。在此情况下,洪承畴只得点头同意。明军的突围行动早在皇太极的预料之中,他周密部署,重兵拦截,致使明军主力损失大半,洪承畴被俘。历时二年的松锦战役以清军大获全胜而告终。洪承畴的惨败决定了明朝灭亡的命运就在眼前。

洪承畴被俘之后,皇太极知道他是一个难得的贤才,一心想着收降他。为此他想了种种办法,但洪承畴开始态度坚决,誓死不降。

皇太极见无计可施,无精打采地回宫休息。皇妃博尔济吉特氏问:“国主大败明师,中外震惊,为什么长叹起来?”

皇太极说;“你们女流,怎知国家大事?”

“是不是中原还未征服呢?”

“你真是聪明,一下便说中了心事。只是为征服中原,才想招降明朝的将领洪承畴为我前驱,可是他却矢志不降。”

“怎会有不降的傻瓜?”皇妃说,“威迫不来,利诱就行了!”

皇太极频频摇首说:“难难难!什么都用过了,他越来越强硬,便用美人计也不行,他根本看不起我国的美女!”然而聪明的皇妃却深知世上男子的弱点。他们密议一番之后,皇妃特别打扮一番,黄昏时候,携了一个壶子秘密出宫,独个儿走到禁闭厅。见洪承畴正闭目危坐,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神态,乃细声问,“此位是洪将军吗?”声如出谷黄莺。洪承畴是一个英雄,什么威逼利诱,毫不动心,唯独对于声音婉转、吹气如兰的女人特别敏感,不知不觉地就把眼张开,咦!怎么有这样一个美人儿?

但洪承畴仍正色问:“你是什么人?谁叫你来的?有什么事?”

聪明的皇妃看了看洪承畴,接着说:“你且不要问,我此来是一片好心,想拯救你脱离苦海的!”她既庄重,又妩媚地说。

“什么!你拯救我?想劝我投降?嘿!我心如铁石,请闭嘴!”但她绝不介意,继续说:“将军!你不要轻视我,我虽是女子,颇识大义,对将军这种英勇行为,殉节精神,衷心钦佩,岂忍夺将军之志?”

“那你来这里做什么呢?”

“唉,将军!我不是说过吗,是来救将军的。”她的话充满同情,而又惹人怜爱。“将军是绝食等死吗?但绝食起码要经七八日才会气绝的。我煎好一煲毒药来敬将军。将军现所求者不外一死,绝食和服毒死,究竟有什么不同?将军如怕死则已,若不怕死,请饮了这煲药,不就减少死前痛苦吗?”说完捧壶送过去。

洪承畴经她这般一捧一跌、一怜一媚的摇荡,已身不由主,连呼:“好好!我饮,我饮,死且不怕,何怕毒药!”立即接过壶来,张口狂饮,不料气促,咳了起来,弄得药沫飞溅,喷得美人衣襟尽湿。

洪承畴自惭孟浪,连忙向她道歉。她若无其事的,谈笑自若,拿出香帕来慢慢拂拭,媚眼向洪承畴一翻说:“看样子将军的阳寿还未尽哩!”

“我立志一死,不死不休!”

“将军司谓英勇之至,竟能视死如归,英雄英雄!钦佩!钦佩!”她说,“不过,我还有一句话告诉将军。你现在既已为国殉了节,但身丧异域,去家万里,丢下家人,哭望天涯。深闺少妇,对着浮云发呆,春风秋月,苦想为劳,枕边弹泪,情何以堪?多情如将军,岂能闭眼不顾,不念归情吗?”

洪承畴被勾起了心事,酸楚万分,想到毒药已下了肚,死期定不远,不禁泪如泉涌,长叹一声说:“事到临头,还有什么可说,什么可顾?唉,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只这一叹,就暴露了洪承畴内心世界已有所动。他那视死如归的决心开始动摇了。经过那么多次的审讯、威逼、说服、利诱都没有动过一丝决心的洪承畴,只和这么一个弱女子几番问答,就开始犹豫了。此时聪明的皇妃看出他已动心了,又用话挑他:“决心殉国,将军可谓忠贞不贰,无愧臣节啦。但在我看来,确是笨得可以。”

“什么,照你所说,难道失节投降,反是英雄好汉?”

“将军!不是我说你,你身为国家栋梁,明朝对你的希望正殷,这样轻于一死,得了一个虚誉,究竟对国家有何补益呢?如果是我的话,会忍辱一时,渐图恢复,所谓忍辱负重,伺机报君,方不负明帝重托,百姓仰望,断不会这般轻生,效匹夫匹妇所为!不过,士各有志,勉强不得。”

洪承畴虽然等死,但血脉格外畅通,既醉其美貌,又服其见识,心中忐忑,莫知所之,牙齿开始发酸,欲火已冒上了眉尖。

她又说:“将军死后,有什么话要转告家人否?我两人既然相遇,亦是一段缘份,我无论如何有此传递的责任!”

洪承畴听说,眼泪又流出来了,她再掏出香帕来,迎身靠过去替他拭泪:“将军,不要伤心,看把衣服弄湿了。唉!我也舍不得你这样离开的!”

一阵脂香粉气,美色娇态,袭击而来。洪承畴这时已欲火正炽,把死置诸脑后,一把将她搂住,说:“只要毒药迟发一刻,就是死在牡丹花下,做鬼也风流!”

于是青苔石上,权为翡翠之床,罗衣绸带,暂作鸳鸯之帐,洛浦腾云巫山雨,此时无声胜有声!

到天明,这位曾经为万民景仰,飨过大明国祭的经略大臣、显赫将军洪承畴,入朝参见清太宗。第二天下午,皇太极为洪承畴举行了隆重的归顺仪式。

3.招抚江南为清朝定鼎效力

洪承畴投降清军之后,受到了满洲皇太极及贵族大臣的厚待,使明朝君臣闻之寒心。洪承畴率领清兵入关,为清朝的问鼎中原立下了难以磨灭的功勋。进入北京之后,洪承畴虽然更加受到清廷的器重,但他却显得愈为孤独。

清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九日,皇太极逝世。皇太极生前对洪承畴恩宠有加,但因其毕竟是变节投降之人,皇太极对他不敢重用。顺治初年,多尔衮摄政之后,洪承畴才被委以重任。

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明崇祯自缢身亡之后,洪承畴意识到明朝的灭亡是不可逆转的结局,他因此多次向多尔衮建议,清军应争取明朝军民的拥护,集中精力来打击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他强调应该保护人民的利益与生命财产的安全,禁止军队对人民进行打劫。范文程的主张与洪承畴几乎不谋而合,因此洪承畴的主张得到了多尔衮的赞赏。

李自成被打败之后,洪承畴奉命以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入内院佐理机务,为秘书院大学士,同范文程等同成为顺治帝的宰相之一。与范文程一样,具有战略眼光的洪承畴认为国家要长治久安,必须满汉合流。福临登基之后,洪承畴多次奏请皇帝应以儒家学说为立国的指导思想,学习汉语,熟读四书五经,以儒学作为治理国家的思想指导。

洪承畴先后两度在京佐理机务,政治上颇为精明老到,他一次又一次地躲避了满清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斗争,成为多尔衮和顺治帝的重要辅臣。尤其是顺治帝对洪承畴特别器重。对于南明反抗势力,洪承畴采取一方面镇压,一方面安抚的方式,使明朝兵部尚书张缙彦等文臣武将纷纷降清,加速了对明朝残余势力的瓦解,取得了招降的巨大实绩。洪承畴为了彻底瓦解明朝的残余势力,还向清廷积极推荐黄文焕等149名南明降官,建议清廷授予他们合适官职。洪承畴由于在处理南明政权与残余势力方面表现出色,清廷对他更是依赖,他的权力也越来越大。

顺治四年(1647年)十二月,经过洪承畴的艰苦努力,江南局势趋于稳定。在南京的几年间,洪承畴双目几乎失明,其父病故,洪承畴请假奔丧获得批准。守制期满,又被任命为大学士,洪承畴于顺治五年携母返京,顺治八年(1651年),兼理都察院数月,为了对官署进行改革,他同陈名夏和陈之遴进行秘密磋商,结果却被指责为蓄意谋反,洪承畴因私送母归故里不曾奏报而受到弹劾,尽管如此,洪承畴还是被留任。

顺治五年以后,江南抗清斗争战火不断。顺治九年(1652年),洪承畴母亲病故,他想为母守制,然而清政府没有批准。当时正值清兵在湖南、广西、四川等省与南明将领李定国和孙可望交战失利,清廷忧虑,顺治皇帝于是又让洪承畴充当清军主帅前往征讨,洪承畴担任五省总督之职。他统率五省文武官员,衙署设在长沙。

顺治十五年(1658年),洪承畴被任命为太保兼太子太师,经略湖广、广东(后改为江西)、广西、云南、贵州五省,总督军务,实际是让他为南征各军筹集粮草和供应银两。不久南明内部起内讧,孙可望为李定国所败,于顺治十四年(1657年)末投降洪承畴,清兵在数月之内就迅速占领了贵州并开赴云南,而洪承畴则在贵阳筹集军饷。顺治十六年(1659年),攻克了云南首府——明桂王朝的所在地,桂王逃亡缅甸,洪承畴以年迈而不愿意继续追击为由,请求返回北京,顺治帝欣然批准。于是,由降将吴三桂继续追击征讨南明最后一位统治者。

江南经过战争的摧残,人民生活异常艰苦,民不聊生。洪承畴上书朝廷,要求免除重灾区的赋税,安抚地方,并主张应让人民休养生息,从长计议,赢得民心,使人民不再反抗清王朝。洪承畴的一系列中肯建议,对于缓和清初江南的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起到了积极作用。洪承畴因招抚江南有功,被清廷大加奖赏。洪承畴是获得清廷赏赐财物最多的一位汉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